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勸翠華鄉

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 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 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

祿勸翠華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東南部,距縣城26千米,東與九龍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是祿勸縣主要的水能、礦產資源產區,在發展中將成為昆明市北郊重要的休閒後花園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
翠華鄉清代稱撒馬邑,1943年成為建制鄉,因壩子四周山色蒼翠而得名。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翠華鄉位於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九龍鄉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全鄉國土面積310.7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15個自然村,20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920人,其中:農業人口9280戶36215人,占總人口數的98.09%,少數民族人口11919人,占總人口數的32.24%,以湯朗箐、松元2個行政村為主,含蓋全鄉7個行政村有苗族人口4392人,是滇中地區苗族人口最聚居、保有傳統文化最為完整的地區。全鄉有耕地面積1810公頃,其中:水田747公頃,旱地1063公頃;全鄉有林業用地28683公頃,其中集體林地占56%。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
翠華鄉是以農業為主體產業的山區鄉,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293萬元,糧食總產1600萬公斤,財政收入37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8元。 全鄉分布著大量的鐵、磷、鉛鋅、鈦、冰花石、木文石、墨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能資源、水產資源。1997年,“毛主席路居舊址”和“鐵索橋紅軍烈士紀念碑”被列為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2005年,被列為省級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