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冠鏽病

禾草冠鏽病

禾草冠鏽病是一種植物病,病菌主要為害葉片,好侵染其它地上器官。

禾草冠鏽病禾草冠鏽病
禾草冠鏽病
病菌主要為害葉片,好侵染其它地上器官。夏孢子堆葉兩面生,初為黃色橙褐色皰斑,而且後寄主表皮破裂露出桔黃色粉末狀夏孢子堆。嚴重時病斑匯合至病葉枯死。生長後期,衰老葉片背面出現黑褐色稍隆起的丘斑,即病菌的冬孢子堆。

病原菌

禾草冠鏽病禾草冠鏽病
病原菌為擔子菌亞門,柄鏽菌屬的禾冠柄鏽菌(Puccinia coronata Corda)。國外文獻報導,至少發現12個不同的生理專化型為害不同種屬的禾本科植物。分布遍及各大洲。夏孢子堆葉兩面生橢圓形、長條形,1.2-2.0毫米0.8-1.2毫米。夏孢子球形,寬橢圓形,卵圓形,淡黃色,大小為16-21.3微米×18-25微米,壁厚1-1.5微米,有細剌,有芽孔6-8個,散生;冬孢子堆多生於葉背,寄主表皮不破裂。冬孢子棒形,雙胞,栗褐色,頂端有3-10個指狀突起,上寬,下較細,分隔處縊縮不明顯,大小為13-24微米×30-67微米。柄短而色淡。病菌的轉主寄主為鼠李屬(Rhamnus)植物,冠鏽病的發生和流行不必有轉主寄主存在。

寄主範圍

冰草屬、剪股穎屬、看麥娘屬燕麥草屬、燕麥屬、雀麥屬、拂子茅屬、單蕊草屬(Cinna)、發草屬、披鹼草屬、羊茅屬、甜茅屬、賴草屬絨毛草屬、黑麥草屬、虉草屬、早熟禾屬、雀稗屬、三毛草屬(Trisetum)等的若干種均可被冠鏽病侵染。

發生規律

病菌以夏孢子在病殘組織上越冬,或在溫暖地區以菌絲體和夏孢子在生長中的植株上越冬。次年,夏孢子重複發生和侵染新株。冬孢子不易萌發,在侵染循環中作用不大。各種逆境條件有利於此病發生。分布遍及各大洲。

防治方法

禾草冠鏽病禾草冠鏽病
1.使用抗病類型 根據本地情況,選育或引進抗病的種屬、品種等,這是最可行和經濟的防治方法。不同基因型禾草往往對某些鏽病的抗性有顯著差異。由國外或外地引入的抗病材料,應先試種,視其在當地表現,再決定是否大面積種植。目前,我國禾草抗銹育種工作尚待開展。2.科學施肥 根據當地土壤分析結果,進行配方施肥,務求土壤中磷、元素有足夠水平,不宜過施速效氮肥。3.合理排灌 播種細緻平整土地;不在低洼易澇處建立草地和草坪;及時排澇,防止植株表面經常存在液態水。不在傍晚灌溉,儘可能在清早及上午灌水,以便入夜時禾草地上部分已乾燥。這些措施目的是減少孢子在液態水膜中萌發和侵染的機率。4.草地衛生 發病較重草地應適當提早刈割,以減少菌源,並且不宜留種。刈草時儘可能降低刈茬高度,減少病原菌殘留量。5.藥物防治 對草坪及科研等地塊,可適時噴藥防治,發病期內每7-10天施藥一次。可選用以下藥物:萎銹靈、氧化萎銹靈、防線酮、粉銹寧福美雙代森鋅百菌清吡銹靈葉銹敵麥銹靈甲基托布津等。刈草後噴藥效果顯著提高。用藥量及濃度應認真參考所購藥品的說明書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