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郡[秦朝時期碭郡]

碭郡[秦朝時期碭郡]
碭郡[秦朝時期碭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碭郡(公元前225年—公元前202年),秦朝時在宋國舊地設定的一個郡。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國,因魏國東部有碭山,改大宋郡為碭郡 。轄睢陽縣、虞縣、蒙縣、襄邑、外黃縣、陳留縣、雍丘縣、大梁縣、濟陽縣、單父縣、栗縣、酇縣、芒縣、碭縣、譙縣等21個縣,郡治睢陽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 碭郡成為秦始皇滅六國前所設定的比較早的27個郡之一。至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個郡,碭郡仍為其一。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廢碭郡,建梁國。 碭郡的芒碭山是陳勝埋骨處,也是漢高祖劉邦的發跡之地,劉邦妻呂雉以及輔佐劉邦南征北戰的張耳、彭越、申屠嘉等均為碭郡人。

歷史沿革

秦朝郡縣圖 秦朝郡縣圖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國,因魏國東部的大宋郡內有碭山,而改置稱為碭郡, 治睢陽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

《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通‘壓’)之。”意思即是秦始皇東巡泰山時路過碭郡,指著芒碭山說了一句神秘的讖言:“東南有天子氣,日後必有帝王出。”他因此才繼續東巡,登上泰山頂,以壓住這裡的“王氣”。

公元前207年,楚懷王“以沛公劉邦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劉邦隱於芒碭山紫氣岩中,斬白蛇起義,建立漢朝。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廢碭郡,建梁國。

行政區劃

【碭郡所轄二十一縣】
◎郡治所 (郡首縣)睢陽縣治今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

蒙縣治今商丘市梁園區蒙縣故城
 虞縣治今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
 襄邑縣治今商丘市睢縣縣城
 栗縣治今商丘市夏邑縣縣城
 芒縣治今商丘市永城市北 
 碭縣治今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鎮

酇縣治今商丘市永城市酇城鎮

甾縣治今商丘市民權縣東北
 外黃縣 治今商丘市民權縣人和鎮
 雍丘縣治今開封市杞縣縣城
 陳留縣治今開封市祥符區陳留鎮

濟陽縣治今開封市蘭考縣東北
 大梁縣 治今開封市祥符區西

啟封縣治今開封市祥符區西南
 譙縣治今亳州市譙城區
 下邑縣治今宿州市碭山縣

單父縣治今菏澤市單縣

昌邑縣治今濟寧市巨野縣大謝集鎮

東緡縣治今濟寧市金鄉縣縣城

愛戚縣 治今濟寧市嘉祥縣南
(參考資料來源: )

文化傳說

楚漢之爭策源地 楚漢之爭策源地

漢高祖劉邦隱於芒碭山紫氣岩,斬白蛇起義。“秦將章邯從陳,別將司馬橺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劉邦率兵與秦軍在芒碭山大戰三日,收復碭城。而陳勝起義之後卻被車夫莊賈殺害,被埋葬於芒碭山主峰南側山腳下,該處存有陳勝的墓冢跟郭沫若手書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正是以這支部隊為基礎,劉邦受命西進,輕取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並建立大漢王朝。

神仙之地--芒碭山 神仙之地--芒碭山

西漢劉向的《列仙傳》記載了涓子、主柱在芒碭山成仙:“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隱芒碭山得道。”

《水經注》記載,名士琴高在芒碭山澤乘鯉魚成仙:“趙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術,浮游碭郡間二百餘年,後入碭水中取龍子,乘赤鯉魚出,人坐祠中,碭中有可萬人觀之,留月余,復入水也。”

文化遺址

●燧皇陵

● 炎帝朱襄氏陵

● 帝嚳陵

● 倉頡墓

● 伊尹墓

● 箕子冢

● 微子墓

● 孔子還鄉祠

● 孔子避雨處

● 莊周墓

陳勝墓

劉邦發跡地——芒碭山 劉邦發跡地——芒碭山

碭縣故城,位於今芒山鎮山城集,城牆尚存。現存夯筑北牆,西起書店院後40米處,東至芒山中學東北側,長890米,寬約300米,最高處2米,東、南、西城牆地上無存。城內有制陶,冶鐵遺址。據《商丘地區地名薈萃》《永城縣誌》載,碭縣故城遺址呈不規則四邊形,周長3450米。城內有校兵場遺址,地下1.5米處曾發掘出制陶、冶鐵、宰殺遺址多處,及房基、秦磚漢瓦、銅器、貨幣等,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價值。

碭郡名人

劉邦與呂雉 劉邦與呂雉

魏咎、魏豹、呂雉、酈食其 、酈商 、張耳 、陳餘 、彭越 、欒布 、申屠嘉 、灌嬰、陳平 、呂祿、呂產、張敖、張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