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節

破五節

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五”,是春節後的一個重要節日。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節”。

基本信息

簡介

破五節破五節

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也稱“忌針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五日。
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檯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農曆的正月初五,在民間也算一個遺俗,特別是在山西晉南的農村晨,家家戶戶都是要過這個節日的。首先,在叫法上人們不說初五,而是說破五。就象人們把五月初五,說成端午一樣。
破五這兩個字,都是借諧音而來的。一個是破五與潑污同音。人們在過新年的時候,都穿得新嶄嶄的,里里外外拾掇得挺乾淨,污穢,污水不能象平常那樣亂倒亂潑。再說初一才接來財神,春神,灶神,亂潑污水,亂倒污穢,也怕沖犯了神靈,所以只好先把這幾天的污穢污水積攢起來,等到初五這一天才潑倒出去。既是潑污節,神仙們是會躲避開的,即使碰上,也不會怪罪。
另一個意思 是破五與破吳同音。越王勾踐在吳國吃苦罪,卑躬屈膝,總算贏得吳王夫差的信任,把他放了回來。勾踐為了復興祖國,報仇雪恥,他臥薪嘗膽,勞苦田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積蓄了雄厚的物力和兵力。於是,起兵伐吳,經過艱苦的浴血奮戰,最後在農曆正月初五,攻破了闔閭城,滅了吳國。後來,民間形成這樣的風俗:正月初五這天,人們要吃破五圪捲兒,用面捏成窩兒還要喝破五湯,花生,豆兒甜菜米湯/究竟這樣的規矩,是懷念吳國滅亡的悲慘,還是慶賀越國滅吳的勝利,那就誰也弄不清楚了。只是我覺得,這個習俗雖小,可也有研究的價值。

來歷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破五節破五節

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五”,是春節後的一個重要節日。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據說,這風俗來源於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的故事。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說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姜太公的老婆給忘了。於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實際上,“破五”有不同來歷:

1. “破五”的第一種說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2. “破五”的第二種說法: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3. “破五”的第三種說法:

破五節破五節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4、“忌針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五日

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檯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打破諸多禁忌

“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灑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破五節破五節

“破五”就是“趕五窮”

 
鄭博士告訴大家,所謂"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於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無論內心如何思謀,行文總是比較平和,雖屬我的大患,還是客客氣氣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實話實說,"趕五窮","填窮坑",而且動用了爆竹掃帚,不能客氣。這畢竟不是請客送禮。趕盡殺絕,當是其中最為慷慨激昂淋漓盡致者。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乾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破五”當天勿串門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因為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讓親戚沾著了窮氣。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各地風俗不同

不同的地兒,“破五”這天的過法兒不一樣,就是同一地方,過法兒也不完全一樣。

破五節破五節

這風俗,南北方有差異。但在放完大炮以後,所吃食物,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地方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用來填窮坑。北方大多是吃餃子,也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麼?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這樣做,竟不只是趕走"五窮",而是要趕盡殺絕,有點"食其肉寢其皮"的味道。
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
山東初五是個重要的民俗節日,既為“馬日”,又為“破五”,還為“財神日”,商家愛選在這一天開業;南方不少地兒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上記著:“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在上海,舊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還得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大小店鋪“破五”開張

破五節破五節

按照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所以,求財也是這一天的重要主題。據說放鞭炮也與求財相關,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正月初五是春節的尾聲,也是年假之後新生活的開始。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舊時,買賣人過大年,一般從初一至初五關鋪,商號停業,一律上門板,戲院子封箱不唱戲,門上貼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商號酒肆五行八作在年初五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人員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五定奪,俗稱“破五”。

“破五”要請好請對財神

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生日,財神爺最為“風光”的時候。財神,俗稱財神爺,能保人發財。

破五節迎財神破五節迎財神

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迎財神。那么,“財神”究竟何許人也? 財神,俗稱財神菩薩,是掌管天下錢財的。農曆年初五是迎財神,這天早晨,雄雞報曉的時候,鞭炮聲就響徹雲霄,黎明即起的人們相互作躬,說上幾句“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的話.據說,在舊銀錢行業,更為隆重,他們每逢舊曆正月初四深夜,就有迎財神儀式,商店全體人員都要向中堂張貼的財神像頂禮膜拜,祝禱新的一年利市。
財神分為“正財神”及“邪財神”
財神像大致上可分為“正財神”及“邪財神”二類:
1、正財神可分為二種:文財神;武財神
2、邪財神如四面佛、車公元帥等之類。 

相關條目

民俗 傳統 春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