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鄉

禪堂鄉

禪堂鄉政府位於靈城正北17公里處,東隔新濉河與馮廟相望,南與靈西、虞姬兩鄉接壤,西與楊疃毗鄰,北與澮溝鎮相連,靈雙路穿境而過,鄉村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運輸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全鄉32個行政村,96個自然莊,213個村民小組,4.5萬人,可耕地面積人均1.9畝。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禪堂鄉是1992年新設立的鄉,位於縣城東北,鄉政府所在縣城17公里,東靠馮廟鎮,西鄰楊疃鎮,南倚靈城,北接澮溝,尹集兩鎮,201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鄉為狹長平原地帶,呈東南西北走向,面積9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96個自然莊,276個村民小組,人口48302人,可耕地86830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為主。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5244
23140
22104
家庭戶戶數 10673
家庭戶總人口(總) 45005
家庭戶男 23003
家庭戶女 22002
0-14歲(總) 12980
0-14歲男 6808
0-14歲女 6172
15-64歲(總) 28676
15-64歲男 14676
15-64歲女 14000
65歲及以上(總) 3588
65歲及以上男 1656
65歲及以上女 193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5049

行政轄區

禪堂村引 陳屠村 三周村 河北村 司廟村 周楊村 雙李村 鳳河村 八一村 大冉村 磙橋村 黃橋村 王莽村 龔窪村 郭海村 李言村 姬家村 邱家村 華家村 大吳村 三張村 張宋村 創業村 郭橋村 解堂村 黃山村 鳳河村 小潘村 劉場村 馬山村 張山村 閆山村

產業發展

種植業

禪堂鄉圍繞“保糧、穩棉、擴經”的思路,積極開發“兩高一優”種植業。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多條農業產業化體系。1999年全鄉糧經比6∶4,複種指數2.0,糧食播種面積9.5萬畝,實現糧食總產3.7萬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9萬畝,實現產值3700萬元。人均收入1830元。2000年,全鄉糧經比例達到5.5∶4.5,複種指數2.0,擴大種植花生面積2萬畝、棉花1.5萬畝、瓜菜2萬畝、油菜0.8萬畝。3.8萬畝小麥大獲豐收,總產1.52萬噸,油菜總產達0.11萬噸。由於加大了科技投入,農村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3.9萬噸,增長5.5%,經濟作物8.2萬畝,實現產值3900萬元。僅種植業一項就比1999年總產值增長了7.5%。

養殖業

科學飼養技術的推廣,使經濟效益迅速提高,大大調動了農民科學養殖的積極性,出現了鄉良種牛育肥場。司廟、大吳、創業村的養豬,周楊村的養雞,磙橋村養牛等典型,推動了全鄉養殖業的快速發展。1999年,全鄉大牲畜存欄1.2萬頭,出欄0.35萬頭。生豬存欄2.4萬頭,出欄3.2萬頭;小山羊存欄3.5萬隻,出欄2.8萬隻;家禽存欄40萬隻,出欄35萬隻。肉蛋產量6800噸。發展養殖專業村3個,戶均出欄生豬25頭,養殖大戶30個。鄉養殖場上半年養殖小梅山母豬30頭,三元雜交母豬20頭,大約克種公豬1頭,育肥豬220頭,出欄三元雜交母豬20頭,育肥豬55頭。2000年,小潘冷配點年冷配黃牛500例,冷配波爾山羊1000例,生豬人工受精1500多頭。全鄉大牲畜存欄3627頭,出欄1162頭;生豬存欄18850頭,出欄21040頭;羊存欄17300隻,出欄16670隻;禽存欄18.4萬隻,出欄20.8萬隻;可養水面3000畝,水產品產量1500噸。

鄉鎮企業

1999年,鄉村企業行銷收入達8500萬元,鄉複合肥廠行銷收入近100萬元。2000年實現增加值9700萬元,比1999年增長10.2%。鄉複合肥廠行銷收入120萬元,大吳磷肥廠行銷收入20萬元,成為禪堂鄉的龍頭企業。按“舞龍頭,帶龍尾”的發展思路,極力營造個體私營企業的生長環境。2000年末,全鄉個體非公有制企業已發展到150多家。2000年上繳稅金占全鄉財政收入的30%,成為全鄉經濟發展支柱。龔窪村的鋼絲床廠、禪堂的大地水泥預製廠;小潘、河北、禪堂村的膠合板廠、麵粉廠、閆山石灰窯廠等個體私營企業經過積極扶持,依法管理,都走上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新路。

財政。通過積極培植稅源,加大財政收入力度,1999年完成入庫資金523萬元,占全年總任務的105%。其中國稅任務30萬元,實際完成31.8萬元;地稅任務200萬元,實際完成200.5萬元;財稅任務272萬元,實際完成291萬元。2000年財政總收入429.7萬元,除上解外,支出278.2萬元,基本保持財政平衡。由於稅費改革,全鄉人均減負76.64元,畝均減負37.24元。2000年,禪堂鄉建立了工資專戶,實行個人工資卡,使工資發放走上了正軌。

計畫生育

1999年1月至11月,全鄉出生443人,出生率10.04‰,計畫生育率達93.2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37‰。

2000年,經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徹底扭轉了計畫生育的落後局面。

2000年度全鄉共出生469人,人口出生率為10.73‰,政策符合率達96.3%,比上一年上升了2.45個百分點。年內經省兩次檢查,均取得較好的成績,為靈璧縣的計畫生育工作取得了榮譽,得到上級的肯定和表揚,同時經縣級考評,禪堂鄉的計生工作又上升了4個位次。

社會事業

在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全鄉的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禪堂醫院新添了60萬元的先進醫療器械,眼科的精湛技術和可靠信譽已遠近聞名。全鄉的有線電話已發展到近2000門。139移動通信基站於2000年10月已投入使用,掀開了禪堂鄉移動通訊新的一頁。有線電視已走進了部分農戶,豐富了民眾的政治文化生活。禪堂鄉的教育事業也在穩步前進。

1999年初,鄉投資20萬元興建的禪堂中學學生宿舍樓竣工。8月份又出資40萬元興建紅山中學。由於鄉政府的重視,各村的辦學條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觀。中國小基本達到“普九”要求,教育質量逐年提高。教學程式正在向標準化、規範化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