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利息

社會主義利息是指社會主義制度下再分配國民收入的一種形式。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的利息。

社會主義利息

正文

社會主義制度下再分配國民收入的一種形式。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的利息。社會主義經濟不存在借貸資本,利息不是剝削收入,而是社會剩餘產品的一部分,來源於社會主義企業創造的一部分純收入。社會主義經濟之所以要保留利息,是因為在貨幣資金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情況下,可以使所有者和使用者能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借貸資金的集聚和使用。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利息具有以下作用:①促進資金的積聚和積累。吸收存款儲蓄付給利息,可以調動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化零為整,化消費基金生產基金,化短期資金為長期資金,以支持生產建設。從貸款利息中減去存款利息和銀行的業務費用,就是銀行利潤,可為國家提供積累。②調節生產。銀行通過利率的高低,加息或優惠,貫徹區別對待、擇優扶持、促進短線(求過於供)產品生產和行業的發展,促使長線(供過於求)產品生產的調整和轉產,使國民經濟比例關係趨於協調。③節約資金使用。企業貸款要付出利息,就得精打細算。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並且儘量加快周轉,早日歸還貸款。這樣就有利於促使整個社會資金周轉加快,節約資金使用。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利息率不是象資本主義社會那樣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關係自發形成,而是由國家有計畫規定的。中國的銀行利率是國家根據企業的盈利水平,國家經濟政策和積累的需要,市場物價情況,資金供需狀況以及銀行存貸利差的合理要求等統一制定的。利息是企業利潤的一部分,社會主義企業的平均資金利潤率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中國的銀行利率先後調整了十幾次。由於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極“左”路線的影響,1971年曾全面降低存貸款利率水平,使利率槓桿作用受到嚴重削弱,1979年以來,逐步恢複利率的槓桿作用:①按照國內市場物價與企業資金占用水平調整利率水平。②按照存款、貸款期限的長短,規定不同的利率,增加利率的檔次,保持合理的存貸利差。③在銀行內部,中國人民銀行同專業銀行之間,銀行的各級行之間,銀行同信用社之間的資金往來,都要計息。④在規定的幅度範圍內,機動掌握利率。除了對知識青年集體企業貸款、民族用品生產和貿易貸款、節能貸款、糧油貸款等,在利率上實行一定優惠以外,推行按銷售資金率掌握貸款。對其中的部分貸款實行有加有減的差別利率,即對超額完成國家規定的加速資金周轉指標的企業,降低貸款利率,把少支的利息留給企業。完不成的,其多占用的貸款提高貸款利率,多支的利息由企業利潤開支。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