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支抗

種植支抗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也是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歷史與發展

在傳統的治療方案中,常用的控制支抗手段有口外弓,頜間牽引橫齶桿,Nance弓,唇擋,舌弓以及用組牙作支抗移動單個牙齒等。這些方法往往需要患者配合,而且附加的口內裝置增加了患者的不適,不利於口腔功能的正常行使,也不利於口腔衛生的維持。近年來,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臨床的套用越來越成為口腔正畸領域的研究熱點。正畸醫生在外科醫生的輔助下,套用種植體作為移動牙齒的支抗單位,使治療結果不必依賴於患者的配合,並在一些套用常規方法不能取得滿意效果的疑難病例治療過程中獲得成功。種植體支抗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正畸醫生所認識和接受。

1970年Linkow指出在正畸治療過程中種植體支抗具有套用潛力。在此之前Gainsforth等也曾指出可以利用基骨作為正畸支抗。在八九十年代,各國正畸醫生為了論證種植體支抗在正畸臨床上的套用進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動物實驗及臨床病例報告,用作支抗單位的種植體在材料,外型,植入位置,手術時機等方面均有了較大的發展,種植體支抗的套用範圍也越來越廣闊。至今曾在臨床上套用過的支抗種植體包括以下幾種:牙種植體(prostheticimplant),磨牙後區種植體(retromolarimplant),骨內種植體(orthoimplant),骨膜下種植體(onplant),鈦板種植體(miniplate),微螺釘種植體(microscrew,miniscrew)及可吸收種植體(Biodegradab,e—implants)等等。其中,微螺釘型種植體因為體積小巧,植入及去除手術簡單,療效可靠但成本低廉而大受正畸醫生的歡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適應症的選擇及治療計畫的確定

微螺釘型種植體植入手術簡單,創傷較小,易於被患者接受。理論上適用於所有需要支抗控制的情況。尤其適用於那些套用傳統手段難以達到支抗控制效果的病例,以及那些不願戴用口外弓、橫額桿等附屬檔案的患者。臨床上常見的適應症有以下幾種:

1、為改善面型,要求最大限度回收前牙的患者
套用種植體支抗,可以實現治療過程中後牙矢狀位置的不動,使拔牙間隙全部為前牙內收所占據,從而最大限度的改善凸度。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選擇將種植體植入於每側的第二雙尖牙與第一磨牙之間。因為此類患者治療計畫常常是拔除四個第一雙尖牙,選擇第二雙尖牙的遠中植入,即有利於控制施力的方向,又有利於術者的操作。在特殊的病例比如第二雙尖牙或磨牙狀況欠佳而第一雙尖牙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套用種植體支抗可以拔除病損牙保留健康牙,而不必擔心支抗控制問題。

2、需要壓低牙齒的情況
由於對頜牙的缺失,導致末端磨牙的伸長,影響了正常的功能運動,並給修復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套用傳統的手段在弓絲末端彎制水平曲壓低牙齒效果不夠理想,而且複雜的弓絲彎制也不利於口腔衛生的維持。在需要壓低的牙齒的頰側及舌側植入種植體,套用鏈狀圈直接施加壓入力,可以有效壓低磨牙,同時避免了伸長近中鄰牙的副作用。
對於那些由於前牙過長,導致唇齒關係不協調,露齦笑的患者,以往較有效的方法是戴用J勾,但需要患者的配合,舒適程度較差,不適用於成年患者。套用種植體支抗植入於前牙牙根之間,通過鏈狀圈對前部弓絲直接施加壓入力,可以簡單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而不需患者的配合。

3、其他
例如上頜後縮患兒的前方牽引裝置可以與口內的種植體相連,這樣可以避免牙齒的不利移動;下頜後牙阻生時,可以套用種植體支抗植入於升支將近中阻生的磨牙直立。接受舌側正畸的正頜手術患者術後可以利用植入於上下牙槽骨的種植體戴用垂直牽引。
在套用種植體支抗患者的治療計畫制訂過程中,可以大膽的設計牙齒在各個方向的移動而不必拘泥於傳統的支抗控制理念。套用種植體支抗可以擴大正畸治療的適應範圍,取得以往不能實現的良好效果。

臨床應用程式.

1、術前檢查
常規問診:具體問診內容同拔牙術,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血液系統疾病,女性患者要詢問是否處於妊娠期或月經期。
2、X光檢查:拍攝微螺釘種植體植入部位的根尖片以及全口曲面斷層片,來判斷種植體植入的位置。
3、手術可於普通的口腔科診室開展,由術者和助手兩人完成。套用特殊的種植體支抗植入術專用無菌包,包內有孔巾一條、狄托盤一個、口鏡、探針、鑷子及拉鉤各一個,小鋼杯一個、方紗布若干,種植體植入專用裂鑽一根、專用螺刀一把以及種植釘若干枚。通用慢速直機頭也可放入無菌包中,或者單獨包裝消毒。我們使用高溫高壓蒸汽消毒40分鐘,可以有效殺滅任何已知的病原微生物。手術過程中還需生理鹽
水及一次性;中洗針,為鑽頭降溫。
4、手術程式
(1)手術前,囑患者套用洗必泰含漱液漱口,每次含漱30秒,共三次。
(2)調整椅位同拔牙體位,2%新潔爾滅口內消毒,植入區域局部浸潤麻醉。
(3)口內口外分別用2%新潔爾滅及75%酒精消毒。
(4)術者換無菌手套,開手術包,鋪孔巾。
(5)套用洛本清消毒液表面消毒電動馬達的機頭,並與慢機頭連線。準備;中洗針。
(6)調節馬達轉速為2000轉/分鐘。
(7)參照X線檢查,確定植入位置。套用直徑1.2毫米的裂鑽穿透牙齦組織及骨皮質,直至有落空感。助手套用;中洗針降溫。口內放紗塊吸收唾液及沖洗鹽水。
(8)套用專用螺刀鏇人種植體。
(9)拍攝根尖片觀察種植體與牙根的關係。
(10)醫囑術後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5、種植體的套用
種植體植入後兩周即可開始受力,力量以不超過200克為宜。施力方式可以通過鏈狀圈結紮絲或者改良的鎳鈦拉簧。後者的優勢在於可以準確控制所施力的大小,而且力量柔和持續,尤其適合於初學者。在內收前牙的過程中,由於鎳鈦拉簧施加的是持續的力量,與常用的鏈狀圈結紮絲不同,因此根據我們的經驗,應該嚴格掌握力量的大小。內收力量過大一方面容易導致種植體脫落,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前牙的舌傾,在內收的過程中適當的前牙冠唇向轉矩有利於解決這一問題。
對於那些需要藉助種植體加強後牙支抗,以最大限度回收前牙的患者,我們選擇在治療開始即植入種植體。在排齊的過程中,套用鏈狀圈結紮絲以輕力拉尖牙向後,結紮絲的遠端與種植體相連,其作用類似於MBT技術中的Laceback,直至排齊後換為不鏽鋼方絲,再更換為鎳鈦拉簧內收前牙。
由於鎳鈦拉簧的力量持續穩定,套用種植體支抗及鎳鈦拉簧,可以適當延長就診間隔時間。在關閉間隙的過程中有經驗的醫生可以讓患者6—8周複診一次,甚至更長,而不必擔心在套用傳統支抗控制手段時經常遇到的支抗喪失等問題。
在套用的過程中,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口腔衛生情況。種植體與拉簧連線的部分容易積存食物殘渣,長期不良口腔衛生會導致種植體周圍的炎症,最後導致種植體脫落。在術後一周軟組織癒合的時間裡,尤其應該加強口腔衛生的維護。除了預防性套用抗生素及漱口液以外,還應指導患者套用沖牙器或;中洗針清潔種植體周圍區域,在刷牙時應該小心避免刷柄對種植體的撞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