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門

石城門

石城門,又稱漢西門,現位於南京漢中門廣場內。為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門之一,位於民國時期增闢的漢中門以南,坐東面西。舊時為南京城城防的鎖鑰,兵家必爭之地,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作為南京歷史最悠久的古城堡,1997年,南京市政府加固修繕石城門部分瓮城,同時將這一帶改造成市民廣場,供人遊覽、休憩,並命名為漢中門廣場。石城門是六朝古都南京豐厚文化積澱的一個縮影。

基本信息

簡介

石城門石城門
漢中門廣場位於南京明代石城門瓮城處,地近楚金陵邑城、六朝石頭城。史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之後,視這裡山川形勢不凡,有“王者都邑之氣”,傳說他鑄造一對金人分別埋藏於鐘山和幕府山下,以鎮“山川靈異”。楚威王還看中臨江陡峭的石頭山(今清涼山),於是,在山上修築城寨,取名金陵邑(這即是碑記中“地近金陵邑城”的出處)。據《江寧府志·城邑考》記載:“明初鼎新,京城唯南門、大西、水西三門尚仍舊,而易以新名。”這裡的南門是今天的中華門,大西門就是石城門。早在楊吳天祐十二年(915年)建造金陵府城時,位於城西的這座城門已具雛形,那時名為大西門。經南唐的改擴建,再歷時宋元,4個朝代、400餘年的“承上啟下”,至朱元璋建明城牆時已具規模。查閱《南唐江寧府圖》、《宋建康府圖》和《元集慶路圖》,這400餘年間只是名稱略有改動,大西門演變成了“西門”。 南京民間習慣稱之為旱西門,後在清末民初的排滿興漢思潮中,旱西門便演變為漢西門。1997年,南京市政府加固修繕石城門部分瓮城,同時將這一帶改造成市民廣場,供人遊覽、休憩,並命名為漢中門廣場。

歷史沿革

石城門石城門
公元211年,孫權自京口(今鎮江)徒治秣陵。公元212年,孫權便下令在楚金陵邑的基礎上加建石頭城。築城長7里100步,南開二門,北開一門,最南端之門名日“石城門”。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擴建金陵城,在此基礎上加築翁城,並沿襲東吳時故名,仍稱“石城門”。1931年,民國政府在此北側正對漢中門另闢一門,稱“漢中門”。由此可見,今漢中門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11年,孫權時期開築的“石城門”,迄今,座古老的城門已經歷了近1800年的歷史。歷經近1800年的石城六留下了無數人文史話。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艦駛抵下關江面。在堅船利炮的威懾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道光皇帝默許下委曲求全,與英軍頭目璞鼎查前往上江考棚議和時,也是從石城門進城。之後,中英兩國在靜海寺簽下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石城門記錄下了這個屈辱過程中的一個短暫瞬間,提醒國人,只有祖國強大才有平等可言。在推翻清王朝的南京光復之戰中,戰鬥極其艱苦慘烈、但戰果輝煌。清軍頭目張勛看到大勢已去,帶著殘兵敗將,乘著夜色,悄悄溜出石城門,經大勝關北逃去了。石城門與南京民眾一道迎來了嶄新的民主共和。

險要地勢

石城門石城門
漢西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據史籍記載,宋以前,長江直逼清涼山,江水從石頭城下擦壁而去。漢西門外的秦淮河,在此與長江匯合,成為當時南京的水陸碼頭。古人常以“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來描繪南京形勢。漢西門成了古代南京城防的要衝。東吳末帝孫皓出降晉軍時,“一片降幡出石頭”當在此處。
明初朱元璋在石城門外建有石城樓、謳歌樓以接待來賓,並建皇城至漢西門的大道。甘熙《白下瑣言》對此有記載:石城門至通濟門,長街數里,鋪石皆方整而厚,洪武間,令民輸若干予一監生,謂之監石……晩清南京地方史專家陳作霖《炳燭里談》也談到:江中有八卦洲,旗人產也。其柴薪皆以牛車輦運,入自漢西門過大中橋,進小門口,至駐防城。每黎明即聞車聲隆隆,至午刻始畢,如此者二百餘年,街中監石,皆為碾裂……
清代康熙和乾隆南巡來南京,北返時均出漢西門登舟入長江。《康熙南巡圖》中就清晰地描繪了“旱西門”外碼頭的繁華景象。1842年8月26日,英國侵略軍頭目璞鼎查至上江考棚議約,也是由該門入城的。直至清末,江浙聯軍發起的光復南京之役,“辮帥”張勛帶著敗軍,亦是由漢西門出城上船北竄的。

歷史傳說

石城門石城門
公元280年,晉代大將王睿攻進石城門後,東吳後主孫皓平日淫兇殘暴,亂殺無辜,見敵人打進來卻束手無策,竟叫人抬著棺材同自己到石城門受降,祖先創出的江山,便由此斷送掉。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西塞山懷古》以記其事:“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南京民間盛傳的朱元璋的四子,相傳即是假裝成市民從石城門逃命。明朝應天府城完工後,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和四子朱棣登上後宰門,觀看城牆。他問眾人,城牆造得如何,大臣們讚不絕口,惟獨時年7歲的朱棣語出驚人“城牆造得不好”。朱元璋沉下臉問:“如何不好?”朱棣答道:“紫金山上駕大炮,炮炮打到後宰門”。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冷氣,卻不動聲色遞給朱棣一個剝了皮抽了筋的桔子。回宮後,朱棣把此事告訴馬皇后,馬皇后大驚失色道:“兒啊,剝皮抽筋即是父皇要賜你一死,你快到燕京逃命吧。”於是,在馬皇后的精心安排下,朱棣扮裝市民混出石城門逃出。後來,一語成讖,朱元璋駕崩後,燕王朱棣殺回南京,果然第一個破了父皇苦心經營了二十一年的城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