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圖書由作者郝大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教科書

作者: 郝大海
ISBN: 9787300063751, 7300063756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4-1
定價: ¥18.00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提高教材,內容包括抽樣,部卷設計,資料蒐集方法,數據處理和調查報告擬定。完整性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本書詳細介紹,不僅使希望了解調查方法的讀者能完整地學到這一方法,而且還力求使那些通過社會研究方法入門教材對調查方法有一定了解的讀者有更專業的理解和認識。
本書也可用作實務操作手冊。操作性科學家是本書的另一特色。通過對社會調查每一步操作程式,技巧的講解,輔以中國具體環境下的實際處理事例,本書可以幫助社會調查研究的從業人員完成具體的操作過程。

作者簡介

郝大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2年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9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1995年、2001年先後獲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分層與流動,主要教學領域為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調查研究概述
一、調查研究方法的界定
二、調查研究發展簡史
三、調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節 調查研究的分類
一、按調查對象的範圍分類
二、按調查目的分類
三、按執行方式分類
四、按時間維度分類
五、按套用領域分類
第三節 調查研究的一般過程
一、調查設計
二、實地抽樣
三、資料蒐集
四、資料處理
五、撰寫報告
第二章 基本抽樣方法
第一節 調查總體與抽樣框
第二節 一階段抽樣
一、簡單隨機抽樣
二、系統抽樣
三、分層抽樣
四、整群抽樣
第三節 多階段抽樣
一、按規模分層抽樣
二、PPS抽樣
三、規模測量值
第四節 抽樣誤差與樣本規模
一、簡單隨機抽樣的抽樣誤差
二、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規模
第三章 抽樣實務及問題
第一節 區域抽樣
一、按戶籍資料PPS抽樣
二、從住戶中抽取被訪者
三、按居住地地圖法抽樣
第二節 隨機數字撥號抽樣
一、蒐集相關信息
二、隨機數字撥號的技術
第三節 非抽樣誤差
一、抽樣框誤差
二、無回答誤差
第四章 題目設計方法
第一節 題目的類型
一、開放式題目
二、封閉式題目
第二節 事實和行為題目
一、明確測量目標
二、澄清概念和術語
三、幫助被訪者確定信息
四、減少社會遵從效應
第三節 主觀狀態題目
一、主觀測量與標準化
二、對人或事物的評價
三、對某種觀點的看法
四、知識狀況的調查
第四節 指數與量表
一、多個指標測量
二、指數
三、總加量表
四、語義差異量表
第五章 問卷設計與評估
第一節 編寫題目
一、陳述調查目標
二、分析框架與變數清單
三、問卷題目設計原則
第二節 評估題目
一、焦點小組討論
二、深度訪談
三、實地試調查
第三節 問卷的編排與格式化
一、問卷結構
二、題目的排列順序
三、問卷的排版與印刷
第六章 資料蒐集方法
第一節 自填問卷
一、郵寄問卷
二、其他自填問卷方法
三、優缺點分析
第二節 當面訪問
一、普通當面訪問
二、電腦輔助個人當面訪問
三、優缺點分析
第三節 電話訪問
一、普通電話訪問
二、電腦輔助電話訪問
三、優缺點分析
第四節 方法選擇的考慮因素
一、成本
二、總體與抽樣
三、調查周期
四、調查內容
五、回收率
六、資料質量
第七章 標準化訪問
第一節 標準化訪問概述
一、標準化訪問的含義
二、訪問員誤差
第二節 標準化訪問的原則
一、完全按題目提問
二、適當的追問
三、完整記錄答案
四、保持立場中立
五、訓練受訪者
第三節 訪問員的挑選
一、訪問員的基本條件
二、人口學特徵的影響
三、其他因素的影響
第四節 訪問員的培訓
一、培訓內容
二、培訓方式
三、培訓時間
第五節 對訪問員的督導
一、督導指標
二、督導方法
第八章 數據處理
第一節 資料檢查與校訂
一、資料檢查
二、資料校訂
第二節 資料編碼
一、編碼的一般規則
二、開放題編碼技術
三、編碼手冊
四、特殊題型的編碼
第三節 數據錄入與整理
一、決定錄入方式和軟體
二、人工錄入的注意事項
三、數據清理
四、缺失值的處理
第九章 調查中的其他議題
第一節 調查報告
一、調查報告概述
二、技術報告的寫作
第二節 調查中的倫理限制
一、告知同意
二、隱私與保密
附錄:隨機數表
後記

擴展閱讀

1.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涵義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關於社會調查研究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作為一個體系,它包括選擇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資料、解釋調查結果際檢驗調查結論等。作為一門科學,它包括三個層次的知識:它是一種專門的科學理論;它是一種哲學觀點,表達了一種價值觀念;它包括了獨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課題的確定及其方法;調查研究的目的;研究類型;研究範式;分析單位;研究程式;研究方案設計;研究假設;研究的理論結構;社會測量;概念的操作等。
(2)資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確定調查對象的方法,諸如全面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二是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諸如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試點法、會議法等。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體系。
(3)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資料的整理;資料的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3. 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特點
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與傳統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相比較,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主要有:第一、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研究更加廣泛、深刻;第二、許多新興科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社會調查研究中,使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備和科學;第三、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取長補短,使調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學;第四、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使社會現象的認識更符合客觀實際;第五、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運用,使社會調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從具體情況出發;第二、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第三、充分占有客觀材料,分析它的發展形式和過程,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第四、在研究和認識社會現象特殊性基礎上,採取不同的形式解決不同的問題。
(2)科學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數據、資料說話,觀點、意見、建議不能憑空臆造;第二、調查的資料必須有效地說明調查者所要說明的觀點;第三、調查結論於調查資料之間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3)系統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注重調查對象的整體性;第二、界定系統的界限應明確清晰;第三、注意系統的內在結構於外在的聯繫;第四、要注意全過程的層次性和順序性;第五、要注意系統的自我調節以及於外部環境的平衡適應功能。
5. 社會調查研究的作用
在當代中國的具體條件下,調查與研究比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第一、社會調查研究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手段;第二、社會調查研究為正確地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提供客觀依據;第三、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其他行業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基本原理
6. 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
(1)社會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環境、人口、文化,其中對文化的理解是難點。掌握自然環境、人口、文化於社會調查研究的關係。
(2)社會調查研究對象的類型有:社會中的個人、初級社會群體、社會組織、階級階層、民族、社區等。
7. 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
社會調查研究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以下類型:
(1)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可劃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2)根據調查研究的時序,可劃分為:橫向研究、縱向研究。
(3)根據調查研究的性質,可劃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比較、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多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得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可以從紛繁複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徵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定量研究是運用機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係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其特點是:在實地調查蒐集資料方面,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在對樣本進行調查研究中,運用變數、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概念和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它是為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由此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要素之間量的關係。定量研究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對於認識社會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現象不僅具有質的規定性,而且還有量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是說明事物是什麼,
量的規定性則是說明多少的問題。只有對社會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才能正確認識某些事物。定量研究雖被廣泛重視,但有些社會現象還無法進行定量研究,有些社會現象也只能進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確程度不高。因此,社會調查研究類型的發展趨勢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從定性出發,經過量化過程,再返回到定性,以達到正確認識社會現象的目的。
社會調查法的內容
社會調查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是什麼?弄清社會問題。
2、為什麼?尋找問題原因。
3、怎么辦?尋找解決方法。
社會調查法的作用
1、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專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
2、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預測服務。
3、明了社會現狀,發現新的研究專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從而推進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社會調查法的實施
1、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四要素
(1)調查什麼?
(2)誰去調查?
(3)向誰調查?
(4)怎樣調查?
2、明確社會調查研究專題設計的基本要求
(1)發現、提出社會問題,確定社會調查研究專題。
(2)確定誰去調查?向誰調查?調查什麼?
(3)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具體設計,解決怎樣調查的問題。
(4)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
(6)結論與建議。
(7)理論思考與討論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新版

作 者: 張彥,吳淑鳳 編著
出 版 社: 上海財經大學

出版時間: 2006-10-1
字 數: 403000
版 次: 1
頁 數: 328
印刷時間: 2009-6-1
開 本: 16開
印 次: 5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10987868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 社會學方法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本教材編寫的出發點和宗旨是學以致用,一切為學生而寫。相對於國內已有的版本,本教材有三個較鮮明的特色:
第一,牢固地站在實踐的基礎上,緊緊抓住社會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精髓,融思想性和知識性於一體,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二,本教材對知識要點的展現和闡述是相當豐富和精彩的,有名人名言、知識視窗,還有各種討論、思考和活動。本教材開闊的思路、靈動的筆觸、鮮活的文字,讀起來會令人耳目一新,掩卷遐思,又備感受益。由於本教材真正能做到深入淺出,因此它的適用面很寬廣。
第三,更多地強調作為方法課的套用性,操作性和實踐性,著重研究的設計、建構和操作化,適度淡化理論色彩和思辨性內容,避免出現學生完成課堂教程後碰到具體的調查項目仍然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況。本教材將通過提供大量案例和課堂互動練習,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研究設計,並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社會調查選題和項目操作化,熟練掌握多種專門的方法和技巧。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社會調查及其歷史發展
什麼是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歷史·社會調查在中國
第二節 社會調查的一般程式
“科學環”與路線圖·社會調查的基本步驟
第三節 研究假設的提出
量化研究與研究假設·構成假設的基本術語·假設陳述的方式
第二章 選題與準備
第一節 確定研究課題
選題的原則·課題的明確化·查新和文獻回顧
第二節 制定研究計畫
從一個實例談起·確定調查方法·確定研究
對象·確定調查內容
第三節 社會現象的測量
社會測量及其要素·社會測量的尺度·離散與
連續的測量·測量評估的標準
第四節 概念的操作化
抽象概念及其操作化·概念操作化的
方法·對操作化的評估·假設的操作化
第三章 抽樣與抽樣調查
第一節 抽樣調查的含義及原理
抽樣與抽樣調查·抽樣的術語·大數規律
第二節 機率抽樣
機率抽樣的地位·簡單隨機抽樣·等距
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多段抽樣
第三節 抽樣設計
抽樣設計的一般程式·樣本的產生·樣本的大小
第四節 非機率抽樣
偶遇抽樣·判斷抽樣·配額抽樣·滾雪球抽樣
第五節 抽樣調查誤差及其控制
誤差及其分類·系統誤差及其控制·抽樣誤差及其控制
第六節 抽樣調查的套用實例
網民知多少?——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
全國調查抽樣方案設計
第四章 問卷法
第一節 問卷的類型和結構
問卷及其特點·問卷的主要類型·問卷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問卷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問卷設計的方法·問卷設計的步驟
第三節 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
目的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一般性原則·邏輯性原則·明
確性原則·非誘導性原則·簡明性原則·匹配性原則
第四節 問卷的具體設計
……
第五章 訪談法
第六章 觀察法
第七章 實驗法
第八章 文獻法
第九章 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
第十章 社會調查報告的撰寫
第十一章 幾種專題調查
第十二章 資訊時代調查技術的發展
附錄一 隨機數表
附錄二 二項分布累加機率表
附錄三 標準常態分配(z值)表
附錄四 職業能力測驗表
附錄五 職業興趣測量表
附錄六 氣質測量表
附錄七 社會調查報告實例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