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暉[史學家]

秦暉[史學家]
秦暉[史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暉,生於1953年12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作為中國文革後首批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蘭州大學,1992年起曾任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民史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青基會社區文化委員會委員、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方法》、《開放時代》、《中國學術》和《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等學術刊物的編委。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秦暉教授於2016年2月25日晚上七點二十左右在清華園內遭遇車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生於1953年12月,廣西龍勝人。80年代初秦暉主要研究農民史(土地制度史與農民戰爭史)。自80年代後期他轉向研究經濟史(主要為古代商品經濟史及中外比較經濟史)。90年代他致力於結合歷史研究與現實研究,在結合社會調查與歷史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學,包括狹義農民學(對農民、農業與農村社區的研究)與廣義農民學(農民國家、農業文明與傳統社會及其演進、改革與現代化的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鄉村調查,主編了《農民學叢書》首批六本。目前研究的重點:歷史與現實中的農業、土地、農民問題,前工業社會的不同模式,農民社會現代化的不同模式。

研究方向

作為歷史學者,秦暉的研究歷程始於1978年,當年他成為文革後首屆研究生,方向是"土地制度與農民戰爭史",關注的時代則在明清。此後二十多年來他的視野不斷拓展,主要研究方向先後為:明清農民戰爭、明清經濟、古代社會形態、封建社會形態、商品經濟史、農業農民史、地域史(關中、雲南等)、改革革命與現代化問題的中外歷史比較,作為比較對象的古代希臘羅馬社會經濟、近代俄國與美國史、現代南非史等。曾獲:中國高校教師霍英東獎(1991年)、陝西省社會科學成果獎(1990年)、五次獲陝西師大科研成果綜合獎(1987年、1988年、1991年、1993年、1994年)、陝西師大青年優秀論文獎(1989年)等。

開設課程

秦暉曾在陝西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先後開設過的課程有:西方近現代史思想史專題中國經濟史、古典商品經濟、計量史學概論、農民學、明清關中農村經濟與社會、封建社會形態學、農民社會現代化(中、西、俄之比較)、明清史、中國古代史(秦漢史)等。目前在清華大學開設有全校通選課《農民學與中國傳統社會》、歷史系本科專業課《中國社會史專題》等。講授有《警惕“問題殖民”:西學東漸中的問題誤置——以“大小政府”“交易成本”“中產階級”“民族國家建構”等概念為例》、《中國福利問題的歷史現狀》等講座。

學術觀點

秦暉[史學家] 秦暉[史學家]

近年來,秦暉在對中國與東歐改革前經濟與社會的不同模式進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重新比較和解釋了中國與東歐改革的不同進程。並提出了以"契約轉換"為核心的轉軌經濟學理論。他既反對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來解釋改革的新制度學派觀點,也反對以批判"貨幣主義陷阱"和 "市場萬能論"為特色的"後華盛頓共識"對中國改革的解釋。他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改革的"成功"和東歐改革的"失敗"既不能歸因於姓"社"姓"資",也不能歸於漸進、激進,更不能歸因於以強權壓制公共選擇來減少交易成本"。他主張區分改革前的兩種"非市場經濟"類型,即工業文明時代以最最佳化數理方法為基礎的理性主義"科學計畫"經濟,和農業文明時代以統治--服從關係為基礎的浪漫主義"命令經濟",以及區分改革前的兩種社會體制,即保護-束縛功能對稱的"和諧共同體",和功能不對稱的"不和諧共同體"。對改革的目的,無論是效率改進還是公平改進而言,脫離上述兩種類型都是完全不同的問題。脫離" 科學計畫"要付出效率損失,而脫離"命令經濟"無須付出此種損失。脫離"和諧共同體"的過程要實現帕累托改進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而脫離"不和諧共同體 "則只是一個放棄"負帕累托改進"的簡單問題。但這種不同對改革進程的影響有時效性,因此中國與東歐轉軌的成敗還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而改革模式的選擇仍是個尖銳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他對農村改革、國企改革、股份制和證券私有化等問題都進行了比較研究和案例調查。他認為經濟轉軌的實質是契約轉換,其核心問題是交易權利的公正分配而不是"交易成本"的減小,是公共領域的改革而不是私人領域的改革。這裡不存在效率與公正的悖論,而從獲得的公正走向交易的公正,還是從權家通贏走向贏家通吃,才是真正的選擇所在。

學術成果

秦暉[史學家] 秦暉[史學家]

秦暉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代化中的農民群體研究”, 1992年他獲得中國高校教師霍英東獎金。個人承擔並完成了七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田園詩與狂想曲》;參加國家六。五--七。五規劃的歷史學科重點項目多卷本《清代全史》與《清史人物傳稿》,以及陝西省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十卷本《陝西通史》等。

1、《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的再認識》, 199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合著), 199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3、《天平集》, 1997年,新華出版社。

4、《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 1998年,廣東教育出版社。

5、《耕耘者言:農民學文集》, 1999年,山東教育出版社。

6、《江浙鄉鎮企業轉制案例研究》,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

7、《學問中國》(合著), 199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

他主編的《農民學叢書》除上述第一、二兩書外,還包括:

A·恰亞諾夫:《農民經濟組織》,肖正洪譯,秦暉序。

J·S·米格代爾:《農民、政治與革命》,李玉琪譯,秦暉序。

曹幸穗:〈舊中國蘇南農戶經濟研究》。

孫達人:《中國農民變遷史》

有關論著

1、《問題與主義:秦暉文選》,長春出版社1999年;

2、《政府與企業以外的現代化: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3、《五四新論》(合著),台灣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

論文:近年來較重要的文章有:

1、《傳統與當代農民對市場信號的心理反應》,《戰略與管理》,1996年第2期;

2、《中國經濟史的怪圈:"抑兼併"與"不抑兼併"》,《戰略與管理》,1996年第4期;

3、《公平競爭與社會主義:"桑巴特問題"引起的討論》,《戰略與管理》,1997年第6期;

4、《農民流動與經濟要素配置最佳化》,《改革》,1996年第3期;

5、《悄然的"土改"》,《改革》1996年第5期;

6、《市場信號與"農民理性"》,《改革》,1996年第6期;

7、《十字路口看鄉企》(上)、(下),《改革》,1997年第6期,1998年第1輯連載;

8、《"恰亞諾夫主義":成就與質疑--評恰亞諾夫:農民經濟理論》,(香港),《中國書評》,1996年總第十期;

9、《人民公社與傳統共同體》(香港),《中國書評》,1998年總第13期;

10、《拒絕"原始積累"》,《讀書》,1998年第1期;

11、《"離土不離鄉":中國現代化的獨特模式?--也談"鄉土中國重建"問題》,《東方》,1994年第1期;

12、《社會公正與中國改革的經驗與教訓》,《改革》,1998年第5期;

13、《農民問題:什麼"農民"?什麼"問題"?》,《方法》,1998年第10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14、《關於價格--供給反應的經濟史考察》,載周曉虹主編:《農村社會學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5、《農民流動: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90年代的農村與農民》文集,1998年;

16、《現代農業發展的困境》,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90年代的農村與農民》文集,1998年;

17、《土地·公平·效率:關於中國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中國土地》1997年第1期。

18、《危險的"第一級火箭":論普魯士-沙俄模式不能救中國》,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1993年8月號;

19、《淮橘為枳,出局者迷:評"有中國特色的"新左派》,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1996年2月號;

20、《"制度創新"還是制度復舊?--再問崔之元先生》,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1996年8月號;

21、《公社之謎-農業集體化的再認識》,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1998年8月號;

22、〈宗族文化與個性解放:農村改革中的"宗族復興"與歷史上的"宗族之謎"〉,(日)〈中國研究月刊〉1995年8月號;

23、〈身份制社會的特質:中國城鄉關係中存在所謂"二元結構"嗎?〉,(日),〈中國研究月刊〉1996年2月號;

24、〈合作制與"傳統團隊精神"的二律背反〉,〈中國合作經濟報〉1994年7月22日;

25、〈公正至上論〉,〈東方〉1994年第6期;

26、〈起點平等為何可能--二論公正至上〉,〈東方〉1995年第2期;

27、〈公正、價值理性與反腐敗--三論公正至上〉,〈東方〉1995年第6期;

28、〈寓平等於自由之中〉,(香港)〈中國書評〉,1998年2月號;

29、〈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載〈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報告〉,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年;

30、〈"賣方缺位"與政治體制改革〉,〈改革〉,1998年第6期;

31、《從傳統民間公益組織到現代第三部門》,《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號;

32、《獲取的公正與交易的公正》,《讀書》2000年第2期

33、《中國改革:歷史與經濟的評價》,《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1期

歷史學論著

一、 專著:

A、 個人專著

1、《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再認識》,199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2、《傳統十論》,2004年,復旦大學出版社。

3、《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合著), 1996年,中央編譯出版社。

4、《市場的昨天與今大: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 1998年,廣東

教育出版社。

5、《政府與企業以外的現代化: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6、《陝西通史·明清卷》,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7、《陝西通史·宋元卷》,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8、《陝西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合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9、《南非之魂:曼德拉》(編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8年。

參與撰寫的集體著作:

1、 王戎笙主編:《清代全史》第二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秦暉撰寫第二章)

2、 清史編寫委員會:《清代人物傳稿》中華書局1986年(秦暉撰寫《高氏傳》等部分欄目)

3、 郭琦主編:《陝西五千年》陝西師大出版社1989年(秦暉撰寫宋元明清部分約19萬字)

4、 趙文潤主編:《中國古代史新編》陝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高等師範學院教材,秦暉撰寫清代部分9萬字)

5、 史念海等編:《可愛的陝西》陝西師大出版社1991年(秦暉撰寫宋元明清、歷代農民戰爭、思想文化部分)

古籍整理、點校

1、(明)吳珄:《柴庵疏集》、《記憶》(二種合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二、 論文:

A. 農民學與農民史

1、《農民、農民學與農民社會的現代化》、《中國經濟史研究》1994年、1

2、《社會文化觀與農民文化論》、《陝西師大學報》1989年、1;又見《新華文摘》1989年、5

3、《封建社會的"關中模式"-土改前關中農村經濟研析之一》、《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年、1

4、《"關中模式"的社會歷史淵源:民國之清-關中農村經濟與社會史研析之二》、《中國經濟史研究》1994年、3

5、《恰亞若夫與蘇聯20年代生產-組織學派》、《國際共運史研究》1989年、2

6、《碑縣殘碑與漢代蜀地農村社會》、《陝西師大學報》1987年、2

7、《中國農業發展的困境》、(香港)《二十一世紀》1994年,總23

8、《"離土不離鄉":中國現代化的獨特模式?--也談"鄉土中國重建"問題》、《東方》1994年、1

9、《古典租佃制初探-漢代與羅馬租佃關係比較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1992年、4

10、《中國歷代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的演變趨勢》、《函授教育》1987年、2

11、《集體耕作與19世紀俄國土地公社》、《蘇聯歷史》1987年、2(譯文)

12、《向新經濟政策過渡時期的農民負擔狀況》、《蘇聯歷史問題》1986年、1(譯文)

13、《20年代的農業專家與土地整理》、《蘇聯歷史問題》1990年1-2(譯文)

14、《我的兄弟阿列克塞到農民烏托邦旅行記》、《蘇聯歷史問題》1990年、3(譯文)

B.古典經濟與古代社會

1、《漢"金"新論》、《歷史研究》1993年、5

2、《關於西漢五銖錢的流通問題》、《陝西師大學報》1988年、2

3、《關於建立古代社會形態學的一些構想》、《天津社科學刊》1988年、11

4、《關於社會形態演進一般規律的假說》、《天津社會科學》1989年、1

5、《唐代櫃坊為金融機構說質疑》、《陝西師大學報》1990年、2

6、《漢代古典借貸關係》、《中國經濟史研究》1990年、3

7、《關於古典經濟中的平均利潤率》、《中國經濟史研究》1990年、3

8、《漢唐商品經濟比較研究》、《陝西師大學報》1991年、2

9、《再論漢唐商品經濟之比較-兼答疑者》、《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5

C.明清史與農民戰爭

1、《清初"聯明抗清"與農民軍的獨立地位問題》、《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輯刊》第三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2、《奉天玉和尚之謎(奉天玉為李占春考)》、《陝西師大學報》1983年、1

3、《禪隱夾山說及其學風》、《陝西師大學報》1984年、4

4、《奉天玉決非李自成之補證》、《李自成殉難通山史證(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

5、《甲申前後北方平民地主的政治動向》、《陝西師大學報》1986年、3

6、《沙定州之亂與大西軍入滇》、《中國農民戰爭史論從》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又載《張獻忠與李自成(論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7、《後期大西軍營莊制度初探》、《中國農民戰爭史論從》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8、《大西軍治滇時期的農業》、《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第五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9、《後明韓主烏有說》、《陝西師大學報》1992年、1

10、《"白毛氈"考》、《陝西師大學報》1993年、3

11、《李自成歸宿之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85年、2

12、《清宮檔案與慈禧之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85年、3

13、《李岩之謎》、《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86年、1

14、《"英明"的昏君-崇禎帝》、《中外歷史》1987年、2

15、《關於明代的"倭寇"問題》、《函授教育》1987年、2

16、《清代人口問題》、《函授教育》1987年、3

17、《關於賀珍與清初陝南抗清運動的若干問題》,《清史論叢》第8輯,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年。

D、史學理論及其他

1、《"範式"危機還是"前範式"危機?》、《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2

2、《評文化決定論》、《文化研究方法論(論文集)》陝西師大出版社1992年

3、《評"中國農民戰爭史-宋遼金元卷》、《東嶽論從》1992年、4

4、《好望降臨好望角:南非種族和解進程評述之一》,《東方》,1994、5

5、《聖雄人格與和解進程:南非種族和解進程評之二》,《東方》,1994、6

6、《“大共同體本位”與傳統中國社會》,《社會學研究》,1998、5; 1999、3; 1999、4連載,又見《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1

7、《從傳統民間公益組織到現代“第三部門”》,(香港)《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9年冬季號。又見《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