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山

福泉山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於重固鎮中心地段(鎮政府西側)。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市青浦區唯一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

福泉山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歷史的各時期文化疊壓遺存,內含有新石器時代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與戰國時代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

歷史記載

據清光緒《青浦縣誌》記載,“福泉山在乾山北,下皆黃土,隆然而起,僅土余畝,殆古渭息壤也……。初因形似覆船,後以井泉甘美,易今名。”1962年上海市開展文物普查時,在山坡上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陶片、石器與紅燒土等文化堆積,確定這裡是一處古文化遺址。

近代挖掘

陸機墓陸機墓

1977年經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為文物保護地點。重固中學師生在福泉山下田間勞動,又發現數件崧澤文化的陶器。為了開展太湖地區的古文化研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79年,1982—1988年進行了多次發掘,墓葬20餘座、良渚文化墓葬30餘座以及戰國墓4座、西漢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類文物3000餘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玉琮。發掘資料和出土文物陳列於上海博物館、青浦博物館,其中有些珍品還遠赴美國最聞名的大都會博物館和德國漢堡展出。

文物展示

福泉山遺址是上海早期歷史的縮影,是上海進入早期文明社會的代表,進一步論證了四千年前的上海中心正是在青浦福泉山一帶,對研究長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遺址經過改造,現有陳列館,139號墓葬,遠古人生活場景,朝真道院和福泉禪寺遺蹟,抗日英雄紀念塔,任仁發、陸機、薛道人塑像,福泉古井,碑廊等景點。

旅遊景區

福泉山遺址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唯一一家古文化遺址類的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6年12月被命名為青浦區科普教育示範基地。2010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福泉山遺址福泉山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