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神歌

《穀神歌》,屬於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唐朝詩人呂岩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穀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虛,言之道有又還無。言之無兮不可舍,

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煉之仙人號。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長生。本不遠離,

身還不見。煉之功若成,自然凡骨變。穀神不死玄牝門,

出入綿綿道若存。修煉還須夜半子,河車般載上崑崙。

龍又吟,虎又嘯,風雲際會黃婆叫。火中奼女正含嬌,

回觀水底嬰兒俏。嬰兒奼女見黃婆,兒女相逢兩意和。

金殿玉堂門十二,金翁木母正來過。重門過後牢關鎖,

點檢鬥牛先下火。進火消陰始一陽,千歲仙桃初結果。

曲江東岸金烏飛,西岸清光玉兔輝。烏兔走歸峰頂上,

爐中奼女脫青衣。脫卻青衣露素體,嬰兒領入重幃里。

十月情濃產一男,說道長生永不死。勸君煉,勸君修,

穀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處,與君白日登瀛洲。

作者簡介

呂仙,名岩,字洞賓。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漢族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

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 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民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