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前塵往事

科苑前塵往事

《科苑前塵往事》是科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攀皋。

圖書信息

作者:薛攀皋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書名: 中國科學院院史叢書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6 x 16.6 x 1.6 cm ; 499 g

內容簡介

《科苑前塵往事》作為當代中國許多科學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科苑前塵往事》作者薛攀皋立足於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向我們介紹了當代中國歷史上發生的若干重大科學事件,以期縷析歷史事實、揭示內幕並總結經驗教訓;此外,作者還針對科學史研究中某些流行的錯誤論斷或模糊觀點進行了考證研究,力求給出有說服力的新結論。

《科苑前塵往事》可供對中國當代史、當代科技史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也可供廣大科研人員、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史學者、歷史學者等專業人員參閱。

編輯推薦

《科苑前塵往事》中國科學院是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1949年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對中國科技事業貢獻巨大。中國科學院的發展史,是中國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史的重要篇章。

“中國科學院院史叢書”,是在中國科學院院史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以“本求真之精神,為後世存信史”為指導思想,組織有關專家和單位在充分調查、收集史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編撰的。包括綜合史、人物傳系列、院屬單位史志,以及專題研究論著等。

“中國科學院院史叢書”對中國科學院的自身發展和創新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當代中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和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設提供歷史的借鑑,並將推進中國現當代科學技術史的研究。

作者簡介

薛攀皋,1927年生於福建省福清縣,1951年畢業於福州大學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院部,從事生物學科研組織管理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前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退休後從事中國現代科學史,尤其是生物學史的研究,在《中國科技史雜誌》、《自然辯證法通訊》、《炎黃春秋》、《中國科學院院刊》、《科技中國》等刊物上發表文章數十篇,主編有“當代中國”叢書之《中國科學院·第五編》、《國外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進展》、《中國生物技術機構和人員名錄》、《中國科學院史事匯要(1952年、1953年、1957年)》(與季楚卿合編)、《中國科學院生物學發展史事要覽(1949-1956)》(與季楚卿、宋振能合編)等書籍,並參與編寫了《中國檔案分類法科學研究檔案分類表》、《中國科學家辭典》(現代第一分冊)、《中國科學院編年史(1949-1999)》、《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生物學》等。

目錄

前言

新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統一領導管理體制建立的歷史回顧

中國科學院第一次定位——政務院主管國家科學事業的政府職能部門

中國科學院第二次定位——向科學進軍的“火車頭”

中國科學院與國家“十二年科學規劃”的編制

中國科學院首次民主選舉學部委員(院士)

關於中國科學院學部恢復與重建工作的回憶

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兩個科學院沒有傳承關係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科技隊伍的建設亟待加強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事業三十五年

遺傳學與百家爭鳴——薛攀皋先生訪談錄

回顧“十二年科學規劃”——薛攀皋先生訪談錄

追憶廣州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薛攀皋先生訪談錄

在科學與政治之間: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薛攀皋先生訪談錄

“樂天宇事件”與“胡先輔事件”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救了植物學家胡先騙

小議陸定一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歷史回顧》

對土專家進中國科學院當研究員的反思

為麻雀翻案的艱難歷程

為什麼說真話那么難——從科學家與農民競賽放“衛星”談起

向大自然進軍向地球開戰——生物學部、地學部聯合舉行京區單位“躍進”大會

“糧食多了怎么辦?”

回眸糧食嚴重短缺年代的代食品研究

1960年的全民超音波化運動

聶榮臻保護生物學家朱洗“過關”

“金鳳漢事件”

“經絡系統”座談會紀要

高端權力介入與中國心理學的沉浮

有感於水生生物研究所從上海遷武漢五十周年

關於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成果的歷史真相

“劉亞光事件”和“牛滿江事件”

追憶在中國科學院寧夏和湖北兩所“五·七學校”的生活

不曾想走的路:我與中國科學院

未收錄的部分文章資料存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