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寨鄉

石頭寨鄉

石頭寨鄉位於紅河縣東南部,東面與元陽縣馬街鄉接壤,南面與阿扎河鄉相連,西面與甲寅鄉毗鄰,北面與迤薩鎮勐龍相連。距縣城迤薩47公里。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圖)石頭寨鄉石頭寨鄉

簡介

(圖)石頭寨鄉石頭寨鄉

石頭寨鄉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7公里,海拔620米---2745.8米。東與元陽縣馬街鄉接壤,南與阿扎河鄉相連,西與甲寅鄉毗鄰,北與迤薩鎮勐龍相連,轄區內總面積71平方公里。傳統以辰(龍)、戌(狗)兩日趕集。
鄉政府所在地普瑪距縣城48 公里。全鄉轄石頭寨、碧苗、車瑪龍、舊施、么索共5個村委會,46個自然村,58個村小組。共有3471戶,15144人,其中男8044人,女7100人;農業人口14880人,非農業人口264人;鄉村勞動力資源數8321人。鄉內居住著哈尼族、彝族、漢族、瑤族四個民族,其中:哈尼族占69.8%,彝族占22.3%,瑤族占3.3%,漢族占3.8%。人口自然增率為5.3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6人。民族節日較多,有哈尼族的十月年、六月年、祭龍、染蛋節,彝族有火把節、臘月二十四,瑤族有盤王節、度界等。
石頭寨鄉地處半山區和高寒山區,具有不相連的東西兩部份組成,最高峰么索魯瑪大山,主峰阿堵紅普司峰海拔2745.8米。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4.9℃,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240.2毫米,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思茅松等。森林面積8295畝,覆蓋率7.8%;木林面積15825畝,覆蓋率14.8%。珍稀動物有長臂猿、滇金絲猴、懶猴、黑熊、蟒等;盛產稻穀、包穀、大豆、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棕櫚、花生、茶葉等;水果有香、芭蕉、荔枝、小密梨等。

文化教育

(圖)做課間操做課間操

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839人,教職工37人,國中階段毛入學率97.78%,國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2.79 %,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82.19 %。有國小校點13個,中心校1所,全鄉在校學生1707人,共有教師102人,其中代課教師1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68%,鞏固率99.28%,國小畢業升學率100%,國小在校生年輟學率0.68 %,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99.28%,國小六年完學率98.07%;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8%;在鞏固“普六”成果的同時,著力打好“普九”攻堅戰。全鄉基礎教育得到較快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普九”工作得到了省級驗收。
文化工作以發展民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文化為主,突出反映農村新面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景象, 精心組織好元旦春節、三八、五四期間的民眾文化活動。一年來,全鄉共組織村(組)文藝演出活動11場,共演出節目124個 ,1000多名業餘文藝愛好者參加了演出活動,觀眾20000多人次,豐富了民眾的節日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圖)馬幫 馬幫

石頭寨鄉民族風情濃郁,節日較多,哈尼族節日主要有“苦扎扎”節,又稱“六月年”,它兼有娛樂及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彝族節日主要有:火把節、祭山、祭火等。六月是稻穀揚花,各種作物要成熟的季節,也是各種害蟲危害莊稼最危險的時候,所以保豐收,這就是“祭火節”的來源。石頭寨彝族的節日、婚俗、葬禮與其他地方的彝族略有不同。十月年以農曆十月第一個屬龍日為新年的開始,當天傍晚,家家戶戶都要殺一隻雞,在家門外燒一堆火,支起篾桌吃晚餐,哈尼語叫“哈常丕”,意為祭獻故去的族親。
“盤王節”是瑤族同胞最盛大的節日,是獻祭瑤族始祖盤破壞性瓠和喜慶豐收的節日,每年秋後舉行。每年的十月十六日這天,家家戶戶包粽子粑,殺雞宰豬,男女老少從換上節日的的盛裝,把村寨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載歌載舞,盡情歡慶“盤王節”。
其次還有敬狗,以狗為圖騰崇拜.“度戒”是瑤族的成年儀式是祖先傳下來的對後代進行族史、族規、禮儀道德教育的一種傳統教儀。在度戒中接受的規矩、戒律約束著一個人一生中的言行舉止。所以,瑤族同胞認為,不度戒就不算盤王的子孫。
么索哈尼族節日較多,主要節日有“ 扎扎”、“然哈甫”等。 “然哈甫”節在農曆十月一日舉行。么索地處縣境最高峰山腰,山勢巍峨,主峰阿堵紅普司峰海拔2745.8米。森林面積較大,植被為來亞熱帶常綠闊葉松、雲南松、思茅松及其它雜木,林中有長臂猿、滇金絲猴、懶猴、黑熊、松鼠、松雀蟒、蛇及白鷳、茶花雞等。

基礎設施

(圖)鄉內幹道鄉內幹道

截止2006年末,全鄉有4個村委會都實現村村通目標,行政村通達率為80%,有1個村委會未通公路。全鄉尚有部分自然村未實現通路、 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 還有41個自然村尚未通自來水,44個自然村尚未通有線電視。全鄉通有線電視130戶,有固定電話404戶;通自來水352戶,飲用井水2997戶;擁有電視機農戶1339戶。

全鄉共有汽車53輛,農用運輸車11輛,拖拉機9輛,機車57輛。
全鄉建有沼氣池1028口;裝有太陽能63戶;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42戶。農民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磚(鋼)混結構399戶,土木結構2178戶,磚木結構583戶,其他結構73戶。
近年來,在鄉級財政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組織實施了石頭寨村委會哈尼寨、碧苗村委會作俄村和上海援建車瑪龍村委會麻粟寨三個村民小組的整村推進項目,使三個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切實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全面啟動了上海援建車瑪龍希望國小和哈批村文化活動室工程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好扶貧安居工程,全年安居工程完成150戶。全面完成了年內農村電網改造任務,全鄉共投資14.48萬元,完成了舊施村委會作合上寨、作合下寨、瑤寨,石頭寨村委會迷瑪莊、莫合子和碧苗村委會嘎達村共724戶、2531人的農村電網改造,使全鄉電網改造率達52%,全鄉通電達3439戶,15009人;還有一個村組尚未通電。基本完成了車瑪龍村委會無房項目建設,重建房屋89平方米,修繕了車瑪龍村委會辦公樓,改善了車瑪龍村委會的辦公和住宿條件。石頭寨村委會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項目工程已竣工,待驗收後便可投入使用。舊施村委會衛生室已建成投入使用,石頭寨村委會衛生室主體工程已完成。全鄉有大小水溝114條,有效灌溉面積6593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7%;恢復了舊施村委會作合上寨、下寨,伍作,龍余新區全長1700米,因彈石路施工造成損壞的人畜飲水管道,解決了五個自然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修復了因水事糾紛造成毀壞的咪龍水溝;啟動實施了迷瑪莊水溝三面光工程;完成和解決了哈批村自來水改造工程、碧苗村委會作咪和牛德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採取適當補助水泥、炸藥等物資的方式,修復部分被水毀的水利設施;全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0.4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畝。結合肉牛凍改建設點項目,修繕了碧苗村委會辦公樓,待引進設備後,即可投入使用。
石頭寨鄉是土阿公路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在土阿公路彈石路施工過程中,積極配合施工方主動調處各種矛盾糾紛,確保工程順利施工,全鄉彈石路通路里程達30公里;境內有鄉村公路45公里,先後修復車瑪龍岔路至哈批公路2次,建成涵洞5個。全鄉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2006年完成貨運量30萬噸,完成客運量75萬人次。郵電事業逐步發展,郵政業務總收入9.7萬元,全年訂閱各種報刊200多份,全鄉固定電話裝機量407部。

資源環境

(圖)石頭寨鄉石頭寨鄉

石頭寨鄉地處半山區和高寒山區,具有不相連的東西兩部份組成,最高峰么索魯瑪大山,主峰阿堵紅普司峰海拔2745.8米。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4.9℃,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7℃;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240.2毫米,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思茅松等。森林面積8295畝,覆蓋率7.8%;木林面積15825畝,覆蓋率14.8%。珍稀動物有長臂猿、滇金絲猴、懶猴、黑熊、蟒等;盛產稻穀、包穀、大豆、小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棕櫚、花生、茶葉等;水果有香、芭蕉、荔枝、小密梨等。

特色產業

紅河縣石頭寨鄉依託氣候、資源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按照區域布局、突出特色、形成規模的思路,著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導產業。

石頭寨鄉棕櫚
2007年,石頭寨鄉結合鄉情在碧苗石頭寨舊施3個村委會共種植芭蕉芋1545.44畝;繼續種植和更新甘蔗木薯產業,新植甘蔗620萬畝,更新改造700畝,甘蔗種植面積達4870畝,新植木薯920畝,累計種植木薯面積達7440畝;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鄉生豬存欄12556頭,大牲畜存欄3200頭;當地調節投入良種魚苗10萬尾,完成稻田養魚面積2000畝。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已開發中藥材龍膽草種植面積500畝;已育棕櫚苗10畝,目前,已落實計畫發展1000畝棕櫚產業的農戶和種植面積。近來來,石頭寨鄉通過大力培植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特色產業成為該鄉農民民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石頭寨鄉地屬山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發展甘蔗、木薯、龍膽草、芭蕉芋、棕櫚、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到14000多畝,其次,還發展了荔枝、芭蕉為主的經濟水果。擴大了農民增收的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