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

移動醫療

就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行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具體到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則以基於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套用為主。移動醫療,改變了過去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病”的傳統生活方式。移動醫療正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熱點,MobileHealth(移動醫療)在201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吸引了諸多與會者的眼球,甚至包括了知名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包括NTTDoCoMo、AT&T以及沃達豐等全球主流移動運營商,也紛紛進軍這一領域。

基本信息

基本定義

移動醫療移動醫療

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HIMSS給出的定義為,mHealth,就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ad、行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它為開發中國家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了一種有效方法,在醫療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通過移動醫療可解決開發中國家的醫療問題。

社會現象

移動醫療移動醫療

“TD-LTE”高清、移動、無線的技術優勢,可以幫助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通過移動高清視頻獲得清晰、快速的遠程指導,不錯過治療的“黃金半小時”;社區醫生帶上移動醫療診斷設備,可以隨時請大醫院、大醫生進行遠程會診;社區醫療信息平台,可以用簡訊、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眾提供掌上醫訊、預約掛號等服務。

移動醫療正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熱點,MobileHealth(移動醫療)在201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吸引了諸多與會者的眼球,甚至包括了知名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包括NTTDoCoMo、AT&T以及沃達豐等全球主流移動運營商,也紛紛進軍這一領域。

解決方案

套用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國家金衛工程的持續展開,基於網際網路的醫療信息系統的建設在全國各地醫療單位大量開展,其中以HIS系統(醫院信息系統),EMR系統(電子病歷系統)、PACS系統(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RIS系統(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最為典型。

3G網路的全面商用和智慧型終端的出現更有力地推動了醫療系統信息化,也為移動化辦公提供了可能。

HIS系統、 EMR系統、LIS及RIS等醫療信息化系統,雖然廣泛套用於各醫療機構,但這些系統只能在內部使用,局限性太大,無法滿足醫院內部信息化,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息互動需求,因此將這些系統無縫移植到手持終端勢在必行。

賽藍“醫療行業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就是將醫療行業現有信息化系統發布套用到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型終端從而滿足醫療行業的移動辦公需求。

需求分析

政府對醫療行業信息化發展高度重視的同時,對醫院等醫療單位在醫療回響速度、醫療服務水平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於PC的醫療系統信息化系統帶動著醫院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然而仍然無法滿足當今高效、移動化的辦公環境需求。這些需求具體如下:

Ø醫生在巡查病房過程中,無法隨時查詢病人診斷記錄、用藥信息;

Ø護士日常事務繁雜,對於病人的用藥記錄,測量記錄仍以手動記錄為主,往往導致筆誤的出現。同時,無法實時查詢醫生藥方和檢查用藥記錄,需要頻繁奔走於病房和辦公區之間,花費大量的時間,真正花在病人護理上的時間相應減少;

Ø社區醫生到居民家中拜訪病人,無法實時通過移動終端錄入拜訪信息;

Ø醫護人員不能實時查詢和採集患者信息;

Ø醫院領導在外開會或出差期間,無法隨時隨地查詢所需的醫療,財務和行政信息,往往導致信息滯後,影響決策。

解決方案

將醫療行業現有的HIS系統、EMR系統、LIS和RIS等系統通過賽藍移動雲接入管理平台無縫並安全的延伸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只需要把移動雲設備和iserver伺服器部署在企業現有網路中,不改變現有網路架構,即可輕鬆實現移動辦公。

可以實現的功能如下:

Ø移動信息查詢

醫生實時查詢病人的所患疾病、治癒情況、歷史用藥情況,藥物過敏史,手術數據,轉診轉科記錄等

護士實時查詢病人的處方信息,用藥記錄,體溫、血壓,歷史檢測數據,新入病人通知等

病人隨時查詢自己的各種檢察結果,歷史藥品記錄和後續治療方案

Ø移動信息採集

醫生手持終端錄入查房信息,病情變化數據。

護士實時錄入病人用藥記錄,每天例行檢察情況,及突髮狀況。

Ø移動審批

領導移動公文審批,流轉。重症病,特殊病治療方案線上審批等。

方案優勢

Ø無縫遷移

原有醫療信息化系統無縫發布套用到手機、平板電腦終端上操作,不改變辦公習慣,相關人員無需培訓。

提升醫護工作效率,增強患者服務體驗,最佳化內部管理機制

Ø快速安全

快速部署,不改變現有IT環境,只要接入賽藍的移動辦公平台就能使用。採用多種安全登錄方式保護醫患各自的信息安全。

Ø終端網路全復蓋

支持所有的無線網路及手機、平板電腦終端。

Ø套用全復蓋

支持所有B/S,C/S架構的應用程式發布。

基本特點

移動醫療移動醫療

讓醫療服務“隨手可得”

移動醫療,改變了過去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病”的傳統生活方式。無論在家裡還是在路上,人們都能夠隨時聽取醫生的建議,或者是獲得各種與健康相關的資訊。醫療服務,因為移動通信技術的加入,不僅將節省之前大量用於掛號、排隊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時間和成本,而且會更高效地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變治病為防病。

為公立醫院改革“添把火”

2010年10月起,國家衛生部決定啟動全國近百家醫院和部分區域的電子病歷試點工作。衛生部領導在公開場合表示,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通信業的下一座“金礦”

移動醫療對於移動運營商、醫療設備製造商、晶片企業、套用開發商等通信產業鏈各個環節,是一座“金礦”、一項潛力極大的“朝陽產業”。諮詢公司ParksAssociates的數據顯示,僅美國市場,與無線配件、套用等相關的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在2011年有望翻一番,達到13億美元。

對於運營商,可以藉助與SP的收益分成,變單純的“管道工”為“智慧型管道”。例如,日本運營商NTTDoCoMo就給出了“智慧型管道”的一個範例。2010年,NTTDoCoMo的“智慧型管道”平台,讓用戶和各種專業醫療和保健服務提供商共同擁有了一個符合標準的、安全可靠的生命參數採集和分發平台,從而架起了用戶與醫療保健機構溝通的橋樑。而在收費模式上,運營商代收費模式值得借鑑。如卡達電信就專門為用戶設定了一個MobileHealth(移動醫療)賬號,以便用戶支付移動醫療費用。

對於醫療器材製造商,無線寬頻網路、RFID晶片與傳統診療設備的全新組合,讓傳統診療設備跳動了一顆“智慧心”。美國的GE公司2009年就研發了一種名叫“Vscan”的手機式超聲儀,在中國市場的前期測試中反響相當好,“就像現在的血壓儀、聽診器,醫生手中拿到這個超聲儀,可以一下提高好多信息輔助診斷”。

對於SP們,智慧型手機的日益普及,也讓他們在這杯移動醫療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中國有家醫療網站“好大夫”,線上推出了完全免費的iPhone客戶端。截至目前,好大夫已經收入全國3100多家正規醫院、26萬餘位大夫,通過手機,可以檢索到包括所有常見疾病以及全國各地醫院、大夫的相關信息,患者可瀏覽檢索到當地醫院介紹、科室介紹等相關信息,也能查詢到大夫的簡歷、出診時間等,甚至可以查看患者對該醫生的打分評價。

顯著貢獻

移動醫療移動醫療

目前在全球醫療行業採用的移動套用解決方案,可基本概括為:無線查房、移動護理、藥品管理和分發、條形碼病人標識帶的套用、無線語音、網路呼叫、視頻會議和視頻監控。可以說,病人在醫院經歷過的所有流程,從住院登記、發放藥品、輸液、配液/配藥中心、標本採集及處理、急救室/手術室,到出院結帳,都可以用移動技術予以最佳化。因為移動套用能夠高度共享醫院原有的信息系統,並使系統更具移動性和靈活性,從而達到簡化工作流程,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的目的。

移動套用的另一個顯著貢獻是減少醫療差錯。在對病人護理過程中,有可能出現護理人員交接環節的失誤,以及在發藥、藥品有效期管理、標本採集等執行環節的失誤。據美國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每年有超過1500萬例的藥品誤用事故在美國醫院內發生。為了避免這些失誤,就需要醫護人員及時地得到和確認患者的醫療信息,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對正確的病人,進行正確的治療。

發展現狀

國內的移動醫療概念基本是在2011年被引入的。

2011年3月, 好大夫發布其iphone版app,

2011年11月,春雨掌上醫生上線,

2011年12月,丁香園健康互聯頻道開始發布相應的專題文章,

2012年上半年一大批移動醫療初創企業產品開始上線,

2012年下半年針對單科領域的移動醫療產品開始逐漸出現,

2013年該領域開始成為投資熱點,各種會議和學術探討非常頻繁,

2013年7月,康康線上上線,

2014年開始不斷有重量級企業浮出水面,包括BAT開始跨領域出擊,進入移動醫療。

作為移動醫療產品,在硬體方面,測量數據用於對身體健康情況的判斷,甚至會套用於臨床,所以測量器械一定要是專業的醫療器械。涉及到健康的事兒都不是小事兒,測量的每一個數據都要確保準確。這需要專業的技術與多年的研發經驗,並不是電器或手機廠商通過轉型就可以模仿生產的。在軟體方面,如何實現對用戶健康的系統管理,怎樣的分析圖表更有助於醫生進行診斷,這也只有長年與醫療機構有共同研究背景的企業才有這樣的實力進行研究開發。移動醫療產品不單是硬體和軟體的組合,而應該是融合了硬體和軟體的一個完整的系統。

但是,前景雖好,時至今日,移動醫療行業還沒有出現一個可以稱之為成功的商業模式,從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移動醫療行業典型商業模式與構建設計策略分析報告》中的企業商業模式的來看,由於參與者還相對較少,在商業模式的構建上也各有側重和亮點,但總體上仍表現出盈利模式不清晰、商業模式的可複製性較高,抗風險能力不強、企業的收入來源較為單一(尤其是移動醫療套用企業)等。根據成功商業模式的評判標準,需要具有創新性、盈利性、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性等特徵,而目前國內的主流移動醫療企業大部分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創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發展前景

移動醫療有助改善看病難題

,新醫改啟動以來,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的需求和發展潛力巨大。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業務,深耕醫療衛生行業成為行業焦點。

低成本的手機及全球性移動通信網路的普及,明顯為這種醫療概念提供了可行的技術基礎。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裡,移動通信技術始終堅持以下發展方向:小型化、速度更快及成本更低。這些特點在軟硬體的套用、網路訪問、標準及服務等諸多方面都有所體現,而且未來也將繼續沿著這個方向發展。大量的服務都可以通過更加統一、快速且便宜的頻寬接入實現;網路也具有很強的能力,復蓋範圍更寬。這些都對推進mHealth套用的持續發展並超越簡單的單向數據服務模式提供了條件。

據ITU(國際電信聯盟)等組織統計,約有64%的行動電話用戶都分布在開發中國家。而且,預計到2012年,所有邊遠地區的居民將會有一半擁有移動通信設備。行動電話的普及,為使用移動技術支持醫療服務提供了關鍵的基礎。

據業界人士預測,僅以中國為例,移動醫療帶動的市場規模,約在數十億元人民幣,並且涉及的周邊產業範圍很廣,設備和產品種類繁多。這個市場的真正啟動,其影響將不僅僅限於醫療服務行業本身,還將直接觸動包括網路供應商、系統集成商、無線設備供應商、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利益鏈條,從而影響通信產業的現有布局。

中國報告網移動醫療行業分析師指出,五年內全球移動醫療服務套用將為移動運營商帶來 115 億美元收入,而醫療設備廠商、內容與套用提供商及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將分別獲得 66 億美元、26 億美元和 24 億美元收入。體育與健康移動套用的市場規模,將從 2010 年的 1.2 億美元增長至 2016 年的 4 億美元。到 2016 年,無線網路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3.4億美元,屆時將有 3000 萬台移動設備與無線網路中的“醫療區域網路”相連線,可佩帶在人們身上的無線醫療感測器將達到 1 億台。中國報告網移動醫療行業分析師指出,移動醫療擁有巨大的藍海市場。首先是亞健康人群大幅增加。中國報告網調查發現,35 歲至 65 歲的人群正在成為慢性病大軍,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異常和脂肪肝、高血壓呈明顯上升趨勢,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疾病發生之前通常有“生理異常”,通過移動醫療設備對亞健康指標的測量,可以提早發現慢性病,有利於治療。其次是老齡化加劇,空巢老人比例增加。中國報告網研究指出,預計 2020-2050 年中國進入加速老齡化階段。上世紀 60、70 年代是生育高峰,這個階段每年增加 620 萬人,到 2050 年,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 4 億,老齡化水平達到 30%。中國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是醫療保健增長的基礎。空巢化趨勢與獨居老人增多,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控的可穿戴智慧型醫療設備需求量會不斷增加。尤為需要指出的是,人力成本的上升會是導致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控的可穿戴智慧型醫療設備需求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是慢性病年輕化,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

現實困境

移動醫療在我國卻受到一定的局限性:3G網路的不給力、網際網路頻寬限制的影響、以及基層醫院設備落後均不適合我們開展移動醫療。

國外移動醫療的發展是建立在私人醫生的基礎之上,隨便一個電話,簡單一個email就可以解決除手術外的常見疾病。而我國患者群基數很大,尚處在一個看病難的時期。國內醫生每天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浪費在接打電話、收發郵件的時間上,更不用說那些醫學前輩需要從新學習電腦了。

另外,國外的移動模式是建立在醫生一對一的基礎上,患者預約排隊能夠相當的有秩序。當然我國的醫生也是一對一的診療模式,但前提是一個患者只有僅僅幾分鐘的診療時間。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移動醫療帶來的便利,但是程式的開發者也當考慮我們身處的環境。我們希望構建一個醫者輕鬆,患者受益的和諧環境,但就目前來說移動醫療只會越幫越忙。總之一句話,在沒有解決患者就醫難的條件下,移動醫療,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移動醫療新機會

第一,醫生的客戶關係管理。美國的獸醫都有CRM系統,而中國還未起步。這有利於幫助醫生把自己的病人管理得更好,為病人或為醫生增加價值。

第二,病人的慢性病的管理。中國的慢性病人超過三億,這個人群就已經大到可以相當於一個頂級的網際網路產品的量級了。可以從任何一個慢性病裡面,拿到上百萬的用戶,活躍、專注的用戶,看病是病人的剛需。具體產品可以讓用戶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時的幫助。專注,用戶規模上去後,社會和商業價值就將體現出來,很多的企業就會來追著你。

第三,醫院信息系統的移動化。中國的電子病例做得不是特別的好,據個例子,某醫院的信息系統開發花一千萬,每年花一百萬維護,因為電子病例系統宕機,醫院一天不能開業的情況。如果這事出現在網際網路企業,責任人第二天就不用來上班了。因此,基於雲端,非常實用,好用,開發和維護成本不高的移動化套用就能找到機會,前期可以從私立醫院和診所開始突破。

第四,微信套用。如果微信上有一個醫療細分領域的“杜杜”,就是杜蕾斯的微信賬號那樣,天天可以來幫助用戶解釋諸如糖尿病等細分領域,聚集了有剛性需求的用戶後,就能產生商業價值。

第五,病人的實時的監測。如通過移動技術,實時監測的心率、血壓,甚至是電解質等,能夠幫用戶預測未來的疾病,這個在臨床上有意義的數據。

相關新聞

2012年6月7日,據布魯金斯報告,在將來25年移動醫療可以為美國節省$1970億美元,大部分節省資金主要是集中於治療慢性疾病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疾病、糖尿病和皮膚潰瘍。

科技新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