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土村

石土村

四川省 達州市 達川區 滴河鄉 石土村位於原滴河鄉石土地樑上,海拔高約為1100餘米,全村共有農業人口1200餘人,為搞活地方經濟,為民眾生產生活帶來方便,山區民眾在九十年代初自發組建了石土地場鎮。2007年橋灣鄉石土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在縣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就石土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研究,切實解決好貧困山區民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橋灣鄉黨委、政府與石土村人民一道鼓足勇氣和信心,為真正把山區人民的困難切實改變,真抓實幹,石土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基本信息

村情介紹

為切實解決當地民眾行路難的問題,嚴格按照三級泥碎路標準進行改建,沿線要建好安全防護設施,並設立交通安全警示標誌的要求,共需資金360萬元。縣交通局工程技術人員己於年前拿出施工方案,改建資金採取村民籌集一點、財政支持一點、項目爭取一點的辦法,鄉黨委、政府考慮到沿途5個村約5000餘人,採取人平200元的辦法,目前己集資60餘萬元,下差資金正在籌集當中。

為切實解決山區人民飲用水困難的問題,縣水利局工程技術人員己於2007年12月底搞好勘測論證,拿出了解決方案。共需資金70餘萬元。工程己於2007年12月底動工,目前大壩己修好,水池正在建設當中。存在的困難是目前需資金購買設備,拉通電,還需資金20餘萬元。

國小的發展在上級的關心下,己於2007年12月底方案己出台,2008年元月開始動工,目前地圈樑己完成,正在落實當中;關於負債問題,縣財政己拿出專項資金進行化解,並捐贈了近3萬元的桌椅,改變了村國小的辦公及學生學習條件。

為改變山區民眾辦事難的問題,鄉政府經黨政辦公會議研究, 一是2008年春節前在石土地場鎮租門市一套,設立了辦事點,進行了現場辦公,現在每月正常辦公;二是村衛生站落實,縣衛生局己派專人進行調查,安排潘傳堯(從事30餘年醫療工作)負責村衛生站工作;廣播電視光纖網路工作在春節前己由縣廣播局負責,在鄉黨委、政府及廣大民眾的積極配合下己入網150餘戶,工作正有序開展,切實解決了山區民眾這一難題;四是在建設局和縣規劃局的大力支持下,對石土地場鎮建設進行了科學規劃,己於四月中旬捐建了公廁一個(己完工),目前存在問題是公廁己建好,由於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尚差化糞池一個;五是在鄉黨委、政府與縣郵政局的協調下,己在石土村設立了郵政網點一個,每逢3、6、9趕場天都正常營業。

在縣委、縣政府以及縣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給予了橋灣鄉產業結構調整、主導產業培育、項目和資金的大力支持。真正為民眾辦了一件好事實事,真正做到了富民惠民。

總之,橋灣鄉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教育和引導民眾進一步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的進取精神,立足自身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不等不靠,苦幹實幹、敢於前進,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家園、創造未來、實現理想。鄉黨委、政府將帶領廣大幹部民眾真抓實幹,紮實工作,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切實改變山區人民生產生活難的問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畝(其中:田71畝,地87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小麥、大麥、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70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30.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73戶已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建有小水窖5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63萬元,畜牧業收入28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3頭,肉牛33頭,肉羊17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7.3萬元,工資性收入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在省內務工3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人,勞動力1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5人,漢族17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人,享受低保2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和支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發展重點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差; 2、民眾增收難; 3、村內無教育、科技、文化設施; 4、農田水利設施缺乏,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5、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缺乏支柱產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60畝; 2、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中豬180頭、牛60頭、羊12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