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多瓦哈里發國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

伊斯蘭教著名古清真寺之一。

名稱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科爾多瓦哈里發國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Dawlah al—Khulafa'fi Qurtubah)

內容

見後伍麥葉王朝科爾多瓦清真大寺(Masjid Qurtubah)伊斯蘭教著名古清真寺之一。西班牙語稱為“拉·麥茲基塔”(La Mezquita)。坐落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城羅馬橋北面。785~786年,由後伍麥葉王朝(即白衣大食)首任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一世主持在一所基督教堂遺址上始建。由拜占廷的著名建築師和技工承建,後經歷代埃米爾與哈里發完成大寺工程並加以擴建。希沙姆一世增建了一座尖塔;阿卜杜·拉赫曼二世將大殿的11楹間擴大,並建造了7個拱門和第二個凹壁;穆罕默德一世在大殿內用欄桿隔成供哈里發專用的“麥格蘇賴”(Maqsurah);哈里發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於951年建造了l座宏偉的尖塔以代替被地震毀壞的尖塔,並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哈里發哈凱姆二世將大殿擴長100米,增設14個扁圓拱門和1個新凹壁,還造了有3個房間的麥格蘇賴;首相曼蘇爾將大殿增建了8個楹間,用7排大理石柱分開。歷經擴建,面積為初建時的兩倍。寺院呈長方形,面積為2.2250萬平方米。建築宏偉,庭院寬敞,玉柱林立,廊道縱橫;彩拱重懸,裝飾華麗。寺內露天方院中,約1/3的面積為桔園,其東、西、北3面圍繞以走廊。穿過天井,可通過南面17道銅門進入禮拜大殿。禮拜大殿由斑岩、碧玉和各種顏色的大理石柱構築而成,南北長為178米,東西寬125米。殿內有850根石柱,把大殿等分成南北19行,構成19楹間殿堂,橫分為38個院落。每行石柱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每個拱門又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卷。專設有供婦女禮拜的殿堂和通行的大門。整個主體建築,共有柱樑1293根,支撐著屋頂。殿內四周牆壁裝飾有精美的雕刻和阿拉伯花紋繪畫,多用赤金鑲嵌,裝有彩繪的木製藻井,殿頂覆以刻有貝殼形狀繪畫。拱環之下,垂著各種吊燈千餘盞。建有用來指示禮拜朝向的拱形凹壁,飾以玉石與黃金鑲嵌成的圖案。宣禮尖塔位於大寺北隅,是一座方形的高塔。庭院中心有一個水池,周圍有石頭砌成的柱子和拱頂,供穆斯林沐浴之用。該寺被譽為“西方伊斯蘭教的克爾白”,堪與麥加和耶路撒冷的聖寺媲美。
科爾多瓦清真寺也是後伍麥葉王朝的宗教教育和學術文化中心。哈里發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執政時,在該寺創辦同名的伊斯蘭大學,經哈里發哈凱姆二世擴建和資助,成為伊斯蘭世界最早的高等學府。學校除開設宗教課程外,還開設有哲學、人文科學及自然科學的課程。學校收藏有40萬冊圖書,除招收東、西方的穆斯林青年學習外,還吸引歐洲信仰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學生來此求學。學校聘請著名學者來校講學,開展伊斯蘭學術研究,傳播伊斯蘭文化和希臘科學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匯流的中心,培養了大批著名學者。1236年,基督教國王菲迪南德三世(Ferdinand Ⅲ)奪回科爾多瓦後,將清真寺改為基督教升天聖母大教堂。至今,教堂保留著伊斯蘭教遺蹟。1974年,經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人士會談,商定該教堂穆斯林旅遊者開放,並允許在殿內祈禱禮拜。
(楊克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