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鄉[浙江省臨安市石門鄉]

位於靖遠縣西北部,距縣城86公里,境內山大溝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農業生產條件較差,是靖遠縣貧困鄉之一

石門鄉位於臨安市城北152公里處,地處天目山北脈,駐地海拔230米,東臨橫畈、餘杭市,北接安吉縣,西接臨目鄉,南連高虹、楊嶺。氣候涼爽宜人,擁有奇特壯麗的金錢松群。

【鄉名來歷〓建置沿革】石門鄉以駐地得名,原名龍門公社,因與富陽龍門鎮同名,後改名石門。1949年建石門鄉,1956年併入長樂鄉,1958年屬橫畈公社,1961年建立龍門公社,1981年9月更名為石門公社。1984年更稱石門鄉。

【改革開放以來大事記】1978年,龍上村通自來水,1984年全鄉各村通自來水。1982年,建成石門鄉竹筍罐頭廠。1995年,澆通大王嶺至石門村油路;鄉人民政府騰出辦公樓作學校宿舍。1996年,實現程控電話併網使用,同年底郵電大樓交付使用;利用獨特的地形氣候條件,試種高山蔬菜142畝,1998年發展到1304畝;開發名優茶,天目石門雲片獲臨安市名茶評比特等獎,1997年獲省一類名茶。1997年,鄉有線電視實現聯網。1998年,與交通局合作,澆築石門至汪家塢、石門至龍上油路,對林家塘至石路村公路進行接養修復;林家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揭碑,成為又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汪家塢村私人投資200餘萬元建成水電站。

【高山蔬菜發展喜人】石門鄉地勢高,氣候涼爽,適宜高山蔬菜的生長。在市農業部門的幫助和鄉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種植高山蔬菜,品種繁多,有番茄、四季豆、長瓜等,到1998年已達1304畝,發展勢頭迅猛,並與上海等蔬菜公司建立起銷售網路,成為農民的又一經濟成長點。

【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1997年,石門鄉龍上村舉行英雄紀念碑揭碑儀式,號召全鄉黨員幹部、青年學生、人民民眾向救火英雄羅樹林學習。1998年,井家塘村為犧牲在此的新四軍立革命英雄紀念碑。兩座紀念碑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前後,都要組織在校學生祭掃烈士墓,緬懷英雄事跡,頌揚愛國主義精神。

【一方名產——木粉】木粉是制膠木製品、蚊香等的重要材料。竹屑、木屑等原料通過水流衝擊水輪撞擊成粉狀物,曬乾後用其加工成電源插座、開關等,運銷江蘇宜興、溫州柳市等。石門鄉1967年就建立膠木粉廠,成為石門鄉一大經濟來源。

【一方名村——龍上村】龍上村位於石門鄉中部,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154戶,551人,人均耕地面積0?4畝,人均山林面積20畝,是典型的山區村。1986年,被正式確定為全國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固定觀察點,直接向中央提供農村社會經濟的數據與資料,為觀察浙江省10個點之一,也是杭州地區唯一固定觀察點。每年,臨安市農村經濟委員會組織人員進駐龍上村對50戶農戶進行實地跟蹤調研。該點已連續14年向中央提供大量詳實、可靠數據,為中央巨觀決策提供依據。據悉,對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的跟蹤調查將保持50年不變。

【一方聞人——羅樹林】羅樹林(1957~1986),龍上村人。1986年3月6日,龍上村村長羅樹林在撲救山林火災中英勇犧牲。當時,離羅樹林撲滅地300米遠的地方就是茶園,完全可以撤退,可是羅樹林卻義無反顧地堅持救火。羅樹林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優秀的共產黨員。

【消逝的習俗——馬燈、魚燈】每年春節過後,農民自發組織、製成活龍活現的馬頭、魚頭,每燈長約1?5米,每人一燈,十人一組,形成燈群。正月過後,開始迎行,一路浩浩蕩蕩,至正月十八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