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玉

祁連玉

祁連玉是一種非常稀少的名貴玉,它產於祁連山中,故稱祁連玉。石種為黃花石。早期開採於甘肅酒泉附近,也稱酒泉玉。後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連山上發現大量祁連玉礦,品質更優質,顏色更豐富,目前已發現十二種色彩,故又被稱為“彩玉”,以青玉礦量最大,其次是墨玉、黃金玉。地質學鑑定其礦物是蛇紋石,與岫巖玉相同,但玉色極易與岫巖玉相區別。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祁連玉祁連玉

它是地方名產。1984年,祁連縣玉石經地礦部玉石研究室試雕後命名。是對祁連山、阿爾金山山脈加里東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種玉石的總稱。按產地講,有中壩玉(樂都)、丹麻玉(湟中)、柴達木玉(海西)等。

按礦物成份、顏色變化分,以蛇紋石為主的稱蛇紋玉,多呈暗綠、墨綠色,質地細膩,硬度較小;以閃透石、淡斜綠泥石為主組成的為軟玉;以鈣鋁榴石、透輝石、斜長石等為主組成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祁連玉呈各種綠色,有淺綠、翠綠、墨綠、白色及過濾色,結構緻密、細微、色澤鮮麗、柔和,硬度4~7度,有較高的工藝欣賞和經濟價值。其雕製品細膩、滋潤,具半透明感。產地分布廣泛,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很有開發利用前景。

祁連玉石,主要產於青海省格爾木市祁連縣野牛溝一帶的河道和山野。該石質地細膩,多為子玉和山水料,石中間有多種顏色,體量從幾十公斤到幾噸者均有,大者可達十來噸。其中除少量的碧玉、墨玉可用於製作工藝品外,多數是品位極高的觀賞石和庭院石。祁連翠玉,產於祁連玉石溝一帶,玉質白中帶綠,質地晶瑩,頗似翡翠而得名;綠玉,產於祁連玉石溝,樂都中壩等地;美酒玉,產於都蘭縣地區,有醇化酒類的作用。

祁連玉祁連玉

祁連玉是對祁連山、阿爾金山山脈加里東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種玉石的總稱。祁連玉結構緻密細微、色澤鮮麗柔和,硬度4~7度,呈各種綠色,有淺綠、翠綠、墨綠、白色及過濾色,其雕製品細膩滋潤,具半透明感,有較高的欣賞價值。祁連玉產地分布廣泛,礦物成份以蛇紋石為主的稱蛇紋玉,多呈暗綠、墨綠色、黃綠色等,質地細膩,韌性強,硬度為莫氏3度;以閃透石、淡斜綠泥石為主的稱軟玉;以鈣鋁榴石、透輝石、斜長石等為主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

歷史淵源

祁連玉是對祁連山、阿爾金山山脈加里東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種玉石的總稱,因產於祁連山而得名。其色彩典雅、造型獨特、

祁連玉祁連玉

產品發展質地細膩、意境無窮,是玉中佳品,深受玉石愛好者的青睞,被稱為中國五大玉種之一,自古就有“祁連美玉甲天下”之說。

祁連玉的開發利用有著其亘古永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新石器時代,武威娘娘台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祁連玉製成。兩千多年前成書的《山海經》《尚書·禹貢》等古籍,將祁連彩玉、墨玉的人文背景、開發歷史載入史冊。據《十洲記》記載,周穆王時,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這就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產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寶。據西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載:西周(約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國王姬滿應西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席間,西王母饋贈姬滿一隻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滿杯”。姬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夜光杯造型別致,風格獨特,質地光潔,一觸欲滴,色澤斑斕,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瑩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過薄如蛋殼的杯壁熠熠發光。到了唐代,夜光杯更是聞名遐邇,唐人王翰詩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詩以杯名世,杯因詩增輝。

產品發展

祁連玉最初於上世紀80年代在祁連山南部的青海省祁連縣開始小規模開發,1984年,經地礦部玉石研究室試雕後命名。自發現命名以來,已漸有玉瓜、玉免、鳥獸、玉鐲、掛件、昆戒、年墜等飾品雕件問世,頗為人們所喜愛。近年,步入南陽和港、台寶玉石市場後更引起國內外玉石專家的注意,並獲得“美酒玉”“翠玉”等以表明其效應和色澤的美譽,購者紛至沓來,掘者勤奮不息。

歷史發展

商代,酒泉玉就被發掘利用,如被做成玉斧、玉刀等。到西周,酒泉玉器已聲名遠揚。據文獻記載,周穆王應西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酒泉一帶),西王母送給周穆王一隻精巧的玉制酒杯,此杯名曰“夜光常滿杯”。此杯“光明夜照,乃白玉之精,斯靈人之器。”周穆王愛不釋手,視若珍寶。興奮之餘,周穆王和西王母在光潔溫潤的玉石房子裡住了一宿,暢談治國方略,共商國家發展大計。

因當時西王母部族居住在玉山,具備製作精美玉器的原材料,所以才有精美絕倫的夜光杯贈送給周穆王。《山海經·西次四經》載:“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晉學者郭璞解釋說:“此山多玉石,因以名雲。《穆天子傳》謂之群玉之山。”這裡所說的玉山,即古崑崙山。《山海經·大荒西經》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人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漢書·地理志下》亦稱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史記··大宛傳》中稱“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唐人所撰《括地誌·肅州酒泉下》說:“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有石室、王母堂。”

當時夜光杯由和田玉製成,直接運往長安、洛陽等地。後來由於玉杯在運輸途中經常出現損壞,所以就改為把和田玉運到酒泉,在那裡再加工成夜光杯,然後再運輸東來。後來因種種原因,和田玉不能及時供應,於是就改用酒泉玉來製作夜光杯。

酒泉玉的質地細膩顏色淡雅,製成的夜光杯具有耐高溫、抗低溫的優點。

玉石特質

祁連玉,古色古香,璞玉渾金,美不勝收,是玉中佳品,深受賞石愛好者的青睞。祁連玉有“四美”:

祁連玉祁連玉

一是“形美”。造型獨特,形態萬千,體量從幾十克到幾噸者乃至數百噸重,更多為籽料和山水料,有的小巧玲瓏,晶瑩剔透;有的渾厚大氣,敦實穩重。

二是“質美”。結構緻密、質地細膩,硬度一般為4-7度,其雕製品細膩、滋潤,光澤度好,遇水則神韻更佳,有較高的工藝欣賞和經濟價值。

三是“色美”。色彩以綠為主,古樸典雅、自然和諧,有淺綠、翠綠、墨綠,白色為過渡色,另有少量黃色、紅色玉石,半透明,帶有均勻的黑色斑點;層次分明,不事雕琢,美輪美奐、多姿多彩。

四是“紋美”。祁連彩玉紋理變幻無窮,色彩相互交融,構成精美絕倫的圖案意境,再現世間萬物之神奇,紛呈大千世界之靈韻,或酷似人物肖像,或構建自然風光,或再現山水花鳥,或表現生靈百態,意境萬千,栩栩如生,耐人回味的天然藝術之美,天地之造化、自然之神奇,令人嘆為觀止。

儲量豐富

祁連玉祁連玉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發現多處大型祁連玉石礦化體,初步探明平均資源儲量在1億噸左右,同時發現多種可供開發利用的奇石資源,標誌著肅南縣地質找礦工作又取得了新突破。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位於祁連山北麓,地處國家確定的全國12個找礦重點區之一,資源含量豐富,共分布有礦產資源4大類34種306個礦點,已經探明的有鎢、鉬、鐵等礦產資源。多年來,由於山大溝深,部分地帶道路不通,人跡罕至。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國家、省市對民族地區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肅南縣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農牧村交通路網建設逐步延伸,過去一些人煙稀少的地區相繼通了簡易公路或牧道,一方面方便了農牧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另一方面也給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帶來了新機遇。

近幾年,肅南縣把礦產資源開發作為推動自治縣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推進

資源開發的同時,加大了礦產資源的勘查投入力度,積極尋找後續礦源,重點圍繞黑河、隆暢河、西大河一帶開展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在勘查過程中,先後在老君廟、玉石溝、羊毛溝等地初步發現6處玉石礦化體,玉石礦層厚度數十米至上百米,平均寬度在100米以上,長度1000米至5000米不等,按已掌握的數據分析,每個礦點遠景資源量在1億噸左右,屬大型玉石礦,具有巨大的資源開發潛力。同時,發現豐富的奇石資源,這些奇石大小不一,造型奇特,色彩艷麗,品質極佳,可用於園林點綴、庭院景觀等,是觀賞石中的佳品。

據了解,祁連玉是中國五大玉種之一,主要分布在祁連山、阿爾金山一帶,原石可作為景觀石用於城市美化、家庭裝飾,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成礦玉石可用於製作工藝品,其製品典雅高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隨著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藝術消費品需求的增長,祁連玉開發將迎來新的機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