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缺失症侯群

社交缺失症侯群

社交缺失症侯群,主要指由於現代通訊快捷發達,一些在虛擬網路世界中日益封閉,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大大退化,缺失社交能力的人群。

症狀

社交缺失症侯群社交缺失症侯群

習慣了雙手敲擊鍵盤,不帶任何情感地與網路上的好友們聊天交流,甚至連電話也被“束之高閣”。

習慣了使用公式化的格式敲一封E-mail匯報工作。

習慣了在網路世界裡排解寂寞,虛擬情感。

背景

現代通訊快捷發達,反而讓很多青年男女的心靈在虛擬世界中日益封閉,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大大退化。與人交往時,出現恐懼、自卑、害羞、封閉心理,寧願縮在自己的“殼”里,“宅男”“剩女”便成了這樣一群社交缺失人群的代名詞。

原因

社交缺失症侯群社交缺失症侯群

一、可能生性膽小,害怕與人接觸交往。

二、可能與家庭的教養方式有關,過分寵愛孩子,一旦離開熟悉的環境,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特別體現在一些“80後”的年輕人身上,到了新環境,不能適應,阻礙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三、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挫折,這些挫折讓其產生自卑心理,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原意再與他人交往。

四、社會逐漸由熟人社會轉變為陌生人社會,導致個體安全感缺失,對社會以及周圍人群的信任感降低,從而更願意將自己封閉起來,儘可能少的將自我向外界展示。

危害

抑鬱症

孤獨可以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血壓上升,壓力增大,還有造成抑鬱症的危險,孤獨者和社交活躍者的健康水平差距與吸菸者和非吸菸者、肥胖症患者和非肥胖症患者的差距類似。

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兩大表現便是認知方式、行為模式明顯偏離於主流觀念,導致產生社會適應不良。社交缺失症侯群便是人格障礙的一種表現。而社交適應不良很有可能產生衝動型障礙(出現發脾氣、打人、毀物、自殘等行為),甚至出現反社會型障礙等攻擊性行為。

專家支招

很多人之所以會逃避社交,自我封閉,關鍵是沒有確立自己的社會認同感。他們更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援,得到更多關注,得到肯定。鼓勵他們逐漸接觸社會,慢慢去適應環境。不妨讓他們多與好朋友進行交流、溝通,並慢慢接觸新環境,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愉悅,強化這種積極行為,將會帶來較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