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金代戲曲文物。共2組,分別發現於山西省稷山縣化峪鎮西蘋果園2號及3號金墓南壁。

文物簡介

高浮雕,高30~35厘米。現原地保存。根據墓的形制及裝飾,是12世紀中葉雜劇演出的珍貴實物資料。

詳細情況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這兩組雜劇磚雕均由 5人組成,從人物裝扮可以看出有末泥、副末、副淨、裝旦等腳色。2號與3號墓的右邊3人,十分相似。其最右1人皆戴直腳幞頭,穿圓領寬袖長袍,雙手執笏,系官員裝扮,一般認為是末泥。右邊第 2人皆戴吏帽,穿圓領窄袖長衫,腰束帶,足著靴,裝束為僕吏,一般謂之副末。其第 2號墓的副末右手撩起前襟,內露長褲,左手執扇,外用布扎; 3號墓的副末,吏帽後沿兩側較高,邊刻鋸齒狀,雙手持棍。兩者相比,裝束、動作與砌末運用略有不同。居中者頭皆巾裹,兩腳翹起形似皂角,穿衫束帶, 著鞋、赤肢而小腿戴套,一般認為是“副淨”。其2號墓者為圓領長衫,身材矮小又系駝背,叉腿拱手,面貌較醜; 3號墓者為斜領長袖短衫,滿飾雙錢紋圖案花紋,前襟下露襯衫,後襟長、前襟短,飾網紋花邊,腿套上下飾圓點紋花邊,左腿直立,右腿微屈,雙手插於袖中,面向左,作愁苦狀。2號墓左起第1人,戴花腳幞頭,穿圓領窄袖長衫,長褲,腰束帶,頭左傾下垂,左手置腰間,右手置胸前,手心向上,似在陳述表白。左起第 2人,頭巾裹,著圓領寬袖長衫,腰束帶,頭向左則,左手置腰,右手撫胸,亦作訴說狀。其右邊 3人似在靜聽左2人的講述。3號墓左起第 1人系婦女,梳高髻戴花飾,穿窄袖對襟長衫,內系雙錢紋花裙曳地,衫襟袖口皆飾以菱形迭勝圖案花紋,左手執扇,右手搭在左手上,面容豐潤,神態自若,這是裝旦無疑。左起第2人戴尖帽,內穿斜領長袖襯衣,外穿圓領長衫,腰束帶,足著鞋,戴腿套,衣襟、袖口、腰帶、腿套飾雷雲紋或菱形、圓圈迭勝圖案,衣著甚為華麗,其左手下垂,右手指著自己的眼睛,面向身旁的婦女,作說話狀。這兩組雜劇磚雕,表情都很生動,副淨居中,地位突出,是以滑稽為主的表演體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