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

神舟十號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21工位”,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射。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收官之戰,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定型階段。試驗任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繞飛等。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神舟十號神舟十號想像圖

神舟十號將是中國第5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的第十艘神舟系列飛船。與神舟九號一樣,它也是一艘空間交會對接飛船。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中將稱神舟十號將於2013年6月發射,7到8月份的發射視窗作為備份視窗。2013年6月10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013年6月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任務進程

神舟飛船神舟飛船
2013年2月2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211廠測試人員與設計人員順利完成發射神舟十號的長二F火箭測試後,對多媒體記錄複查工作。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F遙十火箭等飛行產品自2013年3月底陸續進場後,與運載火箭吊裝對接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體。2013年3月,神舟十號飛船完成了出廠前的準備工作,順利通過系統級評審。2013年3月底,神舟十號飛船完成總裝,進行出廠測試;長征二號F遙十運載火箭完成測試,進行出廠前準備;航天員訓練正按計畫進行;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系統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行正常、狀態良好。2013年3月31日上午,搭載神舟十號飛船的大型運輸機從北京啟程,將神舟十號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13年06月08日,承載著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台緩緩駛出載人航天發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沿著1500米的無縫鋼軌,以每分鐘不超過20米的速度,安全轉運至發射塔架。2013年5月6日,歷時20天的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場電測工作順利結束。從4月16日飛船整船加電到5月6日,神舟十號飛船在發射場加電測試共進行了120多個小時,試驗隊圓滿完成了各分系統的檢查、專項測試、天地大迴路話音圖像檢查、各種模式模飛,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判讀。2013年5月27日,神舟十號飛船和長二F火箭發射試驗隊開始了火箭整流罩合罩工作。2013年5月27日上午,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火箭系統、飛船系統的共同組織下,兩個半罩被順利吊裝至飛船兩側的軌道上。隨後,兩個半罩在軌道上緩慢平移,穩穩對接,將神舟十號飛船完全包裹在其中。2013年6月3日上午,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誌神十任務正式開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2013年6月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013年6月10日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開始加注推進劑。神舟十號飛船點火時間為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3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神舟十號飛船於台北時間6月26日9時41分許,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務主著陸場結束為期15天的太空之旅,從飛船返回艙健康出艙,由太空家園返回到地球家園。2013年5月2日,用於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2]5月6日,長征二號F火箭已完成產品狀態恢復、箭體交接等工作,開始進行吊裝,各項工作按計畫進行。

飛船構造

神舟十號的構造與其他神舟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外形

神舟載人飛船全長8.86米,最大處直徑3米,總重量達到7790公斤。

構型

從構型上來說,神舟十號主要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以及一個附加段組成。採用的是典型的“三艙一段”式結構。

分系統

整個飛船按照功能還能分為13個不同的分系統。這13個分系統都是用它的功能來命名的,它們是:有效載荷、結構與機構、熱控制、指導導航與控制、推進、電源、數據管理、測控與通信、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乘員、儀表與照明和應急救生分系統。這些系統分別布置在這“三艙一段”式結構的神舟飛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遊。

飛船參數

神舟十號發射神舟十號發射
高度:約9米
重量:約8噸
腰圍:最大直徑2.9米
組成: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
發射時間:2013年6月11日17:38 08秒(預計) 收回時間:2013年6月26日(預計)
飛行速度:約每秒7.9公里,每小時飛行2.8萬公里,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
飛行時間: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一號組成組合體飛行
發射初始軌道: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330公里的橢圓軌道交會
對接軌道:距地約343公里的近圓軌道
航天員乘組:3名,或為兩男一女組合
任務階段: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收官之戰,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定型階段。試驗任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繞飛等。

成功發射

台北時間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許,長征二號F遙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隨後,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宣布,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已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航天人員

神舟十號航天員神舟十號航天員
神舟十號飛行乘組由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組成,聶海勝為指令長。聶海勝曾經圓滿完成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經驗豐富。張曉光是1998年選出的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兩名男航天員互為備份,均具有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動交會對接、以及應急情況下的處置能力。女航天員王亞平曾經與劉洋一起進入“神九”任務備選名單,她將在“神十”任務中擔任太空授課的主講,在太空中向青少年講授失重環境中的物理現象。此外,王亞平還將負責飛行器狀態監視、空間實驗、設備操控和乘組生活照料。

飛船任務

神舟十號交會對接

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有四項:一是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技術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和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太空飛行器在軌維修等試驗,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主要任務
2013年2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將於2013年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套用性飛行。“神十”背負的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神十”將鞏固和最佳化“神九”實現的載人交會對接技術,對“神九”和“神八”飛船存在的不完善之處予以改進。根據初步計畫,神舟十號將在太空飛行15天,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自動和手動交匯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實驗艙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科學實驗,並開展科普講課等天地互動項目。根據任務計畫,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3名航天員駕乘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太空飛行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等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除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鞏固外,“神十”還對飛行時間、航天員工作程式、工作方式、科學試驗項目編排上進行調整,為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打基礎。
解密任務
搭載“神舟十號”飛船的大型運輸機2013年3月31日上午從北京啟程,將“神舟十號”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為民表示,如果“神舟十號”各項任務順利的話,將意味著中國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已經建成,未來中國航天將進入空間站時代。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只是解決了天地往返運輸這個問題,實際上再往後一個是建造契約運營空間站,解決人類長期在太空軌道上生存,應該說未來的任務和挑戰還是十分艱巨的。要建設空間站,交會對接是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只有兩個太空飛行器對接成功,航天員和貨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間站之間自由往返。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就是驗證這一技術的關鍵。而接下來空間站的建設還將有更多的技術需要突破。我們還要進行小規模的空間實驗室的研製工作,同時還要進行貨運飛船的研製工作。我們能夠往空間實驗室運送太空人和少量的實驗設備,我們還要運送更大規模的實驗室設備。這些工作都需要在後續的工作中繼續進行攻關、研製和驗證。中國天宮二號已在研製中。他表示:“空間站正式建造前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驗,在天宮二號上進行。在研製的階段,天宮二號上可能要進行安排一些加注,就是給飛船、空間實驗室進行(推進劑)加注這些實驗,這樣的話,可能需要新一代運載火箭作為它的運載工具。這樣我估計在十三五可能會安排這些工作。”

飛行計畫

飛行時長
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
選拔人員
神舟十號中有三名航天員執行任務,乘組仍然由兩名男航天員和一名女航天員組成。“神十”航天員的人選是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保障措施
通過神舟九號任務,獲取了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大量數據,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為了進一步提高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質量,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第一是完善了艙內生活垃圾處理。本次任務中增加了廢物收集袋的品種規格和數量,方便航天員在軌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密封處理和存放。
第二是豐富了航天食品,針對航天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增加了食品種類,而且通過改進工藝改進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第三是最佳化了航天員的工作程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項目的時間餘量。此外,經過為天宮一號更換地板、還有一些限位裝置,可以使航天員的天宮生活更加方便。[9]

太空飛行

開展科研
2013年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13日13時1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自動交會對接。在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後,3名航天員進入神舟十號飛船軌道艙,脫下艙內航天服,換上藍色工作服。經地面科研人員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內環境進行檢查確認,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航天員下達了進入天宮一號的指令。在張曉光的協助下,聶海勝順利開啟天宮一號艙門,隨後,3名航天員依次進入天宮一號,通過安裝在艙內的攝像機鏡頭向地面科研人員揮手致意。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組合體飛行期間,3名航天員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活動,為後續空間站工程建設積累經驗。
太空授課
航天員王亞平於6月20日上午10:04-10:55授課,聶海勝擔任指令長授課內容,為中國青少年演示講解失重環境下的基礎物理實驗。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安排的實驗項目,將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為確保太空授課活動順利實施,航天員們進行了認真備課,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將為太空授課活動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包括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台地區學生代表在內的330餘名中國小生,參加地面課堂活動,中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組織收聽收看太空授課活動實況。太空授課由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10時04分,設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地面課堂開始上課,師生們共同觀看了講述航天員太空生活的電視短片《航天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10時11分,地面課堂建立與天宮一號的雙向通信鏈路,太空授課正式開始,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有關專家稱,太空授課活動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的教育類套用任務,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手控對接
2013年6月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按照計畫,三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進行相關科學實驗。
交會試驗
2013年6月25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分離,神舟十號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方繞飛至其後方,並完成近距離交會,這是中國首次成功實施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這次試驗將為後續空間站工程建設積累經驗。

順利返回

台北時間2013年6月26日8時7分許,搭乘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位於內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務主著陸場預定區域內蒙古四子王旗順利著陸,返回艙目視燒蝕正常、外觀良好。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順利出艙,身體狀況良好。

科研評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說,在承擔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進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而神十雖然還要繼續進行與天宮一號的自動和手動空間交會對接,但是其重點轉向對這些技術的驗證和套用。相當於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要進一步定型階段,為以後進一步開展空間實驗室的研究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一個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在具體實驗內容上,神十增加了繞飛,也就是神十飛船計畫繞著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進行繞飛。這一實驗的成功對建造空間站同樣非常重要,因為空間站上可能有多個對接口,飛行器要從多個方向與它對接,這就需要對飛行器繞飛進行進一步考核。總結起來就是,在神九標誌中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基礎上,神十將進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套用性飛行。神十發射並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將完美收工,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製階段。

任務花絮

神九航天員留給神十航天員的留下禮物
1、劉洋親手編的中國結以及手寫的祝福語“祝願戰友們每次任務都安全、順利、圓滿成功”。
2、劉旺親手寫的福字卡片以及祝福語“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

神舟系列飛船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神舟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

編號 載體 地點 發射時間 返回時間 乘組
神舟一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1999年11月20日06時30分 1999年11月21日03時41分 無人飛船
神舟二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01年01月10日01時00分 2001年01月16日19時22分 無人飛船
神舟三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02年03月25日22時15分 2002年04月01日16時54分 搭載模擬人
神舟四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02年12月30日00時40分 2003年01月05日19時16分 搭載模擬人
神舟五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 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楊利偉
神舟六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05年10月12日09時00分 2005年10月17日4時32分 費俊龍聶海勝
神舟七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 2008年9月28日17時37分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八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11年11月01日05時58分10秒 2011年11月17日19時32分 搭載模擬人
神舟九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12年06月16日18時37分24秒 2012年6月29日10時07分 景海鵬劉旺劉洋
神舟十號 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 待定 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