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坐

秋夜坐,遇臻的七言絕句。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秋夜坐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遇臻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秋夜坐

秋庭肅肅風颼颼,寒星列空蟾魄高①。

搘頤靜坐神不勞,鳥巢無端吹布毛②。

作品注釋

①肅肅:肅瑟蕭條貌。颼:風聲,象聲詞。蟾魄:即月亮。傳說月中有蟾蜍,故常以蟾為月的代稱。魄通霸,指月始生或將滅時的微光,故亦常以魄或霸代稱月亮。

②搘頤:支著下巴。搘為支或拄,頤即下巴。鳥巢句:源出一個著名的佛教故事,鳥巢是唐朝浙江名僧,原名道林,杭州人。九歲出家,二十一歲於荊州果願寺受戒。入京都拜高僧道欽門下。南歸故鄉,於秦望山大松樹上結巢而居,時入皆稱之為“鳥巢禪師”。詩人白居易守杭州,時相過從,備極尊崇。卒後賜謚為“圓修禪師”。布毛是唐朝杭州僧,原名會通。唐德宗時曾任六宮使,後乞為僧,受業於鳥巢禪師,一日欲他往另求佛法,來辭鳥巢,鳥巢禪師說此處也有佛法,何必去,說罷從身上拈起布毛吹之,會通遂悟,故人們便稱他為“布毛侍者”。

作品譯文

秋日,庭院蕭條,冷風襲來。

秋夜,寒星閃爍,明月高掛。

手托下巴,靜坐沉思:

鳥巢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吹布毛。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很簡短的七言絕句,更是一幅很精緻清秀的立體靜物寫生畫。暮秋時節,庭院是那么荒涼蕭殺,颯颯秋風吹過,聞其聲而不見其形。星月高掛,老僧人支頤靜坐,默然沉思,“鳥巢”為何“吹布毛”。這首詩的特點是:詞藻美,韻律美,意境美,禪理深,感染力強,讓人回味。

作者簡介

遇臻(未知-996),北宋浙江婺州齊雲山僧。俗姓楊,越州(浙江省紹興市)人。嗣法於天台山德韶國師。道行與詩文均有名。生年及其他事跡不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