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紋玉鉞

神人紋玉鉞

青玉質,有褐色斑。刃部兩角雕琢紋飾,上角淺浮雕頭戴冠、四肢俱全的神人與獸面複合的圖像,下角為淺浮雕鳥紋。

基本信息

鑑賞

玉鉞是由石斧或玉斧演變而來的,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流行於商代、西周。鉞的形狀像大石斧,多有大穿孔。商代玉鉞多琢有獸面紋。商周時期的青銅鉞由玉鉞演化而來,但青銅鉞屬兵器類,用於砍殺,而精工製作的大玉鉞已失去原有實用功能而發展成為禮儀用玉或陪葬用玉,是象徵氏族首領或軍事首領的權力的禮器。這種玉鉞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多有發現。大型玉鉞、青銅鉞更成為王權的象徵。《史紀·殷本紀》載,“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商王)賜(文王)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

玉錛是比較小的側鋒玉斧,它與其他玉制生產工具一樣,是用來切割、鑿削的生產工具。我們所見的玉錛極大多數是實用工具,商代玉錛發現較少,西周未見。而新石器時代及商代的玉錛皆為素麵。

文物欣賞

神人紋玉鉞神人紋玉鉞
【名稱】:神人紋玉鉞
【類別】:玉器
【年代】:良渚文化
【文物現狀】:現存於世
【文物尺寸】:長17.9厘米
【特點】:說明:1986年浙江餘杭反山出土,現藏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長17.9厘米,上寬14.4厘米,刃寬16.8厘米,厚0.8厘米。良渚文化玉鉞通長17.9厘米,上寬14.4厘米,刃寬16.8厘米,厚0.8厘米。
該器物玉質淺青色,少量褐斑。器身呈風字形,兩側略向內凹弧,左右不對稱,弧刃,上端較粗糙,並有兩道斜向的綑紮痕跡。上部小孔為雙面鑽成。兩面的刃部上角均以淺浮雕加陰文細刻琢成神人獸面圖象,下角均有鳥紋,其紋樣均與同墓所出的大玉琮上形象完全一致。器表拋光精緻,光潔閃亮,良渚文化玉鉞上雕琢文飾,僅此一件,為同類器物中罕見的精品。此器物1986年出土於浙江省餘杭縣長命鄉雉山村反山墓地。現收藏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