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木耳

秋木耳

秋木耳起源於清朝,當時有個太醫發現一種生物,很像木耳,但是這種木耳是黑色的,這種生植物是有點發暗綠色,而且研究出這種類似木耳的植物營養價值比木耳要高,當時是秋天發現的,所以叫做秋木耳。秋木耳一般都比較小,但耳片比較舒展。

基本信息

概述

秋木耳秋木耳
秋木耳起源於清朝,當時有個太醫發現一種植物,很像木耳,但是木耳是黑色的,這種植物是有點發暗綠色,而且研究出這種類似木耳的植物營養價值比木耳要高,當時是秋天發現的,所以叫做秋木耳。

主產區

秋木耳是大小興安嶺林區,吉林長白山林區 特產的木耳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的伊春,尚志,吉林的白山市,通化市,

營養價值

秋木耳含有人體必須的八種胺基酸和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一定的藥用價值,秋木耳中含有豐富的膠質,對人體消化系統有良好的清潤作用,具有清毛,洗腸,潤腸,減少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硬化,減低血栓的作用。《飲膳正要》稱其“利五臟,寬腸胃”。《隨息居飲食譜》載:“補氣耐飢,活血,治跌扑上,凡崩淋血痢痣患腸風,常食可愈。”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注意養生,嗜食薏米和木耳,有詩曰:“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木耳脯美勝肉”,所以“八十身猶健,生涯學灌園”。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木耳生於朽木之上,無枝葉,乃濕熱餘氣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柿,以軟濕者佳也。曰雞、曰土從,因味似也。” 秋木耳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胺基酸,含維生素B2是米的10倍;還含有豐富的膠質,對人體消化系統有良好的清潤作用,具有清毛、洗腸、潤肺、減少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降低血栓的作用,秋木耳中的多糖具有抗腫瘤活性,對腫瘤有一定預防效果。新鮮的黑木耳每100克含鐵98毫克,含量是肉類的100倍以上,鈣質為肉類的30倍。

化學成分

木耳多糖。從子實體分離的一個多糖,相對分子質量為155000,由L-岩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甘露糖(D-mannose),D-葡萄糖(D-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組成,其摩爾比為。14:0.045:0.17:1.00::。61::.44。菌絲體含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還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原維生素D2(provitamin D2),黑刺菌素(ustilaginoidin)。生長在棉子殼上的木耳含總胺基酸11.50%,蛋白質(protein)13.85%,脂質(lipid)0.60%,糖66.22 %,纖維素1.68 %,胡蘿蔔素(carotene)0.22mg/kg,維生素(vitamin)A 1.76u/g,維生素B1 0.88mg/kg,維生素B2 11.4mg/kg及各種無機元素:鉀1.98%,鈉0.055%,鈣0.28%,鎂0.23%,鐵0.0017%,銅6.3×10\-6,鋅12×10\-6,錳26×10\-6,磷392mg%等。

鑑別

一級品表面青色,底灰白,有光澤,朵大肉厚,膨脹性大,肉質堅韌,富有彈性,無泥雜、無蟲蛀、無卷耳、無拳耳(由於成熟過度及久曬不乾,經多次翻動而使木耳粘在一起的乾品)。

二級品朵形完整,表面青色,底灰褐色,無泥雜,無蟲蛀。

三級品色澤暗褐色,朵形不一,有部分碎耳、鼠耳(因營養不足或秋後採收而形成的小木耳),無泥雜,無蟲蛀。四級品:通過檢驗不合一、二、三級的產品,如不成朵形或碎耳數量很多,但無雜質、無霉變現象。等外級:碎耳多,含有雜質,色澤差

食材鑑定

1.鮮木耳含有一種卟啉的光感物質,人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可引起皮膚瘙癢、水腫,嚴重的可致皮膚壞死。乾木耳是經暴曬處理的成品,在暴曬過程中會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乾木耳又經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餘卟啉會溶於水,因而水發的乾木耳可安全食用;
2.優質木耳表面黑而光潤,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覺乾燥,無顆粒感,嘴嘗無異味。假木耳看上去較厚,分量也較重,手摸時有潮濕或顆粒感,嘴嘗有甜或鹹味(一般用糖或鹽水浸泡過);
3.木耳的品質要求:耳片烏黑光潤,背面呈灰白色,片大均勻,耳瓣舒展,體輕乾燥,半透明,脹性好,無雜質,有清香氣味。質量好的乾木耳,0.5千克能脹發5千克左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