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洋景區

石牌洋景區

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雙帆石”。

景區簡介

這是一對全國最大的花崗岩海蝕柱,,柱體主要受兩組垂向節理和一組弧形水平節理控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沿節理髮生了強烈的球柱狀海蝕、風化,風化殼層層剝落,現在的兩石柱是風化剝離出來的新鮮核心部分。在石牌洋對岸的看澳海灘上,還保存著60餘座令人不可思議的一系列球狀海蝕造型石景,有彌勒佛、青蛙仰天、雙龜拱橋等象形石景,而且深刻地剖析和化石般地表現出當年岩漿層層包裹的運動情形,使之具備了很高的觀賞和科學考察價值。根據《福州府志》、《平潭縣誌》記載,宋朝末代皇帝趙罡在逃避元兵追殺中,曾在此“駐蹕”。

地理位置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海壇島西部的海壇海峽中,與蘇澳鎮看澳村相距1.4公里,

風景介紹

在福建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海面,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

從看澳村岸邊坐渡船,十幾分鐘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岩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岩組成 東側的一個高達33米,胸寬9米,厚8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胸寬15米,厚8米。兩個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據地質學家考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岩球狀風化海蝕柱。由於它的奇特壯觀,對遊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設部與中科院的專家稱之為:“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 清朝女詩人林淑貞詩讚:“共說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濁世風波險,一泊於今纜不收”

石牌洋像張滿雙帆的巨艇正乘風破浪駛向大海。近看,它狀似一艘巨輪,徐徐前行;遠觀,它又似一葉小舟,在風浪中行進,它形狀神奇,引人遐想。

傳說

早在四百多年前有詩讚曰:“海上孤島,中有二石,卓立中流,天下奇觀”。當地還流傳著一個“啞吧皇帝”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中田石坑有個啞童,無父無母,與嫂嫂相依為命,他自幼喜歡剪紙人、紙馬,自己則裝作帶兵出征的皇帝的模樣,所以人們稱他為“啞吧皇帝”。

石牌洋景區石牌洋景區

有一天,蓬萊大仙雲遊此地,送給啞童三張仙紙,叫他剪成房屋、糧倉、衣服,往後就不愁住、吃、穿了。大仙還告訴他說,本來你是皇帝,但現在已經有一個皇帝了,因此你就當不了皇帝了。啞童心裡想:百姓受苦,罪在皇帝,就把仙紙剪成士兵、戰馬、刀箭等,想要殺掉皇帝,他還把余紙剪成春臼和簸箕。有一天,啞吧皇帝突然會講起話來,他對嫂嫂說:“嫂嫂,明晨雞叫時記得要叫醒我,還要給我一些豆子”。嫂嫂見小叔子突然會開口說話,高興極了,整個晚上都不能入眠,等不到五更她就到雞籠去撥弄公雞,還把小叔子要得豆子炒熟了。因為公雞提前叫了,嫂嫂喊醒了小叔子。啞吧皇帝起來後,一切準備停當,啞童就向金鑾殿御座射箭,這時皇帝還沒上朝哩。皇帝上朝後,發見御座上的箭,心理十分害怕,馬上叫人查明箭的來歷,並派千軍萬馬直奔海壇島捉拿啞童。啞童趕緊撒出紙人紙馬應戰,可是兵馬全是瞎了眼睛,因為豆子被他嫂嫂炒熟了,因此全軍復沒。叔嫂趕快逃命,啞童把紙春臼和紙簸箕撒向海中,口中念道:“春臼變船,簸箕作篷!”眼前現出一艘帆船,二人上船之後,啞童吩咐嫂嫂:“閉眼莫開口”。不料嫂嫂聽到耳邊風聲呼呼響,一時驚慌,睜眼看看,只見狂濤滾滾,嚇了一跳,“哎喲喲”喊了一聲,頓時石船沉入海底,二人葬身魚腹。船身變作一塊船型巨岩,平臥海上,上面豎著兩片石帆,成為今日的石牌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