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洲包公樓

硯洲包公樓

硯洲包公樓位於肇慶市(古稱端州郡)羚羊峽下西江河中心的硯洲島之東。距離肇慶市十多公里。自古相傳,在硯洲乃當年(北宋慶曆三年)包公在端州為官。

基本信息

介紹

硯洲包公樓位於肇慶市(古稱端州郡)羚羊峽下西江河中心的硯洲島之東。距離肇慶市十多公里。自古相傳,在硯洲乃當年(北宋慶曆三年)包公在端洲為官。奉詔回京時坐船途經羚羊峽口,驟被狂風惡浪困阻。包公便把一方端硯拋下江中,時即風平浪靜。後來那方端硯竟化成沙洲,稱為“墨硯洲”。故此,民間流傳著“包公擲硯成洲”的典故。

硯洲包公樓 硯洲包公樓

硯洲包公樓是硯洲村民及社會人士緬懷包 公為官清廉。造福黎民百姓,為勵後人而建。硯洲包公樓建於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四三年),樓高三層,是洲人合力募捐所築,原稱“包公祠”,樓層3疊,四合院式建築,四周環以牆,後植以木。時至同治七年, 因三摟潰危。修葺改為兩層,惟易名為“包公樓”。至今已具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成為硯洲的名勝古蹟。上百年以來,香火無間,遊人鼎盛,各方舉子、名人雅士,慕名登洲觀光竭聖,緬懷先賢,揮毫謳歌。題下不少詩詞墨寶。然而,歲月滄桑,時倦物易。年長月久。近數十年來,疏於修葺,殘破不全,終因風霜侵蝕、於1984年被颱風摧毀。

包公樓大堂

一九八八年,國家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重視文物保護,在這時倦待興之際,硯洲公益事業建設委員會倡議重修硯洲包公樓,深得村民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鼎力資助,鳩工備材,歷時半載,主樓兩層修葺落成重光。其後。浩然亭、南北廂廊、龍井、養生池、聚寶塔、五義橋、孝肅牌坊等附屬建築物全面恢復原貌。碼頭城樓,大路、餐廳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建築占地面積達伍仟多平方米。巍峨壯觀。肅且威嚴,各地遊人登樓瀏覽竭聖進香絡繹不絕。香火鼎盛更勝從前。

包公樓聚寶塔

新建的包公樓於1990年告竣,1995年硯洲管理區投入300多萬元進行了擴建。步入包公樓,第一進為微孝肅牌坊,前面為放生池。第二進為大門口,橫額有“包公樓”3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穿過牌坊,內有包公樓主樓建築及浩然亭、南北廂廊、天井、聚寶塔、五義橋等,楹聯、匾額、鐘鼓、神台、香案、宮燈等陳設俱全。在首層殿堂正中,端坐包公聖像,鐵麵包公威嚴表情讓人肅然起敬。在茫茫的田野中,樓宇巍峨,蔚為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