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峽口

石峽口

石峽口旅遊度假區地處黃土丘陵溝壑地區,中心區石峽口水庫於1972年興建,主要是依靠當地民眾人推肩扛修建完成,是老區艱苦奮鬥的結晶,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景區內明長城自韭菜莊入境,東南蜿蜒進入北堡鄉,沿線徐氏樓(七墩樓)、箭牌樓墩台林立,牆體完整,保存較為完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旅遊區內還有綿延數公里軍用彈藥儲備庫和電視劇拍攝外景地,構成了黃土高原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盆地青英雄紀念碑為偏清支隊抗擊日寇侵略犧牲烈士而樹立,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簡介

在浙江諸暨楓橋鎮東十二里樂山境內芝塢山(石峽)風景區內,也稱石鴨口,距紹興、諸暨城區各25公里,處崇山峻岭之口,有獅子白象守門之相,四周山清水秀、林茂竹秀、鳥語花香、景色清幽。石峽間有條小溪,源發會稽大山,一年四季溪水清澈見底,溪間巨石似一隻只石鴨,小石似一個個鴨蛋,卵石遍布整條小溪。這些巨石傳說為石鴨所變,卵石為石鴨所生的鴨蛋。

唐末五代時,後梁開平元年(公元九零七年),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之王錢鏐被封為越王(俗稱錢大王),次年,錢大王決定大興土木,一為解決錢塘江難渡,準備驅石作橋;二為在泌湖建造皇宮,因宮前所設金獅白象,都需要用整塊岩石雕鑿,也需要驅石。錢大王手中有一鋼鞭,因其鋼鞭能撼山趕石,人稱“趕山鞭”,錢大王需要採集大批巨石。便親自從會稽大山上趕下一大堆巨石,巨石在錢大王“趕山鞭”催動下變成一群鴨子,錢大王的“趕山鞭”一揮,這些鴨子還能產下一個個金蛋,一大群石鴨在錢大王“趕山鞭”催動下乖乖地順勢而下.途經石峽口遇到一潭清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溪兩岸山崖奇特,風景秀麗,鴨群就在溪間戲耍,遊玩,就停了下來。錢大王屢屢揮鞭,群鴨毫無去意,此時已時值深夜,錢大王足足趕了半夜,鴨群還在溪間兜圈,溪畔有一老婆婆告訴錢大王“天一破曉,鴨子將又變為巨石”,錢大王心中大急,“趕山鞭”連連揮動,群鴨就是不走,趕呀趕,趕呀趕,越急越趕,越趕越急,忽聞一聲雞鳴,石鴨如雲起飛,不一會巨石片片飛墜溪中,錢大王也不慎滑了一跤,仰天一跌,一屁股坐在石峽岩石上,他又氣又惱,把“趕山鞭”猛地戳在石峽溪岩石中,把自己穿在腳上的兩隻皂靴一脫,一隻皂靴丟到單家甸山上,一隻皂靴拋到諸暨和東陽交界山上,驅石不成,錢大王心中懊惱,隨手用力一鞭揮去,石峽溪邊頓時壁立百丈。

由於錢大王的“趕山鞭”在石峽溪岩石中一戳,從此留下一個深約三尺,直徑約三尺,四周渾圓,光滑的石洞。一大群石鴨也就留在石峽溪中,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卵石。錢大王的兩隻皂靴也變成巨岩,一隻還留在大祝道上單家甸山頂上,人稱“皂靴腳”,另一隻則被他隨手一拋,掉在諸暨和東陽交界的山上(至今尚存)。

因為這個神話傳說,所以後來也有人把石峽口稱為石鴨口。關於錢王趕山驅石的傳說,楓橋境內另一座名山石撼山的來歷也與此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