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鴞指名亞種

flammeus flammeus定名人∶Pon 鑑別特徵體形大小似長耳鴞,但頭上沒有長的耳簇羽,外表黃褐色,上體有黑色及皮黃色斑點及條紋;下體及黃色,有黑色縱紋,但無橫枝,飛行時,在初級飛羽基部有皮黃色塊斑,在腕關節下面也有一黑色塊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短耳鴞指名亞種
拉丁名∶Asio flammeus flammeus
定名人∶Pontoppidan
定名年代∶1763年
模式產地∶模式

外形特徵

成鳥∶面盤發達,眼周黑色,頦,眼先及內側眉部均白,但眼先綴以黑羽,面盤余羽棕黃,而雜以黑色羽乾狹紋;耳羽短小不外露,呈黑褐色,而具棕色羽緣;皺領稍白,羽端微具黑褐色細點,上體以及翅和綠的表面大都棕黃色,滿布以暗褐色寬闊的羽乾紋,肩羽及三級飛羽的縱紋特粗,紋的兩側更有岐出,形似橫斑,外翈還綴以白斑;翅上的小覆羽大都黑褐色,並綴以棕紅點斑,中覆羽及大覆羽亦黑褐色,外翈有白色大形眼狀斑,初級覆羽幾純黑褐色,有時綴以棕斑,外側初級飛羽棕色,但端部微級褐點,並雜以若干黑褐色橫斑,最外側3枚初級飛羽的先端轉為黑褐色;次級飛羽的外翈呈黑褐與棕黃色橫斑相雜狀,內翈幾純白色,僅在近羽端處有一些黑褐細斑;腰和綠上覆羽幾純棕黃色,無羽乾紋,羽緣微黑;尾羽亦棕黃色,雜以一系列黑褐色橫斑,中央綠羽在橫斑間更綴以暗褐色點斑,最外側一對尾羽特淺淡,近白色,所有尾羽先端均綴以狹小棕白色。下體棕白,胸部棕色較著,並滿布以黑褐色縱紋,向後漸細,下腹中央和尾下覆羽均無雜斑,覆腿羽亦然,但沾染棕黃色。
虹膜深金黃色;和爪黑色。

鑑別特徵

體形大小似長耳鴞,但頭上沒有長的耳簇羽,外表黃褐色,上體有黑色及皮黃色斑點及條紋;下體及黃色,有黑色縱紋,但無橫枝,飛行時,在初級飛羽基部有皮黃色塊斑,在腕關節下面也有一黑色塊斑。

地理分布

世界分布∶歐亞大陸北部繁殖,從斯堪德納維亞到阿納德爾海灣,南到利比牛斯山脈,義大利,巴爾幹半島,高加索,土耳其,蒙古北部,東到薩哈林島;北美在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北部及加拿大、美國、丹麥格陵蘭。越冬在地中海南部、非洲北部、衣索比亞、巴勒斯坦、阿丁灣、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瓜地馬拉、墨西哥、古巴、印度北部、東南亞地區到馬來半島。
中國分布∶內蒙古東北部繁殖,冬時遍布全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