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石結構古建築維修技術

磚石牆維修技術 磚塔維修 磚地面維修

磚石結構古建築維修技術

正文

磚石結構古建築有城牆、城台、磚石塔、拱券、磚牆、磚石地面等多種型制,其維修技術各不相同。
磚石牆維修技術 磚石牆一般都起圍護作用,牆體破壞大致有地震力或其他外力造成的歪閃、開裂、酥鹼、凍融破壞和大氣污染造成的腐蝕、拱脹、空鼓、倒塌等情況。維修以前,應先對牆體的構造型制進行詳細觀察,測量牆體的斷面尺寸,磚的尺寸,牆的砌法,磚的排法及縫的厚度,檢測磚和灰漿的標號,填寫記錄表,勾出大樣,照相併記錄牆內的構造情況。拆砌前還要對古建築進行嚴格檢查,出現木結構變形、外力施於牆上等現象時要先支頂加固。
砌牆原則是按原制復原,砌時要分中掛線,型制有清水和混水兩種。清水牆有滿鋪滿砌、磨磚對縫,淌白絲縫、虎皮牆、花牆等。磚砌牆要求橫平豎直,牆面磚縫、磚的擺法及勾縫式樣都按原制。
花牆維修 花牆和女兒牆的磚雕破壞嚴重的可用制模複製,或重新雕塑,破壞不嚴重的可用粘接劑粘接,牆面剔補可將腐朽磚剔除,用砍磨相同尺寸的磚補上,里側丁頭用砂漿與牆體粘牢,外縫仍用原灰勾抹。因溫度或地基沉降等原因造成的開裂,不嚴重的可用灌漿辦法解決,如地基變形嚴重出現歪閃、空鼓等情況,可局部拆砌。
混水牆的外表面可稍粗糙一些。但要注意壓縫連線,整體要橫平豎直,中軸線要居中。
拱券結構古建築維修 拱券結構廣泛用在橋樑、城門洞、陵寢、門窗過梁等建築物上,構造形成有半圓形、弧形和平拱形,其破壞情況大多在支座部位上側開裂、拱中的下部開裂或者是剪斷錯位。對於較簡單的前種開裂可進行灌漿,如券磚被擠碎,整體還保持原來形狀可進行局部抽換。
磚塔維修 磚塔屬於高柔建築,破壞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因地震或雷擊作用劈裂,有的因地基不均勻沉陷傾斜,有的因年久表面風化剝蝕。維修時根據破壞情況和殘破塔體的危險程度,做好臨時加固處理。一般用鋼板箍或鋼條箍,箍與塔身接觸處,用軟木板或麻布墊牢,以免損壞塔體上的浮雕。然後進行測量、繪圖,查明磚的尺寸及強度,燒制新磚。根據測繪勘察中看到的破壞情況,結合當地地震、雷電、環境污染、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研究古塔遭到破壞的可能因素,校核塔的整體穩定性,計算各截面對破壞外力的抵抗能力,來確定加固方案。方法大體有加固地基,加固塔身,加擋土牆,圍樁連牆,圈樑或加鋼箍,配縱向筋、錨桿技術、壓力灌漿等。以上方法都無效時可部分拆除重砌。維修回砌時要注意找出中心,嚴格對中。拆砌或補砌完成後,表面應塗防水有機矽封護
磚地面維修 磚地面在拆修前要先進行編號、繪圖。砍磨添配磚塊。揭除細墁,步驟是:拆除舊有磚地及灰土,素土夯實,三七灰土一步;房間周圍抄平定線,跟線鋪泥(乾硬些),按原樣墁磚,用木錘或橡皮錘拍打找平,對縫無誤後再揭下磚塊,重新鋪墁,底灑白灰漿,鋪磚時磚縫處抹油灰,用錘重新拍打找平順縫,用竹片將多餘油灰去掉,再用磨石找平。待地面乾透後,在地面磚上塗抹生桐油。粗墁磚不砍磨,以白灰砂子掃縫。全磚地面的表面潑黑礬水,用桐油塗刷浸泡,油灰勾縫也可打蠟,也可用聚胺脂塗刷,增加磚的耐磨性。室外地面可用砂子灰粗墁。
石作維修技術 石質結構有闕石橋、石塔、石窟寺及建築中石基座、石踏步、石樑枋、石柱、石礎、石拱券等多種,石質結構破壞有以下幾種情況:彎曲、剪下、撞擊所造成的斷裂,凍融破壞、大氣污染造成的腐蝕酥鹼以及使用中造成的破壞。梁枋斷裂,可更換,內部加一防腐蝕的鋼筋混凝土梁枋或經防腐處理的鋼樑枋,外部用假石樑枋遮擋,可考慮加鋼箍(斜縫),灌環氧樹脂粘結,其他非受力構件如果破壞體積大,可照原物形狀制好後,用錨桿錨固,為防風化、防腐蝕、防酥鹼,可用甲基矽樹脂塗刷封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