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規

禪規

禪規,佛教的清規戒律。亦指寺院法規。明沉德符《野獲編·釋道·僧家考課》:“故元奉佛尤甚,其奢僭至無等,本朝大為之節制,然而禪規亦嚴。”行禪與行茶,屬禪規的一種。

禪規禪規
禪規(禪規)
佛教的清規戒律。亦指寺院法規。《元亨釋書·建仁寺榮西傳》:“戶部侍郎清貫創小院延之,秋八月八初行禪規。”明沉德符《野獲編·釋道·僧家考課》:“故元奉佛尤甚,其奢僭至無等,本朝大為之節制,然而禪規亦嚴。”
行禪與行茶,屬禪規的一種

行禪與行茶

“禪”是“禪那”的略語,梵文作Dhyāna,巴利文作Jhāna,英文譯作Zen。本意是“思維修”,漢譯有“靜慮”、“思維修”等含意。自唐代以來,禪法開始在我國逐漸顯露,特別是達摩東渡後,經歷二祖、三祖直到六祖的弘化,禪法最終得以在中國大地上傳播開來,並成為漢傳佛教的主要宗派。在唐宋以來的禪宗里,禪不僅僅是指“禪定”,更是指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見地,甚至是修行本身。此時此地,禪已和僧眾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成為一種活潑潑的、真切而平實的生活禪。六祖惠能大師也在《壇經》里說:“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四祖道信大師曾對法融禪師說:“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五燈會元卷二》)這裡,禪不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而且已經和諸如“真如、佛性、自性”等佛教中常見的名相沒有了區別,到了後世,禪師們則乾脆用“這個”或“那個”來指代了。

釋義

“行”這個字,在漢語裡的本義是“走路、行走”,許慎《說文》里解釋說:“行,人之步趨也。”可見本意是步行。《論語·述而》引用孔夫子的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詩經》里也有“行彼周行”、“我獨南行”這樣的詩句。另外,《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以及“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則是行走、遠行的意思。我國禪堂里有坐香、行香等禪規,其中行香的“行”就是步行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