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廟

福山廟

福山廟,始建於唐代,坐落在博山區池上鎮東南邊的福山主峰,對面是南坪。傳說寺院建成後香火旺盛,每年的九九重陽節都會在此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四方香客,各路商販,雲集於此,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簡介

福山廟,始建於唐代,坐落在博山區池上鎮東南邊的福山主峰,對面是南坪。

命名

福山又名"鳳凰山"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飛來的鳳凰降落於此,化為此山,故又名"鳳凰山"。鳳凰不落無寶之地,落則給山里人帶來福氣,故名"福山"。

歷史

唐代,一位雲遊四海的高僧,見此山十分靈氣,於是請來工匠在此山修建寺廟。建成後的寺廟規模宏大,北面是大雄寶殿,西面是泰山奶奶殿,東面是十大夫殿,南面是玉皇閣,各殿塑像栩栩如生,殿內壁畫色彩鮮明古色古香。東殿塑造了醫聖張仲景、神醫華佗、藥王孫思邈等十大名醫的塑像。在殿旁有一狐老師殿,傳說狐老師是一位狐仙,道行高超,能治百病。山里人遇到疑難病症,前去就治,如果心誠就會立即痊癒。

在廟院北面的後山上原有一座無梁殿。據說是一位得道的術士,看出鳳凰臥於此處,山下的楊家村能出治邦安國之人。於是頓生邪念,請來工匠,一夜間蓋起此殿,壓住了楊家村的風水。後來人們拆除了無梁殿,山下的楊家村果真人才輩出。

傳說寺院建成後香火旺盛,每年的九九重陽節都會在此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四方香客,各路商販,雲集於此,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福山這裡曾是清同治元年淄川農民起義領袖劉德培聚眾起義的地方。當年劉德培的指揮所就設在北大殿。從 1860年劉德培呈文抗漕被捕獲救,到1861年第二次抗漕勝利,從秘密準備起義到公開豎起反清大旗,直到1863年3月清政府調遣滿蒙八旗勁旅僧格林沁部血腥鎮壓了這支農民起義軍,前後歷時4年。劉德培坐福山,殺鄉吏,求賢人,占太河,助捻軍,震撼清廷。至今,當地還流傳著"劉德培坐福山――萬無一失"的歇後語。

抗戰爆發後,寺院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後,人民政府重新修繕了北大殿,改為烈士祠。今日的福山廟,亭台樓閣面目全非,只有翻修的北大殿和一道山寨拱門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