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北鯢

秦巴北鯢

“秦巴北鯢”是一種有尾兩棲類動物,屬生物演化史上的主幹類群,是上世紀60年代發現的中國新有物種,現已非常罕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秦巴北鯢秦巴北鯢

名稱:秦巴北鯢

科名:小倪科

俗名:旱娃娃魚

生物特徵

生活萬源市花萼山海拔1700至1800米的亞高山地帶,和大鯢(娃娃魚)形態非常相近,只是小了許多,長約6厘米左右,有尾巴,色澤呈灰褐色。它們懶散地趴在水中,恬靜而悠閒。

識別特徵

體較小,成體個長13.4cm 頭部扁平。無唇褶。犁骨齒列較短,有齒7到10枚,軀幹圓柱形,尾基較圓向後逐漸側扁。前後肢貼體相向時,指趾末端僅相遇。指4趾5,指趾基部無蹼。

分布

四川的萬源,陝西的周至,寧陝。

棲息地與習性

棲息于海拔1200—1800米山溪附近的大石塊下或碎石泥堆縫處,有時也爬到石頭上,將頭高高抬起。成體為陸地生活為主,5到5月產卵繁殖,卵膠囊淺黃色略透明,長約5.62cm,每囊有卵數平均8.3個,具3對外腮。

價值

據專家推斷,這可能是生活在秦巴山區的“秦巴北鯢”,是有尾兩棲類動物,屬生物演化史上的主幹類群,現已非常罕見。“秦巴北鯢”的發現,在研究動物進化、地層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