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心靈

已經永久地鑄成, 和平的夢鄉,歡樂的歌唱 愛戀的心靈游移不定

作品原文

我以為可憐的心靈已經永久地鑄成,我純潔、高尚的豎琴詩一樣的琴弦已將它固定。在我經過的地方優雅的新春鮮花競放;和平的夢鄉,歡樂的歌唱我的角落照進了陽光。在玫瑰叢中,出現了你的身影,像往常一樣出其不意、滿面笑容,撒下了情網,拋出了絲繩……嫣然一笑使我傷情愛戀的心靈游移不定又一次變得七落八零

作品鑑賞

我國古人有一句話,叫做“不見可欲,其心不亂”。這位異國詩人的這篇詩作,所寫的正是未見“可欲”時內心的寧靜,和既見“可欲”後心靈的紛亂。也許是詩人在無望地單戀著那個女子;也許是為著某種原因,那個與詩入相戀的女子,忽然疏遠了對方;所以詩人覺得自己“可憐的心靈已經永久地鑄成”。“豎琴”,在這裡當是詩人人格的象徵;“詩一樣的琴弦”,是指對真、善、美的追求。第二節緊承第一節,寫抒情主人公既已認定自己是個小“可憐”,並且在對詩歌藝術的熱烈追求中,以人格的光輝贏得了生活的歡樂——“經過的地方,鮮花競放”,使受傷的心靈,也得到了撫慰,內心世界獲得了暫時的寧靜。但是,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候,詩人所心愛的姑娘,突然又出現在他的面前:“在玫瑰叢中”,“像往常一樣”露出了姑娘“滿面笑容”的身影。“玫瑰”乃愛情之花;姑娘的“身影”的出現,如一張無形的網、一條不可見的絲繩一般,緊緊拴住了詩人的心,使詩人原本寧靜的心靈,不由自主地“又一次變得七落八零”,如網中的魚兒一般,“游移不定”了。詩作通過生動鮮明的形象,真實地描繪了抒情主人公在失去心上人時,“歡樂”掩蓋下的哀傷,和在重新獲得姑娘的愛情之後,“傷情”掩飾下的歡樂。優美動人的詩句,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純真的愛情的追求和嚮往。[1]

作者簡介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JuanRAMONJimenez,1881–1958年),西班牙詩人,195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對藝術極為挑剔,創作的時候總是精雕細琢以求完美。他曾影響了加西亞·洛爾迦和其他一些作家,被成為“詩人中的詩人”。他最優秀的作品大部分收錄在《散文詩與押韻詩集》(PoetryinProseandVerse)(1932年)裡面。1900年到1936年,希梅內斯居住在馬德里,內戰爆發後被迫流亡海外。最後他在美國定居。

擴展閱讀

最強棄少http://www.7kwx.com/0/198/
妙手天師http://www.7kwx.com/0/210/
將夜http://www.7kwx.com/0/5/
天才相師http://www.7kwx.com/0/196/
求魔http://www.7kwx.com/0/170/
聖堂http://www.7kwx.com/0/99/
神煌http://www.7kwx.com/0/203/
楚漢爭鼎http://www.7kwx.com/0/19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