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

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英文翻譯:ChimeShihfangart investment management center )全球最大的靈璧石文化投資集團公司,是由王恆奎創建。2010年7月,投資5千多萬元人民幣建立靈璧石藝術品展覽中心。2011年6月,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正式與靈璧縣文化局簽署合作協定。並與2011年9月與蘇州市金雞湖月光碼頭及市中心石路山塘街兩家商家簽署投資合作意向。每年約投資1000萬。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在靈璧石產地安徽省靈璧縣設立集團公司總部。在北京、上海、蘇州、深圳、香港、等地重點投資發展。

靈璧石文化投資集團

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英文翻譯:ChimeShihfangart investment management center )全球最大的靈璧石文化投資集團公司,是由王恆奎創建。2010年7月,投資5千多萬元人民幣建立靈璧石藝術品展覽中心。2011年6月,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正式與靈璧縣文化局簽署合作協定。並與2011年9月與蘇州市金雞湖月光碼頭及市中心石路山塘街兩家商家簽署投資合作意向。每年約投資1000萬。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在靈璧石產地安徽省靈璧縣設立集團公司總部。在北京、上海、蘇州、深圳、香港、等地重點投資發展。

公司名稱: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 外文名稱:ChimeShihfangart investment management center 總部地點:靈璧(中國)成立時間:2010年7月7日(中國總部) 經營範圍:藝術品 公司性質:政府合作創始人:王恆奎

企業經營理念

私家傳世藝術品牌典範

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圍繞企業經營理念來不段研發推出新的藝術作品。
重點打造國際化中國藝術品牌。2011年之後,中國政府注重發展文化產業。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將會以國家政策為基本方針,致力於發展好中國靈璧石文化產業。

靈璧石文化介紹

靈璧石出自於安徽靈璧縣。又稱磬石(八音石),產於該縣磬石山北麓平疇間。現在,產於靈璧和附近區域的都稱為靈璧石。
靈璧自古出奇石,明朝時,即作為貢品進貢朝廷。
靈璧觀賞石分黑、白、紅、灰四大類一百多個品種。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觀之,其色如墨;擊之,其聲如磬。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異獸,或似名媛詩仙。被國內外石藝界譽為"天下第一石"。
宋人杜綰在《雲林石譜》中匯載石品116種,靈璧石位居首位。“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岩對靈璧石發出的由衷讚嘆。靈璧石的開發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尚書·禹貢》載“泗濱浮磬”;殷商時期有靈璧石雕制宮廷樂器--虎紋石磬的記載;《晉書》載:皇帝勒令鎮西將軍謝尚來靈璧采磬石以備大樂江左……靈璧石除磬石以外,還有更奇特的觀賞石,其出產地也不限於磬石山一帶,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如靈覺山、朝陽山、白馬山、耳毛山、邵山、九頂山等,在縣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帶也有少量的分布。從已產出的靈璧石來看,其真正魅力不僅在於天賦其內在的靈氣和形態的神奇,而其質、形、色、紋皆俱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故乾隆帝也曾讚譽它為“天下第一石”。觀賞石,又稱“奇石”、“巧石”、“石玩”、“欣賞石”等,大都形狀奇特,色澤艷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經過採集、修整或略作加工後,尚可成為一種特殊的天然藝術品。
其種類有自然景觀觀賞石,即巨型的天然奇石,只可觀覽,無法收藏;
園林庭院觀賞石,可群體也可單獨置放;
室內觀賞石,一般為中小型,陳列於房廳的几案台桌上。
觀賞石應具有形奇、紋妙、色美、質精的特點,有些觀賞石還講究“瘦、縐、透、漏”四形,或“清、奇、古、醜、朴、拙、頑、怪”等。歸結起來是取其自然美。中國石文化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漢唐以來已被較多注意,不少文人墨客以賞石、藏石、論石為樂。至近代更為發展。
所謂靈壁石,又名磬石,產於安徽靈壁縣浮磐山。是我國傳統的觀賞石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作為貢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淺灰、赭綠等色。石質堅硬素雅,色澤美觀。更奇的是擊之靈壁石做的磐。“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秀潤四時嵐崗翠,寶落世間何巍巍”,這是一首宋代人讚美靈壁石的詩。靈壁石之美為古今名人喜愛,至今仍是藏石愛好者蒐集的對象。目前故宮、孔廟保留的編磬都是產自靈壁。
靈璧石具有獨特的魅力:
一是無論大小,天然成型,千姿萬態,並具備了“皺、瘦、漏、透”諸要件,意境悠遠;
二是靈璧石的肌膚往往巉岩嶙峋、溝壑交錯,粗獷雄渾、氣韻蒼古,紋理十分豐富,韻味十足。
三是色澤以黑、褐黃、灰為主,間有白色、暗紅、五彩、黑質白章……不僅多姿而且多彩。
四是“玉振金聲”的音質,輕擊微扣,都可發出琤琮之聲,餘韻悠長。
[編輯本段]靈璧石收藏投資指南
有著“天下第一石”美譽的靈璧石,集質、聲、形、色諸美為一身,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來公認的賞石瑰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歷史悠久的靈璧石收藏迎來了新一輪高潮。隨著人們生活質
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尋石、藏石、賞石的行列,收藏隊伍和市場規模蔚為壯觀。
靈璧石的獨特魅力
靈璧石主要產於安徽省靈璧縣境內。《靈璧志略》記載:“靈璧有七十峰,產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靈秀,石皆如璧。”
在靈璧所產的諸多石種中,揚名最早的是被稱為“八音石”的磬石,《禹貢》中就有“泗濱浮磬”的記載,是我國古代的石質樂器--磬的首選材料。而收藏意義上的靈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隨著收藏的不斷發展,靈璧石作為賞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斷豐富,逐步包含了紋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靈璧等。
靈璧石的收藏和賞玩稱得上是盛名久享。自古以來,有名的藏石家無不藏有靈璧珍品,有文獻記載的就有蘇軾的“小蓬萊”、范成大的“小峨嵋”、趙孟頫的“五老峰”。風流帝王李煜鍾愛“靈璧研山”,宋徽宗還為常常把玩的一株靈璧小峰,題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鐫於峰側,並鈐御印。南宋《雲林石譜》上記載石品116種,靈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寫《長物志》,也有“石以靈璧為上”的評判。明朝王守謙《靈璧石考》一文稱:“海內王元美(世貞)之祗園、董元宰(其昌)之戲鴻堂、朱蘭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萬鍾)之勺園、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蓮生之香醉居、劉際明之吾石齋、劉人龍之夢覺軒、彭政之嗇室,清玩充斥,而皆以靈璧石作供。”之所以受到諸多名士如此鍾愛,是因為靈璧石具有獨特的魅力:一是無論大小,天然成型,千姿萬態,並具備了“皺、瘦、漏、透”諸要件,意境悠遠;二是靈璧石的肌膚往往巉岩嶙峋、溝壑交錯,粗獷雄渾、氣韻蒼古,紋理十分豐富,韻味十足。三是色澤以黑、褐黃、灰為主,間有白色、暗紅、五彩、黑質白章……不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聲”的音質,輕擊微扣,都可發出琤琮之聲,餘韻悠長。
靈璧石的收藏市場
中國靈璧石,因出產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而得名,在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約8一4.4億年)經過呂梁構造運動,藻類植物大量生長,在海相沉積作用下,發育成為近各類靈璧石礦體,形成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石,在印支構造運動後,地產發生褶皺和斷裂,在燕山構造運動中伴有火山岩噴發運動,出現岩漿岩地質,形成最負盛名的靈璧石。
歷史上對靈璧石曾有兩次較大規模的開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後期,先是當地人士採石築園,或為清供,經蘇軾、米芾等稱揚,名聲愈噪,直到徽宗修築艮岳石,達到高潮。
此後即少有人問津。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萬曆年間。王守謙稱:“國朝垂二百六十餘年,寥寥無聞,即問之士著者,亦竟不知靈璧石為何物。”萬曆三十七年,御史張鴻來靈璧覓石,於雨後在山澗溝壑中採得幾方,以此為端,開始了又一輪發坑取石的熱潮,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謙甚至擔心在過量的採掘中,當地的靈璧石將成“廣陵散”。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新一輪收藏熱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三次。1990年以後,國內大城市和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有實力的收藏家,慕名前往靈璧石的主要產地--靈璧縣魚溝鎮等地,尋覓、挖掘、收購靈璧石。在產地,當時一件上品的石頭,價格不過數十元、上百元,但稍加整理運往外地往往就增值十倍百倍;1994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的一件45厘米高的靈璧石拍品,成交價達到6.8萬美金……市場價值的飆升極大地刺激了靈璧石的收藏和開掘,當地民眾視採石為致富途徑,紛紛挖地覓石。由於靈璧石多產於地下深處,濫采亂挖不僅造成了靈璧石資源的盲目流失,而且對大量農田造成了破壞。宿州市政府於2004年9月1日實施了《靈璧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對管理體制、開採經營、保護利用、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做出具體規定,靈璧縣依據這一地方法規加大了管理力度,規範開採行為。
按照收藏市場規律,藏品的市場價值往往由其文化價值和供給情況所決定。靈璧石具備的天然藝術品唯一性和資源不可再生性,也就具有了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間。由於存世的“老靈璧”多是體量巨大的園林景觀,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宮、開封大相國寺、蘇州網師園等名勝之地,能夠上市的“老靈璧”十分罕見。因此,現代靈璧石精品價格不斷飈升。有藏友五六年前以幾十元收購的一件名為“妙筆生花”的小件靈璧石,今年初轉讓出售的價格是1萬多元;至於一些體量更大、造型更好的靈璧石,從最初的幾十元、幾百元收進到幾萬元、幾十萬元轉手,市場上早已是屢見不鮮。靈璧石的收藏交易,除了散見於一些拍賣活動和奇石展會、賞石店面外,主要集中在安徽靈璧和江蘇徐州等地,尤其是靈璧縣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中國磬石坊國際交易中心、為代表的靈璧石市場十分規範和繁榮。記者實地採訪時看到,中國磬石坊國際交易中心近5000平方米的大廳里,展示著1000多件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靈璧石,價位從幾百元到幾百萬元不等。這裡為進場交易的靈璧石提供專家鑑定,提供鑑定證書,採取專家評估定價和賣主標定最低價兩種形式,為買賣雙方提供誠信、公平的交易平台。交易中心還進行網上展示、交易,最大限度地方便收藏者。
靈璧石的收藏常識
靈璧石的分類過去一直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法,給藏友收藏帶來了諸多麻煩。2004年,靈璧縣人民政府舉辦首屆中國靈璧石文化節期間,賞石專家鄭錦之先生在主編《中國靈璧石精品薈萃》時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據《中國靈璧石精品薈萃》的分類,按體量大小,分為園林石、廳堂石、案頭石和把玩石;按質量分為紋石、磬石、五色石和其他品類;按形象分為景觀石、象形石、禪意石等。上述分類中,除園林石因為體量的因素,一般藏友很少涉足外,其他都可以根據喜好作為收藏對象。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靈璧石收藏中的文化因素十分重要,一件藏品不僅要有好的品相,還要有點石成金的“命名”和相得益彰的“配座”。目前藏市中,揀品相之“漏”已經很難,但是高人一籌的文化素養往往可以在藏品的“命名”和“配座”上,收穫意外之喜。
與其他熱門收藏一樣,靈璧石收藏也存在著造假作偽現象。造假者常常對自然形成的石頭採用切割打磨拋光、鑽孔鑲嵌、燒烤塗油等手法。專家指出,由於靈璧石硬度高,檢驗時可以用利刃輕輕削刮石之底座,刮出石屑即為假靈璧;靈璧石黑中映白的條紋清晰而眾多,也是一種簡便分辨標準。另外,選擇象形石,要注意觀察象形的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與主體渾然一體,有否有膠粘痕跡。至於用電鑽電銼斧鑿、切面、鋸底後,再用細砂磨、鹽酸漬來處理的作偽手法,則需要專家進行鑑別了。

磬石坊集團文化產業靈璧石歷史介紹

靈璧奇石是中華民族燦爛藝術文化中的瑰寶,形成於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9億年),她涵蓋了“形體、質地、色彩、紋理、光澤、音韻”六大美學要素,集“皺、漏、瘦、透、傴、懸、清、醜、奇、秀、險、幽”十二觀賞靚點於一體,因此曾被乾隆帝譽為“天下第一石”!靈璧石美在自然,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石質堅韌、流光溢彩,其人物鳥獸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其峰巒洞壑殫奇盡怪、岩岫奇巧,故而永葆天趣,美玉莫競,為文窗清供及園林疊山之冠。賞之如觀一世界、感一亘古、視一山河、悟一乾坤,雄壯中見綺麗、博遠中有幽美,使人進入奇中見美的玄妙境地。靈璧石也可呈現“一拳之小當千仞之高,片掌之大體百里之回”的意境,內溫佛學禪意,引發人們心石交融,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進而深感大自然的無限妙趣和民族文化內涵的博大精深。歷代王公貴族、高人雅士均視靈璧石為珍寶而掇取收藏,故宋代詩人方岩之膾贊:“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此句遂成千古絕唱!其極為珍貴,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一、靈璧磐石的形成
在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9億年)期間,經過呂梁構造運動,海水漫及靈璧縣境內,靈璧成為淺海之海濱。此間原先藻類植物大量繁殖生長,形成礁體,在海相沉積相互作用下礁石發育成今天各類靈璧石礦體。在震旦系構造上沉積並形成了震旦系——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石。進入古生代(距今約4-2.3億年)經過加里東構造運動,地殼抬升為陸地後經華力西構造運動又下沉為淺海瀉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約2億年),經印支構造運動靈璧一帶才隆起為陸地,海水從此銷聲匿跡。在印支結構運動期間,靈璧境內地層發生了褶皺和斷裂。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又發生了燕山構造運動,伴有火山岩噴發活動,出現了岩漿岩地質。進入新生代(距今大約1.2千萬年),在石灰岩瀉蝕地區沉積了第三紀地層。近900萬年形成了第四紀沖積平原地層。由此觀之,我們今天所見的靈璧石,其形成期最長者距今約8億年,最短亦在900萬年之久,可謂天地之悠悠,自然之造化。在地殼各類運動中由於具有發聲的金屬(銅或鐵)溶於碳酸鹽溶液中成礦,故靈璧石音韻獨特,或如銅鐘混響,或清脆金麗。
二、靈璧石小史
據史記記載,商代即以靈璧石制罄,以供大型禮儀活動演奏之用。早在《尚書·禹貢》中就有徐州上貢“泗濱浮磬”的記錄,同時也有“泗濱美石”之說,《尚書·傳》也記載“泗水涯中見石,可以為罄”即靈璧石。北宋年間靈璧石被列為貢品向朝廷進奉;明洪武年間曾以靈璧石制罄遍賜名府文廟。古書《呂氏春秋》、《雲林石譜》、《研山銘》、《長物志》、《洞天清錄集》、《靈璧石賦》、《卻璧銘》、《研山歌》、《後周書》、《揮塵錄》、《靈璧香山》、《宋史》上皆有靈璧石之記載。近年來由於賞石文化的繁榮發展,靈璧石更是聲名鵲起、享譽海內外,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廣大愛石者垂青!
三、歷代名人與靈璧石
靈璧奇石,靈性十足,傳說能鎮宅趨吉、祈福納祥,取“石(時)來運轉之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酷愛靈璧石,常對靈璧石鑑賞賦詩。五代南唐後主李煜廣搜天下佳石制硯,置硯務官開發靈璧硯山,獲一方絕硯,上有三十六峰,天生硯池,即可硯墨實用,又可清供觀賞,後主愛之如寶。後來這枚硯山被宋代大書畫家米芾所得,又被評硯家蘇仲恭相中,以丹陽大宅換硯,米芾由此輕落一處房產。米芾是我國有名的石癖,他在漣水(今江蘇漣水)任職,因地近靈璧,故蓄石甚豐,他公事少做,頑石如痴如醉,而每日癲狂拜石,據南宋費《梁溪漫志》載:米 守濡須城時,聞河旁有怪石,令人移至州衙賞玩,見石形狀怪異,甚感驚奇,命設席拜於庭下曰:“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米芾焚香拜石的情境,令人忍俊不禁,傳為一段佳話!

磬石坊藝術品投資集團經營範圍

靈璧石樂器

安徽靈璧磬石樂器已研製成功,已申請國家專利。
省科技廳獲悉,用靈璧磬石製作的傳統民族樂器研製成功,並於近日申請了國家專利。
靈璧磬石是中華四大觀賞石,其造型千姿百態,被國內外石藝界譽為“天下第一石”。由於石頭本身在共振性能上的差異,先人們從未用它製作過輕聲樂器。在《尚書.禮記》中曾有皇家採石制磬的記載,當時靈璧石只是用於打擊樂器,至於用靈璧石製作石質二胡、笛子、中阮等吹奏、彈唱樂器,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至今從未聽說。這次,靈璧縣劇團同磬石坊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原研發工廠:靈峰工藝廠)合作,歷時一年研發出來的磬石二胡、磬石笛子、改良磬石琴、磬石中阮等系列磬石樂器,填補了中國民樂史上的空白。據了解,與傳統材料製作的樂器相比,用靈璧磬石製作的二胡、笛子、中阮等,不僅外觀古樸典雅、質感強烈,而且具有天然石質獨有的厚重音質,柔美動聽,既可用於獨奏,也可用於樂團合奏,是集藝術賞析、收藏、實用於一身的珍品。

園林石

園林石,無石不成園,石頭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基本的造園要素之一,正是因為具備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髮能力,從而也成為園林意境營造的最佳要素。它既是古典園林的工程建築材料,也是重要的造景材料、裝飾材料。通過建築與造景又在園境營造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古代造園家通過對石頭的巧妙利用和設定體現出中國園林獨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營造出了獨具華夏審美特色的園林意境。

藝術特性

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是重視藝術意境的創造。古典園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築物的美,而是藝術意境之美。因此,園林意境的創造和欣賞就成了園林美學的中心內容。在美學上園境和詩境、畫境是共通的,有共同之處。這共同之處就是“境生於象外”。“詩境、畫境都不是局限於有限的物象,而是在有限中見出無限。同樣,園林的意境,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物象,不是孤立的一座建築,不是有限的一片風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葉朗)這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能使孤立、靜止的物象生動豐富起來,給予遊覽者更充分的美的感受,並能激發觀賞者心靈意趣的釋放,喚起審美邈思,促成意偕境生。 詩歌、繪畫的意境是藉助於語言或線條、色彩構成的。而園林的意境則要藉助實物來構成。以具體的實物來營造意境容易產生滯礙於物的弊端,妨礙了意境中虛靈之氣的生髮,限制了“境生於象外”的自由。所以就要尋找一種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造園要素。它既是具體之物,可以構置實有的園林空間,又兼具藝術符號的靈動抽象,富於意義的闡發空間。能夠以有形溝通無形,從有限跨越無限,創造出於“境生於象外”的意境空間。 園林石就是具備以上特性的造園材料。
石在意境營造中的實用

綜述

石在具體的意境營造過程中,其作用可分兩方面:實用和虛用。“實用”是指“石”在具體的園林環境中,依憑其物質形態所起的造景功能。這主要是指石在“意境”中作為審美客體的功用。“虛用”是由於“石”本身所具有的隱喻意義在審美主體身上引發的聯想和意義生成。實用依憑著石的物質屬性及物態形式,重於實境的建設。虛用闡發了寄寓在“石”身上抽象的文化含義以及由此引發的審美遐思,重於虛境中“意”的營造。意境之“境”包括兩個部分:“象”和“象外之象”。“象”就是實境,“象外之象”就是虛境。虛境與實境看似兩個部分,但一到藝術表現時,功夫全要落實到對實境的營構上。“石”在意境營造中的實用就是利用石頭來為園造景,營構實境,為生成意境創造物質環境。

營構縮微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以自然寫意山水園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骨架,是園景營造的重點。所以古典園林中最重要的境就是“山景”。自然界奇峰疊岫、崇山深壑,高逾萬仞、綿延千里,自然不可能真的搬到園子中來。中國古代造園家就取法山水畫“咫尺萬里”的寫意手段,堆土
疊石,模寫山川,對空間進行自由的收縮。“造園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紋理、質感的天然石,在園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風格各異的假山,喚起人們對崇山峻岭的聯想,使人們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群山之中”,(周武忠)應目會心,神遊山川。所以,疊石為假山就成為古代園林中最具特色和最富表現力的園景形象,堆疊假山也成了“石”在古代園林中營造園景最主要的用途。

分景隔景和借景

通過對石景巧妙的空間安排來組織空間,擴大空間,豐富游賞者的審美感受,營造出“虛實相生”的意境生成空間。石在此既是景觀,又是空間布局的手段,一舉兩得。通過對“石”的巧妙設定,使得本來一覽無遺的有限空間曲折迂迴,趣味橫生。增加了景色的層次,使景觀意趣多樣化,擴大了觀賞者心理上的空間感受。

鐫文刻石

為園境點題立意,表現園林的藝術意境。中國園林追求詩情畫意,園林的意境不單是通過山石、草木、池沼、亭榭等物質形態的景觀顯現出來。園林內的匾額、碑刻、對聯,如同花木竹石一樣也是組成園景、創造意境的重要因素。中國園林運用這些文化符號“來點景、立意,表現園林的藝術境界,引導人們獲得園林意境美的享受”,(周武忠)詩文、書法、題額不單營造了古樸典雅的氣氛,更起了烘托園境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石頭在中國園林中是鐫刻詩文、題寫碑額的重要載體。石的天然質樸的外形、質感和漢字書法富有動感畫意的線條的有機結合,本身就寓意了人力和自然的統一,體現著中國園林的審美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整個園林猶如一幅寫意山水,鐫刻詩文的碑石就是這幅立體繪畫上的邊款、印章,是園林整體有機的一部分。

修築景觀建築和輔助設施

此時它們既是工程上的實用建材,也是營造園林意境的裝飾要素。明代傑出的造園理論家計成在《園冶》中說:“園林砌路,堆小亂石砌如榴子者,堅固而雅致,曲折高卑,從山攝壑,惟斯如一”,“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湖古削鋪,波紋洶湧……路徑尋常,階除脫俗”,以天然石塊砌就的園徑能造成一種令人脫俗的清雅意境,所以他總結道“花環窄路偏宜石”。石材出於自然神工,它的質地、顏色、紋理、質感非人力所能及,最具自然造化的天然意趣。陳從周在談及施工用石時也說“冰裂紋鋪地取青石及黃石,雅潔易自由拼合”,以它為料鋪砌路面,既堅固不易受損,又具天然質感紋理,一派純樸天趣,可以很好地促成意境生成。所以園林建築上套用這些天然石料,大多是按需粗刻成形,很少精雕細刻,不粉飾不塗圬,以露出天然的質地、紋理、色彩,求的就是人工中透出自然的韻味。這正是“天人合一”觀念在園林材料使用上的體現。

園林選石講究瘦漏皺透

這種不規則、不對稱的奇形怪狀,不僅表現了變動不居、石無定相的天趣,更包含著勃勃的自然生機。靜態中內含著動態,無生命中蘊含了有生命。“坐對石峰,透漏具備,而皴法之明快,線條之飛俊,雖靜尤動”。(陳從周)這種“自然之文”的動人形式使得“瘦漏生奇,靈瓏安巧”(計成)。單塊賞石也可成為園林一景。有的園子狹小侷促,堆不下假山,就選擇一兩塊奇石立於池畔花間,檐下樹旁,甚至陳於窗前桌畔,用作案頭清供,石形巍峨,也可作丘壑煙嵐之想。“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時時坐臥其旁,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李漁)。園中陳設的觀賞石,多是石形奇特,以單取勝,單塊特置,大小不拘。在設定這些單塊賞石時要根據它的體量大小,形貌特點,因地制宜地配置它周圍的空間環境。大者數丈,須繞行仰視,像蘇州的瑞雲峰、冠雲峰,上海的玉玲瓏等,體量都很大,就必須設定在空闊顯豁的空間,方能充分展示出它的美來。小者寸余,俯首諦視,方見其妙,就要設定相應的小環境來襯托它。至小者,甚至可以置於盆中,用作盆景,此時盆即園,石即山,數莖寸草即成茂林。
緣石而生的這些有形之景為意境生成構築了具體的物質環境,提供了意趣生髮、意境營造的審美對象和空間,但這僅僅是意境生成的物質基礎。客觀物景是否內涵著生動意趣和深厚意蘊,並且能否被體悟、被感發出來是意境生成的第二個條件。這被集中體現在“石”的虛用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