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養教育

社區營養教育的宗旨是提高社區居民對營養與健康的認識,使其掌握和利用營養科學知識,結合當地具體條件糾正營養缺乏和不平和,是社區人群的營養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有所改善。

基本交流模式

(1) 單向交流

過程為:來源→加工→信息→渠道→解碼→受者

(2) 雙向交流

除單向交流的過程外,還包括信息的反饋

(3) 大眾交流

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途徑傳播

(4) 參與式交流

所有的參與者都有同等的機會表達各自意見、感受及經驗

程式

設計

有針對地設計營養教育計畫,是營養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礎。營養教育的設計應包括:

(1) 確定誰是教育對象,其主要特徵是什麼。例如針對學生不吃早餐的問題,確定教育對象是小學生。

(2)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比如教育計畫的目的是通過宣傳營養知識,使得受教育的小學生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糾正不良的飲食行為,提高小學生的早餐就餐率。

(3) 哪些知識應宣傳給教育對象。要求教育對象了解營養需要量、營養和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飲食行為。

(4) 關於這些知識,宣傳對象已知對少,他們還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5) 制定什麼目標,例如要求早餐就餐率增加達90%~100%。

(6) 選擇哪些評價指標和如何進行評價。例如學生早餐就餐率、體重、身高、學習成績的變化等。

(7) 實施計畫的日程、人員安排和經費預算。

選擇教育途徑和資料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明確對教育目標和對教育對象的了解,以便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材料。需要注意儘量利用現存的營養宣教材料,選擇營養宣教的最佳途徑,以及宣教內容和宣傳形式的最佳結合。

準備營養教育資料和進行預試驗

根據要求編寫相關營養教育材料。進行預試驗主要為了得到教育對象的反饋意見。可採用專題討論或者問卷調查了解有關情況,如教育對象對資料的反應,對宣傳教育內容、形式、評價的建議,教育對象能否接受這些信息等。根據收集的意見對教育資料做出修改。

社區營養教育實施

完成好上述準備工作後,就可以按照計畫實施社區營養教育。教育內容和形式根據不同的項目選擇。例如,可以同多舉辦營養培訓班、散發營養教育資料及組織生動活潑的討論會,使得社區人群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知道如何調節膳食結構,做到科學飲食、合理營養;認識某些疾病的營養防治措施以及如何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等。

社區營養教育評價

對營養教育計畫活動的每一步驟分析,並進行綜合評價。主要評價內容有:

(1) 計畫目標是否達到。

(2) 實施營養教育產生了什麼效果。

(3) 每一階段活動的執行是否按計畫進行(包括工作內、要求、經費使用進度等)。

(4) 營養計畫有效果或無效果的原因是什麼。

(5) 根據執行中的問題,對遠計畫是否需要進行補充。

(6) 取得了那些成功的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