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微觀經濟均衡論

社會主義微觀經濟均衡論

本書主要是分析微觀經濟運行問題的,但經濟運行模式同經濟體制模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在理論方面的探索和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本書從實證角度對經濟學界尚未涉獵但未有人作過專門探討的問題,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
第二,在一些學術界已有不少人作過研究、並已形成比較成熟的觀點的問題上,本書作者提出了他們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
第三,對學術界有過比較充分的討論,並已基本形成定論的問題,本書的創新則表現在技術上用經濟分析方法重新作了處理,使其前提、過程和結果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明朗。
第四,書中借鑑了國外比較經濟學界的學術成果,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或對其不足之處作了評論分析,或在使用過程中結合現實作了修正、補充或發展。

作者簡介

潘振民,男,1950年生,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1982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後留校執教。1984年至1985年曾在美國西北大學經濟系進修。現為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講師、在職博士學位研究生。近年來,先後在《經濟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數篇學術論文,對企業行為、政府管制,企業規模等問題提出了新穎獨到的見解,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本書為潘振民的第一部學術專著。
羅首初,女,1952年生,1978年考進復旦大學經濟系,1982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隨即留校執教,1984年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班,1986年轉為在職博士學位研究生。羅首初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問題有很深的研究,與人合著有《探尋新的模式》一書,並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與人合作撰寫的“吸引外資和內部應力”一文曾獲全國中青年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討論會優秀論文獎。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微觀經濟分析
1.2 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1.3 計畫和市場
1.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兩種體制
1.5 分析主體和分析方法
2 經濟體制
2.1 引言
2.2 體制改革前的行政體制
2.3 轉軌時期的雙軌體制
3 國有企業的目標
3.1 引言
3.2 行政體制下的企業目標
3.3 雙軌體制下的企業目標
4 生產要素利用率
4.1 引言
4.2 行政體制:低效率均衡
4.3 雙軌體制:不確定均衡
5 資源配置:投入
5.1 引言
5.2 行政體制:偏離最佳均衡和自我糾偏
5.3 人均收入目標:勞動力的特殊性
5.4 雙軌體制:市場行為對行政調節的滲透
5.5 價格變動和原材料的占用 耗費
6 資源配置:產出
6.1 引言
6.2 行政體制:供給導向型經濟
6.3 人均收入目標:價格效應的削弱
6.4 雙軌體制:局市場的補償行為
6.5 產出 投資和價格變動
7 發展:積累與創新
7.1 積累
7.2 創新
8。0 結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