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滯醋蔥姜蒜療法

積滯 醋蔥姜蒜療法

正文

積滯是指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
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等為特徵。相當於現代醫學的
小兒消化不良。
方1
【組成】蔥頭1 個、乳汁適量。
【用法]蔥頭切成4 片,用乳汁同蒸,分作4 次服。
【主治】乳食積滯證見面黃肌瘦煩躁多啼夜臥不安食欲不振
或嘔吐酸餿,腹部脹滿或疼痛,小便短黃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清薄,或兼
發低熱,舌紅苔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方2
【組成】生薑120 克、小茴香60 克。
【用法】上藥共搗爛,文火炒黃研為細未,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小,
每服10~25 粒,溫開水送下。
【主治】乳食積滯。
方3
【組成]蔥白7 個、生薑12 克、胡椒7 粒、雞蛋1 個、酒麴1 粒。
【用法】將蔥白、生薑洗淨切碎,胡椒、酒麴研為細未,與雞蛋混合攪
勻,用油煎成藥餅,貼於胃脘處,繃帶包紮固定,藥冷則再煎再貼。
【主治】乳食積滯
方4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煮熟食之。
【主治】過食雞蛋所致積滯。
方5
【組成】生薑15 克。
【用法】洗淨搗爛取汁,頓服。
【主治】食菱所致積滯
方6
【組成】生薑汁、鮮紫蘇汁各適量。
【用法】混勻頓服。
【主治】食生魚積滯
方7
【組成】蔥白生薑各30 克,鮮疳積草各15 克,鴨蛋白1 個。
【用法】前三味藥共搗爛,以鴨蛋白調如糊狀,外敷足心1 夜,隔3 天
1 次。
【主治】積滯。
方8
【組成】大蔥1 根、生薑15 克、小茴香粉9 克。
【用法】上藥共搗爛如膏狀,炒至溫熱,以不燙傷皮膚為度,用紗布包
好覆於臍部,包紮固定,每日換藥1 次。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9
【組成】大蒜7 瓣、西瓜適量。
【用法】將大蒜放西瓜內,紙包泥封,用木炭火烤乾研未,每次3 克,
開水沖服。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10
【組成】蔥汁、麻油各適量。
【用法】將蔥汁倒入麻油內,攪勻,以手指蘸油,摩擦小几手、足心及
背部頭面等處。
【主治】積滯所致發熱。
方11
【組成】粳米15 克,牛奶、生薑適量。
【用法】將粳米炒黃焦,用水1 杯煎服,1 日3 次,並在牛奶中加生薑
汁2~3 滴,每服少量,日服3 次。
【主治】小兒瘠積,傷乳或乳積所致吐奶。
方12
【組成】丁香2 粒、薑汁20 毫升、牛奶250 毫升、白糖適量。
【用法】前3 味放鋁鍋內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少許即可。每天服1
次,連服10 天。
【主治】小兒疳積,氣血雙虧,面色萎黃、精神萎靡,消瘦,啼哭無力,
毛髮乾枯,不思乳食,大便稀溏或便秘,時有低熱。
方13
【組成】飴糖、蜂蜜、蘋果各適量。
【用法】將飴糖、蜂蜜、煮蘋果,常吃。
【主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方14
【組成】阿魏9 克、蜈蚣1 條、杏仁7 粒、連須蔥白3 根。
【用法】上藥搗爛如泥貼腹部,包紮固定,每次敷1 日。
【主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方15
【組成】車前子適量、大蒜2 瓣。
【用法】車前子炒研,大蒜搗爛,兩者混勻,貼臍4 小時。
【主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方16
【組成】紅蘿蔔、茶葉各適量。
【用法】水煎食之。
【主治]嬰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方17
【組成】茶葉45 克、陳皮15 克。
【用法】上藥水浸一晝夜,以水1 碗,煎至半碗,1 歲以下每次服半食
匙,1~2 歲服1 匙,3~4 歲每次1 匙半,每日3 次。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方18
【組成】茶葉15 克、紅糖20 克。
【用法】鍋洗淨,濃煎茶葉去渣,加糖,作為飲料。
【主治】飲食積滯。有消食解毒利尿作用。
方19
【組成】茶葉75 克、秦皮15 克。
【用法】上藥用水浸泡1 晝夜,以水1 碗,煎至半碗,每日3 次,1 歲
以下每次服半食匙,1~2 歲每次服1 食匙,3~4 歲每次服1 食匙半。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方20
【組成】生薑5 片、大棗10 枚。
【用法】將2 味煎湯服。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厭食。
方21
【組成】生薑25 克、黨參250 克、山藥250 克、蜂蜜300 克。
【用法】將生薑搗碎去汁,黨參,山藥研未,同蜂蜜一起攪勻,慢慢熬
成膏,每次1 湯匙,每天3 次,熱粥送服,連服數天。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厭食。
方22
【組成】燒酒250 毫升、大蔥6~7 根、燈芯草1 根。
【用法】浸泡後用小火燉熱,患兒仰臥,術者左手心放熱的蔥、燈芯草,
在患兒腹部自上而下或圓圈搓摩,冷後可重新燉熱再用,不限時間,以腹脹
解除為止,一般10~20 分鐘可解除。如腹壁有充血,12 小時可消散。
【主治】小兒腹脹。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