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鄉

碧玉鄉

碧玉鄉位於甘肅省通渭縣城東部,東鄰雞川鎮、西接平襄鎮、南鄰襄南鄉、北依隴陽鄉,鄉政府所駐地—新城距縣城16公里,平均海拔1660米。全鄉東西寬13公里,南北長16公里,總面積129.16平方公里,總土地面積105337畝。牛谷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地下水資源豐富;310國道和華雙公路貫穿境內6村31社,交通便利。現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1個鄉直單位,118個村民小組,4113戶,20432人,耕地面積9.23萬畝,人均4.4畝。2006年糧食總產量813萬公斤,人均398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548元。

基本信息

碧玉鄉碧玉鄉新農村建設
碧玉鄉位於甘肅省通渭縣城東部,東鄰雞川鎮、西接平襄鎮、南鄰襄南鄉、北依隴陽鄉,鄉政府所駐地—新城距縣城16公里,平均海拔1660米。全鄉東西寬13公里,南北長16公里,總面積129.16平方公里,總土地面積105337畝。牛谷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地下水資源豐富;310國道和華雙公路貫穿境內6村31社,交通便利。 現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1個鄉直單位,118個村民小組,4113戶,20432人,耕地面積9.23萬畝,人均4.4畝。2006年糧食總產量813萬公斤,人均398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548元。

概況

碧玉鄉碧玉鄉
全鄉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胡麻、油菜為主。近年來,蔬菜(主要是“七寸紅”大棚辣椒)、中藥材(主要是黨參、黃芪、柴胡板藍根)、特種苗木(主要是側柏、山杏、刺槐、山毛桃)、畜牧養殖(主要是魯西黃牛、小尾寒羊)等區域性特色產業已成為全鄉的幾大支柱產業。

黨委下屬支部20個,其中農村支部16個、機關支部(鄉政府、學區、中學、聯合支部)4個。現有黨員514名(女黨員72名),其中農民黨員387名。2006年新發展黨員23名,其中女黨員4名,農民黨員20名(女黨員3名)。 黨員年齡結構:35歲及以下107名,36—45歲70名,46歲以上337名。 黨員學歷結構:大專及以上24名,中專58名,高中81名,國中及以下351名。

全鄉共有各類學校16所,其中,獨立國中1所,完全國小15所,教職工213人,在校學生4113 名,中、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名列全縣前列。有鄉村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衛生院1所,有醫生14名,病床18張。廣電事業發展勢頭良好,16個村實現了村村通電視、通電話。

2007年,農業增加值達到20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900萬公斤,農民純收入達到1600元以上,農民生活水平由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轉變。

基本設施建設

碧玉鄉碧玉鄉
碧玉鄉以興修梯田為主的改善農業基本條件建設工程。碧玉鄉要按照“等高線、沿山轉、寬適度、長不限、大灣就勢、小灣取直”的要求,打破地界、組界、村界,實施整山、整流域的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的作用,採取“一事一議”的籌資辦法,機修老闆與村上籤契約,村上付款。其中1000畝以上的點5個(上岔灣點、張家灣點、野狐灣點、姚咀梁點、岳岔李家灣點),500畝以上的點6個(老虎灣點、南岔點、冉窯點、李川點、趙溝點、陽窪點),其餘各村都規劃了200畝以上的點。目前,已投入推土機30台,完成機修面積3000畝,力爭11月底全面完成實現梯田化鄉的目標任務。二是以集雨節灌為主的水利建設工程。堅持抓水興水,“天上水、地下水、地表水”三水齊抓,走“水、田、林、草、路”相互配套的旱作高效生態農業之路。要利用地形優勢,結合機修梯田,修建塘壩,增加灌溉面積;三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實施“綠色革命”,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大補植補造和管護力度,抓好偏遠陡坡地里6000畝紫花苜蓿草產業開發,使全鄉生態環境治理程度提高到30%;四是以增加糧食產量為主的地膜覆蓋工程。在石灘、新城、碧玉、雷岔等4村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玉米種植2500畝,涉及12社780戶。(秋覆膜700畝,頂凌覆膜1000畝,春覆膜800畝)。其中石灘示範點面積1500畝,涉及7社480戶。全膜覆蓋玉米比半膜的畝增產20%以上,秋覆膜最高產量可達625公斤。五是以農村“四通”(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鄉投入推土機4台,修通了碧玉至陳山、碧玉至朱川、李川至黑石頭、坡頭至玉關等鄉村、村社農路10條60餘公里,投入資金30餘萬元,養護道路16.1公里。韓岔至趙河通達工程投入資金21萬元,長6公里,現已全面竣工,通車使用。有線電視在擴大新城、碧玉兩村覆蓋面的同時,要延伸到雷岔等村。

實施“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建設,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即清理渠道淤泥、村莊垃圾和道路路障,改水、改道、改宅、改廁、改圈和推廣沼氣池、太陽灶,改善人居環境、改善生產條件、改變生活方式。在雷岔村景木岔社建成100戶沼氣的基礎上,今年在雷岔村又實施100戶。全村能源沼氣基本普及。力爭年內全鄉普及太陽灶。在加快“五改一池一灶”建設的同時,各村每月對道路路障、渠道淤泥、村莊垃圾徹底清理一次,大力改變村容村貌,為新農村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

投資42萬元的碧玉計生服務所已竣工,現都投入使用,投資80萬元的碧玉中學教學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即將交付使用。投入資金21萬元,長6公里的韓岔至趙河通達工程已全面竣工,通車使用。今年在雷岔村又實施100戶沼氣,現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農業發展

碧玉鄉碧玉鄉農業經濟

碧玉鄉位於通渭縣東部,距縣城16公里,總面積129.16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委員會,118個村民小組,4113戶,20432人,耕地面積9.23萬畝,人均4.4畝。碧玉鄉溝壑區自然條件十分嚴酷,年降水量250~450mm,分布不均,60%集中在7、8、9三個月。

碧玉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大力調整結構,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實現新突破”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全鄉“突出六個重點,搞好五大工程,建好五大基地”的總體工作思路,把調整結構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持早研究,早部署,早動員,早落實。

旱作農業項目是2007年省農牧廳、省財政廳下達的重點農技推廣項目。該項目通過給農戶每畝補貼27元的地膜來推動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栽培技術的示範。在2005——2006年鄉農技人員在我鄉新城、雷岔等村試驗,全膜覆蓋玉米比半膜的畝增產20%以上,2006年秋覆膜最高畝產可達625公斤,接近水地的產量水平。

為了擺脫旱地農業受制於水的困境,鄉上在全面推廣地膜半覆蓋栽培技術的同時,今年大力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該技術變地膜半覆蓋為全覆蓋壟溝栽培,變只在壟面覆膜為壟面、壟溝全覆膜,大大提高了雨水集流效果和保墒、增溫效果,從而達到增產、增收之目的。全膜玉米栽培比地膜半覆蓋栽培畝增產72公斤,增幅20%。該技術主要在石灘、新城、碧玉、雷岔等4個川區村推廣,涉及12社780戶,以種植玉米為主,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2500畝(秋覆膜700畝,頂凌覆膜1000畝,春覆膜800畝)。其中石灘示範點面積1500畝,涉及7社480戶。

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是乾旱地區最適宜的旱作農業技術,在今年連續4個月沒有降雨的情況下,全膜玉米長勢仍然十分良好,乾旱沒有對全膜玉米造成威脅。因為該技術具有保墒增溫、降水疊加、雨水富集、增產增收的特點,大旱之年,在其它作物絕收的情況下,全膜玉米成了唯一的產糧希望。

碧玉鄉還建設了洋芋栽培基地。引進培育良種,擴大洋芋種植面積,啟動完善銷售市場,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在南岔、朱川兩村建成2000畝洋芋良種繁育基地;其中南岔村推廣洋芋機械化耕作技術500畝。在雷岔、趙河、陽窪等村一帶建成2000畝洋芋種植示範帶,引進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等新品種380噸;確保新修梯田全部種植良種洋芋,並通過串換良種,健全鄉良種覆蓋率達到70%以上,並確保全鄉洋芋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二是建設蔬菜基地。以新城村無公害辣椒為品牌,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增加蔬菜品種,發展早熟甘藍蔬菜。蔬菜種植由新城村延伸到石灘、玉關、小河等川區村,年種植規模性蔬菜1000畝;三是建設育苗基地。小河村育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育苗面積,增加苗木品種。2007年,小河村育苗基地增加果樹、棗樹、槐樹等苗木品種,把小河育苗基地建成全鄉乃至全縣最大的苗木基地;四是建設草畜基地。最佳化畜種結構和畜禽結構,突出發展舍飼型、草食性養殖,使肉牛、肉雞、獺兔等特殊養殖達到一定的規模。在壯大雷岔草畜基地的同時,在趙溝、南岔等村新增優質牧草6000畝,使全鄉草畜產業不斷壯大。五是建設藥材基地。在分散種植的基礎上,適當集中連片,壯大規模。在小河、玉關、雷岔、朱川等村沿線,建成藥材種植示範基地,逐年向其他村輻射,使全鄉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

勞務產業

碧玉鄉碧玉鄉
抓好勞務經濟,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緊盯農民增收,打造“建築、輕紡、家政、保全”四大勞務品牌,使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碧玉鄉培訓並組織輸出勞務工輸出50人。目前,全鄉共輸出勞務共5091人(次),其中政府組織輸出共420人(次),自謀輸出4671人(次)。在勞務工及赴疆拾花工的組織上,鄉上加大組織力度,實行勞務抗旱和勞務抗災,將旱情和災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強化政策宣傳,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要繼續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設”的方針,以改善投資環境,建設現代化集鎮為目標,強化政策宣傳,加快建設步伐,有效改善鄉容鄉貌,促進第三產業的繁榮。

計畫生育工作

碧玉鄉碧玉鄉
全鄉按照《通渭縣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利益導向機制實施方案》和《通渭縣關於惠民政策中進一步體現人口計畫生育利益導向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結合鄉實際情況,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倡導婚育轉風,轉變婚育觀念為主,全面控制人口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了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農村獨生子女領證戶和二女結紮戶落實了優先優惠政策,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成才工程

近三年來,全鄉落實“兩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免除課本費、學雜費、補助寄宿費)9戶15人總計1650餘元,其中享受中考加分1人,考入中專後補助2人,補助資金1200元。同時充分體現和加強了對“兩戶”子女的義務培養,並在勞務輸出時優先給予照顧。

2、小康工程

至8月份,全鄉落實二女結紮戶53戶,辦理養老保險46戶4.6萬元,辦理養老儲蓄23戶2.3萬元,一次性獎勵28戶7.2萬元。其中當年二女戶結紮18戶,辦理養老保險12戶1.2萬元,一次性獎勵12戶3.6萬元,(其中當年出生當年結紮9戶,辦理養老保險0.8萬元,一次性獎勵2.4萬元,獎勵雙缸洗衣機8台,獎勵21英寸彩色電視機9台)。累計獨生子女領證戶為26人,辦理養老保險26人0.26萬元,一次性獎勵26人0. 26萬元,其中當年辦理獨生子女領證戶11戶,辦理養老保險1.1萬元,一次性獎勵1.1萬元;落實獨生子女領證戶每月10元獎勵費1.25萬元。實施獎勵救助6戶0.6萬元,其中當年1戶0.1萬元;在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沼氣池建設、人畜欽水及其它惠農項目中優先落實“兩戶”78戶3.4萬元。

3、夕陽工程

落實60周歲以上符合條件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6戶13人0.78萬元,其中當年1戶2人0.12萬元。

發展思路

碧玉鄉碧玉鄉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縣上“兩個堅持不懈,八個新突破”的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農村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突出六個重點,搞好五大工程,建好五大基地”的總體工作思路(“六個重點”即: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勞務經濟,小城鎮建設,人居環境建設和項目建設;“五大工程”即:以興修梯田為主的改善農業基本條件建設工程,以集雨節灌為主的水利建設工程,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以增加糧食產量為主的地膜覆蓋工程,以農村“四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五大基地”即:建設洋芋栽培基地,建設蔬菜基地,建設育苗基地,建設草畜基地,建設藥材基地。),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推進全鄉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民政工作上,全鄉共95戶409人,占總人口的2%,年補助金額53760元,月人均補助10.95元。城市低保,全鄉共31戶44人,月保障金額3935元,人均89.43元。五保戶,全鄉共69戶101人,年補助金額40400元,人均400元。大病救助,全鄉共73名,救助總金額125562元,人均1720元。

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工作上,2007年共發放糧食直補資金281792.58元,戶均69.02元,畝均3.09元,人均13.79元。2007年共發放農資綜合補貼892607.44元,戶均218.62元,畝均9.80元,人均43.69元。2007年農機具購置補貼共2800元。購置山地微耕機2台,總資金11750元,財政補貼2800元,自籌9100元。

改善生態環境工作上,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縣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生態立縣”戰略,全面建設山川秀美的特色經濟強鄉,把面山綠化、荒山造林補植補造、退耕還林補植補造相結合,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其中荒山造林補植補造699畝,栽植苗木31200株;退耕還林補植補造300畝,栽植苗木13900株;面山綠化200畝,栽植苗木11000株。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上,堅持“打防並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各項措施。突出嚴打整治鬥爭這一重點,鞏固“無毒鄉”的成果,堅持“四禁”並舉,預防為主,全民參與,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爭創治安良好鄉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社會治安穩定,建立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精神文明建設上,以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為著眼點,倡揚真善美,懲貶假惡醜,在全社會努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公民的道德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名稱由來

通渭縣城東20—30里之狹長地帶,地形獨特,是東西走向狹長水川谷地;南北寬約5—10里,四山為固,石峰險峻。從開闊地李家坪一帶(上、下店子及老城、新城)發掘的出土文物及史籍看,伏羲後裔古人類很早即在此一帶生息,其地牛谷河北崖、牛洛河以東、雷岔河以西、王岔河以南的開闊區域築有幾城,刀斧剁成,懸於峭壁,形成關口,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險。史載自周以來羌戎即據其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隴西郡,轄襄戎邑。雖屬秦轄,但具有一定自治性。至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為漢所平,襄戎國歿,平襄縣立。此前襄戎邑據天險之要,練精兵之術,與秦漢多有交鋒,均為所勝。當地盛傳有國王女碧玉督戰守關,智武曾稱雄一時,後封碧王為公主,褒其品節如玉之純堅也。此說可信,否則地謂碧玉,為不可解。
另外,在歷史的演進中,漢字的音義常有變化的情況。“信口開合”是指不假思索,率意講話。而《紅樓夢》中卻說:“劉姥姥是信口開合。情哥哥偏尋根究底。”用河字本義,此言實不可理解;這種現象也見於對少數民族的地名描寫。月支,古西域國名,地處河西,故稱北邊山月支為胭脂山。因語音相同,後人書寫直寫為胭脂山了。
宋神宗元豐四年,李憲復陷西夏蘭州後為防禦築蘭州東西兩關,又於更西筑西關堡(即今西固城);東20里築東關堡,原稱恭噶關,亦稱鞏哥關,此為吐蕃占領時譯音用語。元豐六年改稱東關堡。關、崗,一聲之轉,即今之東崗鎮。城與堡中為鞏心堡,訛而為拱星墩。西夏不斷反攻,不斷被擊敗。為確保蘭州安全,於黃河北築金城關。
通渭西南部一鎮,即紅軍長征路過榜羅會議其地,榜羅二字之名與字義不涉,唯其音譯以記其吐蕃的族名而已。甘谷北有盆地名大石,此地全為黃土,考其名實為吐蕃一族音譯名而致。

歷史考究

通渭縣碧玉鄉碧玉村的歷史非常悠久,現保存有李家坪新石器時代和碧玉關原西羌襄戎國,天水地區(天水郡),通渭縣(平襄縣),碧玉關所在地古城遺址,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是古代軍事要地.伏羲和古人類在此地長期生活並形成部落,此部落是周邊各地區的頭領部落.周朝時代(公元前700年),西羌(西戎)民族在此地建立了襄戎國,(後漢書卷五 孝安帝紀 第五 征西校尉任尚與先零羌戰於平襄,尚軍敗績.注:平襄,縣,屬天水郡,故襄戎邑也.)在當地(現李家坪新石器時代遺址和上,下店子,背瓦山,野彎,原咀山)依自然險要地勢修建了萬畝城池,城池的前後左右有四條河流緊緊將城池圍在中間,南以牛谷河為界,西以牛洛河為界,東以雷岔河為界,北以王岔河為界.河水把城池周圍的山體沖刷成如刀劈式的百米懸崖,城牆就建在懸崖之上.在城東七里的峽口修建了關口城池.委派襄戎國公主碧玉守關,以碧玉公主的名字命名城池南部為碧玉關(關內建有兩個堡子,兩個堡子也有內外城牆,東堡子內有水井,要上城池中心李家坪只能從東堡子進入,然後順著東城牆頂到達李家坪),上下店子遙相呼應,碧玉公主就住在東堡子里.城東七里的峽口小城池為玉關.在城池的四周全是森林大山,老虎怪獸曾出不群,四個通道中有兩個通道只能容一人行走,如牛谷河上游的石峽小道和牛洛河的小道,都是在半山腰鑿成的,很好把守;城池的東邊峽谷通道中有玉關,在東北方向有虎關,虎關的東北山下是雞川,建有上,下店城池,雞川的東南角老虎山上建有雞關,雞關與玉關相連,四周各山頂還設有碉堡哨
卡,把通往老虎山和碧玉關的道路堵得嚴嚴實實.所以,人稱閉門關,關下(音ha,里的意思),傳說飛鳥難過閉門關.秦王朝西征時多次攻城也沒有攻下碧玉城池,於是頓兵秦安
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漢朝血戰碧玉關,襄戎國大敗,漢終得城池.漢武帝因平定襄戎國萬分高興,遂在碧玉關設立了平襄縣(現通渭縣的前身)和天水郡(現天水地區的前身).(後漢書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注〔五〕 平襄,縣名,屬天水郡,故城在今秦州伏羌縣(現甘谷縣)西北.王莽改天水郡曰鎮戎郡,守曰大尹.)據班固-->漢書-->●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史記: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鎮戎.明帝改曰漢陽.戶六萬三百七十,口二十六萬一千三百四十八.縣十六:平襄,莽曰平相.街泉,戎 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開,綿諸道,阿陽,略陽道,冀,《禹貢》朱圄山在縣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勇士,屬國都尉治滿福.莽曰紀德.成紀,清水,莽曰識睦.奉捷,隴,豲道,騎都尉治密艾亭.蘭乾.莽曰蘭盾.天水地名因碧玉關城南七里(現郭價岔)有天水(甜水)湖而得名.(清人顧祖禹的《讀史書輿紀要》卷59雲:"天水湖,在州南七里.《秦州記》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此湖水由泉眼供水,與雨水一樣很甜,做豆腐只能用此水,其他水都做不成豆腐,所以過去的人都稱它為天水湖,也稱甜水湖.現已成為小溪,人們還在用它做豆腐和熬茶.公元九年王莽篡位後,天水郡改名鎮戎郡,由大尹(官名)李育守關.此後戰爭一直連綿不斷.公元23年,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成紀人(今天水人)隗崔(隗囂,字季孟),隗義,上邽楊廣,冀人周宗同起兵以應漢,眾數千人,攻平襄,殺莽鎮戎大尹李育.隗囂派遣使者聘請平襄人方望擔任軍師.方望建議隗囂,在平襄東郊興建漢高祖劉邦祭廟.己巳(二十二日),祭祀漢高祖,太宗,世宗,隗囂等都稱臣執事,殺馬盟誓,同心合力輔佐劉姓皇族.向各郡,各封國傳遞文告,聲討王莽罪行.統率軍隊十萬,擊殺雍州牧陳慶,安定大尹王向.然後,分別派出將領,攻打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全部攻克.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即公元74年,天水郡(碧玉關)又被西戎首領滇零占領.天水郡移至漢陽,更名為漢陽郡,後又更名為天水郡.孝殤皇帝永初二年(己酉,公元108年)征西校尉任尚副,將五營及三河,三輔,汝南,南陽,潁川,太原,上黨兵合五萬人,屯漢陽.第二年冬,鄧騭使任尚及從事中郎河內司馬鈞率諸郡兵,與滇零等數萬人戰於平襄,尚軍大敗,死者八千餘人,羌眾遂大盛,朝廷不能制.湟中諸縣,粟石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而轉運難劇.十一月,辛酉,詔鄧騭還師,留任尚屯漢陽為諸軍節度.遣使迎拜騭為大將軍.既至,使大鴻臚親迎,中常侍郊勞,王,主以下候望於道,寵靈顯赫,光震都鄙. 滇零自稱天子,於碧玉關招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諸雜羌斷隴道,寇鈔三輔,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梁慬受詔當屯金城,聞羌寇三輔,即引兵赴擊,轉戰武功,美陽間,連破走之,羌稍退散.平襄縣又回歸東漢.三國時代,公元229 年,孔明北伐攻下平襄縣,設立廣魏郡,統管兩縣,即臨渭縣,平襄縣.十六國時期,中宗元皇帝下太寧元年(癸未,公元三二三年)陳安圍趙征西將軍劉貢於南安,休屠王石武自桑城引兵趣上邽以救之,與貢合擊安,大破之.安收餘騎八千,走保隴城.秋,七月,趙主曜自將圍隴城,別遣兵圍上邽.安頻出戰,輒敗 .右軍將軍劉乾攻平襄,克之,隴上諸縣悉降.安留其將楊伯支,姜沖兒守隴城,自帥精騎突圍,出奔陝中.曜遣將軍平先等追之.安左揮七尺大刀,右運丈八蛇矛,近則刀矛俱發,輒殪五六人,遠則左右馳射而走.先亦勇捷如飛,與安搏戰,三交,遂奪其蛇矛.會日暮雨甚,安棄馬與左右匿於山中;趙兵索之,不知所在.明日,安遣其將石容覘趙兵,趙輔威將軍呼延青人獲之,拷問安所在,容卒不肯言,青人殺之.雨霽,青人尋其跡,獲安於澗曲,斬之.安善撫將士,與同甘苦,及死,隴上人思之,為作《壯士之歌》.楊伯支斬姜沖兒,以隴城降;別將宋亭斬趙募,以上邽降.曜徙秦州大姓楊,姜諸族二千餘戶於長安.氐,羌皆送任請降;以赤亭羌酋姚弋仲為平西將軍,封平襄公.平襄公姚弋仲其人:羌人首領姚弋仲(公元280年—352年),率本部部落聚眾於冀(今甘谷).西晉末年,遷徙至榆眉(今陝西千陽縣東),有眾數萬,自稱護羌校尉,雍州刺史.公元323年駐於隴上,先後投靠前趙,後趙,石虎攻克上跬(今秦城區),姚弋仲為行安西將軍,西羌大都督,封平襄縣公.後趙亡歸晉,公元351年,封為使持節六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大單于,高陵郡公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387年),(資治通鑑第一百零七卷晉紀二十九)苑川王乞伏國仁在平襄擊敗鮮卑越質叱黎,他的兒子越質詰歸,隴西太守越質詰歸以平襄叛,自稱建國將軍,右賢王.乾歸擊敗之,詰歸東奔隴山.既而擁眾來降,乾歸妻以宗女,署立義將軍.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唐朝封彌射為平襄縣伯.阿史那彌射者,室點密可汗五代孫也初,室點密從單于統領十大首領,有兵十萬眾,往平西域諸胡國,自為可汗,號十姓部落,世統其眾.彌射在本蕃為莫賀咄葉護.貞觀六年,詔遣鴻臚少卿劉善因就蕃立為奚利邲咄陸可汗,賜以鼓纛,彩帛萬段.其族兄步真欲自立為可汗,遂謀殺彌射弟侄二十餘人.彌射既與步真有隙,以貞觀十三年率所部處月,處密部落入朝,授右監門大將軍.其後步真遂自立為咄陸葉護,其部落多不服,委之遁去.步真復攜家屬入朝,授左屯衛大將軍. 彌射後從太宗征高麗有功,封平襄縣伯.顯慶二年,轉右武衛大將軍.及討平賀魯,乃冊立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右衛大將軍,昆陵都護,分押賀魯下五咄六部落.步真授繼往絕可汗,兼右衛大將軍,蒙池都護,仍分押五弩失畢部落.唐末,碧玉關城池李家坪後山滑坡,掩埋了李家坪的西川和中川,但傷亡和損失很少.聽老輩人傳說,因唐代鼎盛,戰爭較少,城池西城牆從南到北全部被牛洛河水沖刷而倒塌,失去了城池的價值,只有不多的守兵駐紮在碧玉關的兩個堡子上;民眾大多分散到各處開荒種地,城池內的衙門及民眾基本都搬到了城池南邊碧玉關下的上店子和下店子做商貿生意.城池內(李家坪)由於唐代以前戰爭不斷,漢人與羌人來回爭奪,其建築主要是茅草屋和地坑式窯洞,木板房,所以損失不大.當然也不排除後山根前的土層下還有後代的建築(後邊另行論述).唐朝的商貿活動很盛行,碧玉關的民眾也非常富裕.當時,相傳郭氏與陳氏鬥富,郭氏說要在三年內養夠一百隻駱駝,陳氏說要在三年內修成一座城堡.結果,郭氏在碧玉關的坪檐下三年內只養了九十九隻駱駝 ,因財產耗盡而衰落;陳氏在碧玉關西一公里處修好城堡後,在挖開四個城門中的第二個城門時,被官府抓走.因官府只容許私人修一個門的深宅大院,不容許私人修城池.現在的碧玉鄉新城遺址就是當年鬥富的見證.宋初,戰爭又起.在南宋開國,金人南下天會五年(1127年),縣城移制雞川(現通渭縣雞川鄉),改名為雞川縣.元廢.明洪武二年,正式設立通渭縣至今.平襄原址設碧玉寨.1949年解放後,設碧玉公社,天水至蘭州的公路從碧玉關穿城而過,部分古建築因修路被拆除.1970年移至碧玉關西一公里新城處,現為碧玉鄉.碧玉上店子的宏偉古建築隨之被拆除大半,剩餘部分在擴寬公路時被全部拆除.碧玉下店子的碧玉國小大門不像一般的大門,而是象古代官府的大門,1971年被拆除.碧玉關東南角的河灣古廟,古戲台非常宏偉精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