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閣老

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字邦彥,藁城人,代表作品《熊峰集》。因喜愛封龍山熊耳峰風景,所以別號熊峰,人稱“熊峰先生”。

基本信息

簡介

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字邦彥,藁城人,代表作品《熊峰集》。因喜愛封龍山熊耳峰風景,所以別號熊峰,人稱“熊峰先生”。明代清官,高雅文人,出身於名門望族、官宦人家。父親石玉,官至山東按察使。石閣老少年時,受到父親的學識和為官之德的影響,自幼敬仰歷代為民請命的清廉官吏。他博覽群書,睿智聰慧,與他的胞兄石玠(jiè),在當地諸生中以文章學識見長知名鄉里。公元1486年(成化二十二年)兄弟二人一併舉進士。石閣老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公元1489年(弘治二年)授職檢討官,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公元1492年(弘治五年)前後,數次因病而居於家中。其間,經常抱病遊歷當地名山,尤其遊覽封龍山為多,創作了名騷一時的《登封龍山賦》及《熊耳峰》等詩賦。

為官

公元1501年(明孝宗弘治十四年)石閣老被詔還京師,充任為皇帝整理書籍、翻檢書籍的經筵展書官。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明孝宗病逝,武宗即位,遷任國史館修撰,參與編修《孝宗實錄》。

公元1506年(正德元年),明武宗初開經筵,以石閣老為講經官。他在經筵上論道,縱涉古今,橫及諸學,鑑古昭今,闡述治國之道,使他的治國方略得以在朝堂上闡發。公元1508年(正德三年),遷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次年,升任南京國子監祭酒,轉年改為北京國子監祭酒,同年,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公元1515年(正德十年)改任禮部右侍郎。

為人和聲望

石閣老正直敢言,在朝中頗負聲望。公元1517年(正德十二年)武宗準備出遊北部邊境要地宣府(今河北宣化),石閣老考慮到當時瓦刺軍不斷襲擾邊境,連年戰爭,百姓搖役苛重,皇帝出巡,必然會給河北北部軍民增加沉重負擔,因此上疏極力諫阻。明武宗又欲南巡南京,一些朝廷諍臣極力諫阻,受到明武宗嚴厲喝斥,招致貶官之禍。而石閣老不顧個人得失,依然直言上疏,使得武宗有所悔悟。武宗任命石閣老兼翰林學士,掌翰林院。1520年(正德十五年),石閣老主持吏部會試和武舉選拔,做到了秉公清廉、選士公正,受到朝野讚許,次年又任禮部尚書,仍兼翰林院學士,執掌詹士府事,成為明武宗朝的要臣。

公元1521年(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死。武宗無子,立孝宗的弟弟之子朱厚璁即位,是為世宗(嘉靖)。當時王瓊任吏部尚書,賣官鬻爵,培植親信,吏政混亂,冗員泛濫。石閣老剛正不阿,謝絕請託,維護朝綱,對於違法亂紀者堅決主張罷免。世宗初立,正需要整治吏治,嚴明朝綱,選拔賢德剛直的要臣主持吏治。在朝議中,眾朝臣首推石閣老,嘉靖欲擬詔批准。可是扶持嘉靖即位有功的要臣、大學士楊廷和不喜歡石閣老的諍言直諫,影響嘉靖皇帝改變了主意,讓石閣老仍兼翰林學士,在內閣專管誥敕之事,監修《武宗實錄》,任副總裁官。

歸隱和故去

公元1522年(嘉靖元年),石閣老奉旨赴山東祭祀孔子及東嶽、少昊陵。禮畢還家,多次上書請求辭官致仕。但是許多朝臣認為他德高望重,紛紛上書請求朝廷委以重用。嘉靖皇帝乃召之回京,先令其主持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的會試。次年五月,終於任命為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

幾近人臣之極,石閣老卻未明哲保身,仍然不改直言進諫的作風。有朝廷勛戚依仗權勢強奪畿內民田萬餘頃,置為官莊之田,引起百姓極大憤恨,但是迫於權勢,敢怒不敢言。石閣老得知此事以後,查明真相,立即上奏:這些田莊都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的產業,強行占去,會激起民變,希望皇帝以安民治國大業為重,還田於民。皇帝只好下詔廢除官莊,將強搶的民田還給百姓。

公元1526年(嘉靖五年)嘉靖皇帝令石閣老為自己的生父編纂《恭睿獻皇帝實錄》,從封建宗法制度上為自己的生父樹碑立傳,石閣老不得已而為之。不久,《實錄》編成,進呈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再次厚加賞賜,而石閣老卻再次請求去官致仕。

內閣要臣王邦奇歷來嫉妒石閣老,得知他請求致仕,藉機在嘉靖皇帝面前屢進讒言,誣陷石閣老與輔政大臣費宏為“奸黨”,請求嘉靖皇帝除去二人。二人被迫去職還鄉。嘉靖皇帝詔準費宏“馳驛”歸鄉,卻斥責石閣老“歸怨朝廷,失大臣誼”,下詔“一切恩典皆不予。”作為一代閣員要臣,石閣老回歸藁城故里,所有行裝只有一輛牛車而已。京師父老無不驚嘆:“自來宰臣去國無若珤者。”意思是:自古以來,宰相大臣離開京城,沒有像石閣老這樣清廉的人。石閣老清廉剛正之名遠播各地。

石閣老回歸故里之後,閉門不出,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冬,病逝於家,諡文隱。公元1567年(隆慶初年)改諡文介。

評價

石閣老一生,不僅以剛正不阿聞名朝野,而且為人尤重忠孝。他為官治吏常講“為臣必忠”。他認為,敢於仗義執言,為民請命,心胸坦蕩,就是對朝廷的忠;為官正直,嚴於律已,廉潔自重,秉公尊法就是忠。正是這種忠孝觀,使得他不畏權貴,甚至不畏帝王,以敢於直諫而馳名。對於家人,他非常重孝義。其兄石玠病故後,他撫養侄兒如子。其姐姐嫁於周姓,亡故後,子女孤弱不能自立,他撫育成年;對待三位胞弟也是“友愛倍至”。因此,他罷官於家,其侄兒們對他敬孝如父。

縱觀石閣老一生,以的士大夫“人格”而自立,以報國才華而入仕,以剛正清廉而入閣,最後,因剛正直諫而罷官,身後,還是以剛正廉潔而留名。

其兄石玠同樣為官持正,敢於直諫,歷官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右都御史掌院事。因諫嘉靖皇帝南巡事觸犯皇上,借疾辭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