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髮[姓氏]

禿髮[姓氏]
禿髮[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現存複姓,它源於鮮卑族,出自漢朝時期鮮卑拓跋氏族禿髮部,曾建立南涼政權。

讀音

禿髮[禿髮,讀音作tū fà]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漢朝時期鮮卑拓跋氏族禿髮部,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或以指物為氏。

河西禿髮鮮卑為拓跋鮮卑的一支,始祖與北魏拓跋氏同源。在鮮卑族拓跋氏部落首領拓跋桔汾長子拓跋匹孤時期率部眾自塞北遷入河西,故亦稱河西鮮卑。

活躍在河西走廊的鮮卑諸部以拓跋匹孤所部最大。曹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拓跋部大人拓跋桔汾逝世,次子拓跋力微因其母為“天女”,有神異,故得立為首領,即北魏元皇帝,而拓跋匹孤雖為長子不得繼位。拓跋匹孤因此憤恨不平,率領一些部族人出走,由塞北陰山、河套一帶,沿黃河、順賀蘭山脈東麓南下,至河西、隴西以北,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至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一帶遊牧。

傳說,後來拓跋匹孤的兒子壽闐生於棉被之中,鮮卑語稱棉被為“禿髮”,壽闐就成為了禿髮壽闐,所以這支部落就此得名,稱禿髮部。族人皆因首領拓跋匹孤不得繼位而不平,正好由此皆改姓為禿髮氏,摒棄了原拓跋姓。據專家考證,其實“禿髮”本就是“拓跋”的異譯讀音,所以還是拓跋同源。

至今,在青海省的省會西寧市,還生息繁衍著禿髮氏的漢族後裔。

郡望

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濬縣、滑縣等地。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西漢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並擁有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五胡十六過時期的西河,位於今甘肅榆中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即今山西汾陽一帶。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今山西汾陽)為西河郡。

樂都縣:青海省樂都縣在古代屬西羌轄地,夏朝時期稱西戎地,周朝及秦朝時期稱湟中部落,漢、魏時期稱破羌縣。在漢朝時期,樂都隸屬金城郡,曹魏時期屬西平郡,晉朝時期稱樂都郡,五胡十六國時期稱廉州堡,唐朝時期稱鄯州,宋朝時期稱湟州、樂州,明朝時期設為碾北衛。到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稱碾伯縣。青海建省後設為樂都縣。1978年由省直轄劃歸海東地區。樂都位於青海湟水谷地及其兩側山地,南北高中間低,地貌以河谷溝谷地和中、低山丘陵為主,湟水河由西向東流經境中,河流縱橫,土地肥沃,環境優美,為古代人們勞動、生息的好地方,孕育了豐富的古代文化。

歷史名人

禿髮闐立

(公元?~252年待考),鮮卑族,拓跋匹孤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禿髮鮮卑族首領,禿髮氏鼻祖。在位時間從公元231~252年為期二十一年,終年歲數待考。

禿髮樹機能

(公元?~279年待考),鮮卑族,禿髮闐立之孫;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禿髮鮮卑族首領,西晉時期鮮卑族起義領袖。在位時間從公元252~279年為期二十七年,終年歲數待考。

禿髮務丸

(公元?~308年待考),鮮卑族,禿髮樹機能之孫;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西晉時期禿髮鮮卑族首領。在位時間從公元279~308年為期二十九年,終年歲數待考。

禿髮推斤

(公元?~340年待考),鮮卑族,禿髮務丸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西晉時期禿髮鮮卑族首領。在位時間從公元308~340年為期三十二年,終年歲數待考。

禿髮思復鞬

(公元?~397年待考),鮮卑族,禿髮務丸曾孫;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西晉時期禿髮鮮卑族首領。在位時間從公元340~397年為期五十七年,終年歲數待考。

禿髮吐雷

南涼宗室,河西鮮卑族首領禿髮思復鞬的兒子,是南涼國王禿髮烏孤、禿髮利鹿孤、禿髮傉檀的兄弟。

禿髮烏孤

禿髮烏孤 禿髮烏孤

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建立者,397年―399年在位。後涼龍飛元年(396年)後涼王呂光遣使署征南大將軍、益州牧、左賢王,烏孤不受。龍飛五年(397年)正月叛後涼,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改年號太初,即出兵代涼,攻克金城,在街亭打敗後涼將軍竇荀。明年(398年)改稱武威王。太初三年(399年)因酒後墜馬傷及肋骨,回宮後不久病情加重,後不治而亡,謚武王,廟號烈祖。其弟禿髮利鹿孤繼立。

禿髮利鹿孤

(?—402年),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禿髮烏孤之弟,399年-402年在位。

禿髮叔素

(生卒年待考),鮮卑族;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

禿髮保周

(公元?~440年待考),鮮卑族,禿髮傉檀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

北魏王朝一統中國北方地區後,晉封禿髮保周為張掖王,駐守張掖(今甘肅張掖)。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己卯(北涼永和七年,公元439年),禿髮保周率鮮卑族眾占據張掖自立,反叛北魏。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庚辰(公元440年)農曆7月,北魏王朝派遣大將拓跋健圍剿禿髮保周,禿髮保周被困,窘迫自殺。

禿髮虎台

(生卒年待考),鮮卑族,一稱禿髮武台,禿髮傉檀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

禿髮傉檀

(365年—415年),河西鮮卑人,鮮卑禿髮部首領禿髮思復鞬之子,南涼武王禿髮烏孤、南涼康王禿髮利鹿孤的弟弟,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402年―414年在位。禿髮傉檀年少機警,有才幹膽略。禿髮烏孤在位時,任其為車騎大將軍、廣武公,鎮守西平。禿髮利鹿孤繼位後,將軍國大事都委任於禿髮傉檀。元興元年(402年),禿髮利鹿孤去世,禿髮傉檀繼立,自稱涼王,遷都樂都,改元弘昌。義熙十年(414年),禿髮傉檀投降西秦乞伏熾磐,南涼滅亡。次年被乞伏熾磐毒死,諡號景王 。

禿髮覆龍

(生卒年待考),鮮卑族,禿髮傉檀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

北魏王朝一統中國北方地區後,晉封禿髮覆龍為酒泉公。

禿髮副周

(生卒年待考),鮮卑族,禿髮傉檀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

北魏王朝一統中國北方地區後,晉封禿髮副周為永平公。

禿髮承缽

(生卒年待考),鮮卑族,禿髮傉檀之子;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

北魏王朝一統中國北方地區後,晉封禿髮承缽為昌松公。

禿髮破羌

(公元407~479年),鮮卑族,一名禿髮源賀,源賀,禿髮烏孤之孫;河西人(今甘肅榆中)。著名著名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將領、北魏大臣,源氏鼻祖。

禿髮皇朝:南涼

南涼(397年-414年)十六國之一。河西鮮卑族禿髮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歷三主,共十八年。 禿髮即“拓跋”的異譯。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眾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至禿髮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於後涼呂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