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溝村

穆溝村,在河南鄭州境內,位於滎陽西北,鞏義東北,因宋朝楊家將穆桂英在此屯兵而得名。

基本信息

周朝時稱坎欿,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為躲避宮廷內亂,曾在此避難。(《史記》、《左傳》載)木溝村轄十九個村民組,現有四千口人,它西鄰鞏義、北過黃河與溫縣種地搭界。古 西安—洛陽—鄭州—開封官道穿境而過,今滎鞏縣道和沿黃公路穿過大街,隴海鐵路穿村北設有穆溝火車站,北鄰連霍高速,東接310國道,有穆溝至鄭州、鞏義至鄭州班車,滎陽至穆溝、汜水至穆溝公車,每日二十多分鐘一趟,交通非常便利。登官殿遠眺,東瞰虎牢關,西眺鞏義宋陵,北望黃河,村東有古天險吊橋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文化背景

穆溝村是三縣交界經濟、文化、交通、商貿中心。穆溝集貿市場涵蓋滎陽、鞏義數十個行政村,商戶幾十家,每月逢五逢十大集,商賈雲集,顧客攢動,少則上千,多則達萬,繁華異常。

穆溝村文化教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解放前設有穆溝完小(含幼稚班),錦中分校;解放後有縣立第十三完全國小、高山鄉二中,吸納二縣四鄉學子,在校學生一千多人。

穆溝村文藝活動更是享譽滎鞏汜三縣。民國年間,豫劇泰斗周海水率他的弟子常香玉及“十八蘭”經常到穆溝演出,穆溝商人牛士孔多次贊助該戲班,並制十八面旗子,為“十八蘭”起了名字。豫劇大師崔蘭田認穆溝南腦牛茂為義父,名角湯蘭香認穆溝小西腦禹士元為義父,趙錫銘(趙義庭)認穆溝東窩牛士孔為義父。四十年代初,趙錫銘和湯蘭香由牛、禹兩家操辦婚事,一娶一嫁在舞台吃“四盤菜”,舞台上聯是:“好銀聚好海水好十六蘭”,下聯是:“忙秋收忙看戲忙三五天”,橫批是“忙中取樂”。此事傳為梨園佳話。

1948年穆溝解放,以穆溝完小為主體成立文藝隊,解放後改為穆溝業餘劇團,現為文化大院。穆溝村的豫劇、獅舞、盤鼓、秧歌等演技冠壓四方,多次代表縣(市)到開封地區、鄭州市、河南省匯報演出,屢屢獲獎。經常受邀到外縣演出,被定為鄭州市示範文化大院。

穆溝名人輩出,清朝道光年間武狀元牛鳳山,同治年間傳臚牛瑄,民國有人在豫東任知縣,今在國家部委、軍委三總部、省市縣工作的有數十人。

風景名勝

穆溝村名勝古蹟較多,有宋朝楊家將擂台,楊家將紮營地——營東、古天險吊橋溝,明朝奸相嚴嵩後人居住地閆頂、閆墳、嚴嵩洞,牛氏祠堂,清朝武狀元牛鳳山故居、“四世一品”牌坊、狀元陵,民國時期豫劇泰斗周海水戲班演出舞台及居住地戲坊窯,阻擊日寇西進的抗日指揮所碉堡。

寺廟有天仙廟(供奉皇帝原配),現存清乾隆五十五年立“武當山朝頂進香碑”,馬玲坡宋朝龍鳳寺遺址,龍王廟,火神廟,中王廟等,還有躲避戰亂而建的牛寨、太平咀寨(老鴰嘴寨)、小西腦寨。

古樹名木有楊樹溝大楊樹,原樹兩人合抱不攏,谷山古槐,小周溝古柏(約五百年以上)等。

現狀

全國閥門之鄉高山鎮的閥門源自穆溝,上世紀60年代穆溝村的閥門廠已有300萬固定資產,十多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傳播帶動全鄉閥門生產。現今在村在外辦30多個,在全國各地開設經商的店鋪200多個,百萬、千萬富翁不在少數。

現在的穆溝村是一個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市場繁榮、文化活躍、戶家殷實、民風醇厚,與四鄰和諧共生的小康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