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照門

硯照門

廣東端州自唐朝以來一直是中國最著名的硯產地,並且端州所產端硯一直作為貢品送往宮中。其中有一種硯硯底都可有隸書“照門硯”字樣。

廣東端州自唐朝以來一直是中國最著名的硯產地,並且端州所產端硯一直作為貢品送往宮中。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任端州知州,任期三年。任職期間,因前任以比進貢規定數十倍數量索取端硯,民間不堪其苦,包拯下令僅取貢數。而這供數對民間來說亦不是個小數目。包拯便動員州內產硯大戶多承擔一些歲貢。其中有一種硯硯底都可有隸書“照門硯”字樣,占進貢總數的半數以上,包拯感到奇怪,就問一名負責收取貢品的衙役。衙役是當地人,他說端州近年來崛起一產硯大戶,所產的硯皆以“照門硯命名”據說是因為此照門硯在黑夜裡能發出螢光,光照滿門。人們管這戶產硯大戶叫硯照門。此戶近年來是壟斷了兩廣地區的半數硯的生意,富得流油啊。他們樂善好施,為百姓出錢造橋鋪路。著實做了不少好事。這次多虧了他們,不然端州的百姓就苦了。包拯聽後很是敬佩。把當年的“端州十大結出青年之首”稱號賜給了硯照門年輕的老爺成光西。包拯離任是不取端州一硯,深得百姓愛戴。但是自從包拯離任,端州新任知州為了討好上司,又以進貢規定數十倍數量索取端硯,致使端州民不聊生,硯照門的老爺成光西再也無法負擔半數進貢,而知州知他財大,又專門向他攤派進攻任務,致使硯照門終於與包拯離任後的第二年就宣告破產。端硯中的絕品照門硯自此而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