突厥石人墓

突厥石人墓

突厥石人墓作為景點散布在錫林郭勒盟東西烏珠穆沁旗(巴彥烏拉鎮)、烏珠穆沁旗(烏里雅斯太鎮)、阿巴嘎旗(巴彥查乾鎮)、正藍旗(上都鎮)和多倫縣(多倫淖爾鎮)境內。 這些石人的形態基本相似,有站、坐、跑、行者;有男、女、老、幼,這些石人,多數為墓前殉葬品,高1.3米左右。隋唐時期,錫林郭勒草原曾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經考證,石人是突厥人留下的遺蹟。這些石人雕塑線條流暢,逼真,表現出我國古代突厥人雕塑藝術的精湛高超。

突厥石人墓概況

溫泉縣阿日夏特石人墓由阿日夏特河西畔正圍陣古墓群、阿日夏特科克阿德爾根古墓群兩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及溫泉縣文物保護單位阿日夏特庫夏喬魯石翁仲古墓群組成,位於哈日布呼鎮西北約25公里的阿日夏特草原上,墓葬時間在公元6—7世紀之間。此處散布著古墓葬近200餘座,主要有石堆墓、石圍石堆墓。有的墓葬前立有高約一米左右的石柱。 專家根據墓葬地表形制及出土的文物,推斷為隋唐時期的突厥墓。因地處偏僻,該處古墓群基本上保留了歷史的原貌。
1961年,自治區考古工作者在墓地發現了一件圓雕突厥石人,高285厘米,由花崗岩精製而成,身材魁武、相貌威嚴、大眼闊臉、八字鬍須、頸飾項鍊,身穿闊袖翻領長衣,右手托杯於胸前,左手在腰間握刀,腰系寬頻,腳蹬皮靴,呈八字形面東而立。經考證,屬圓雕突厥武士石人藝術中的精品,被文物局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些石人的形態基本相似,有站、坐、跑、行者;有男、女、老、幼,這些石人,多數為墓前殉葬品,高1.3米左右。隋唐時期,錫林郭勒草原曾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經考證,石人是突厥人留下的遺蹟。這些石人雕塑線條流暢,逼真,表現出我國古代突
厥人雕塑藝術的精湛高超。
史料記載,突厥人死後一般要停屍帳前,由親屬及子孫殺羊馬祭祀,然後擇日將死者生前騎馬及日品與屍首一同焚燒,再撿拾骸骨立石雕而葬。石雕刻的是死者形容。石人前依據死者殺人數目,放置石塊。史料所記與現實基本相符。阿爾夏提一座石人墓就是這樣。石人高1.45米,白沙岩刻石。圓臉、大眼,八字鬍須,還載有項圈,身穿反襟大衣,腰系寬頻,右手持杯,左手仗刀,腰間還佩有一把小刀。刻工較精細。用墓後4米,有一座用幾百塊卵石擺成的不規則方陣。現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博物館內,可以一睹這座石像。
這樣的石人墓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分布較多,在中國新疆以及今蒙古國境內、俄羅斯西伯利亞,均有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