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南蛇藤根

短柄南蛇藤根

短柄南蛇藤根,屬於衛矛科植物,其拉丁文為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 ,主要分布於陝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於山間叢林或路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Duǎn Bǐnɡ Nán Shé Ténɡ Gēn
【別名】大藤菜、白花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的根及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
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洗淨切片或剝皮曬乾。

形態特徵

短梗南蛇藤 藤狀灌木,高可達7m。小枝具較大而突起的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5-15mm;葉片長圓狀

窄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4-11mm,寬3-6cm。花雌雄異株;雄花序頂生及腋生,頂生花序長達5cm,花序軸分枝短,腋生花序有花1-3朵;雌花序均為腋生,3-7花,花黃綠色;雄花具杯狀花盤,雄蕊著生於花盤邊緣,退化雌蕊短柱狀;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與杯狀花盤離生,花柱細長,柱頭3裂、每裂2叉分枝,蒴果近球狀,徑約1cm。種子3-6顆,具橙紅色假種皮。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間叢林或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化學成份

根含1β-乙醯氧基-2β,8β,9α-三苯甲醯氧基-4α,6α-二羥基-β-二氫沉香呋喃(1β-acetoxy-2β,8β,9α-tribenzoy-loxy-4α,6α-di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1β-乙醯氧基-8β,9α-二苯甲醯氧基-2β-(呋喃-β-甲醯氧基)-4α,6α-二羥基-β-二氫沉香呋喃[1β-acetoxy-8β,9α-dibenzoyloxy-2β(furan-β-carbonyloxy)-4α,6α-di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衛矛醇(dulcitol)。

藥理作用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疝氣痛;瘡瘍腫毒;帶狀皰疹;濕疹;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選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南蛇藤根一兩和豬腳一個,合水、酒各半燉食。(《泉州本草》)
②治風濕骨痛:南蛇藤根十兩,凌霄藤十兩,石南藤五兩,八角楓根三兩,千年健二兩。浸米燒酒十斤,兩周后去渣,澄清。每次五錢至一兩,一日服二次。(《常用中草藥配方》)
③治腰痛,骶骨傷損,背癰,多發性膿腫:南蛇藤根七錢,鴨兒芹七錢,台灣萵苣三錢。水煎,一日分三次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④治流注,附骨疽:南蛇藤根一兩煎服;根皮研末醋調敷。(江西《中草藥學》)
⑤治夏季發痧,嘔吐腹痛:南蛇藤根五錢,青木香三錢。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⑥治蝮蛇咬傷:南蛇藤根莖一兩。水煎,二次分服;並以南蛇藤葉,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口嚼,敷傷處周圍。(《常用中草藥配方》)
⑦治五步蛇(又名白花蛇)咬傷:南蛇藤根三錢,蘿藦根三錢,杏香兔耳風二餞,龍膽草二錢。水煎服;並用杏香兔耳風葉、仙茅、青木香、萱草根、烏桕葉、半邊蓮(均用鮮品),搗爛,醋調敷患處。(《常用中草藥配方》)
性味和功用 辛,溫。祛風濕,活血脈。用於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兒驚風,痢疾,牙痛,經閉,痔瘡。常用量9~15克。

繁殖栽培

南蛇藤的繁殖可採用壓條、分株、播種三種方法:
壓條:在四月或五、六月間進行,選用1~2年生的枝條,將枝條部分壓彎埋入土中。翌春可掘出定植。
分株:在3~4月份進行,將母株周圍的萌櫱小植株掘出,每叢2~3個枝幹,另植它處。
播種:在3月上旬,用溫水浸種一天,然後將種子混入2~3倍的沙中沙藏,並經常翻倒,待種子萌動後,播於苗床中,秋後可假植越冬,翌春移植於苗圃中,二年可出圃。
注意事項
(1)影響南蛇藤硬枝扦插苗的成活和生長因素很多。有關因素配合時,其成活率可達87%以上,20天后植株株高可達20.5cm,主根長12cm,平均每株的主側根數10.55根。
(2)在南蛇藤扦插育苗過程中,為提高扦插苗成活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應進行前期的蔗糖處理,激素處理應選用100mg/kg的ABT1和2,4—D。
(3)在南蛇藤扦插育苗過程中,為提高扦插苗木的質量,培育壯苗,前期應選用高錳酸鉀×蔗糖和高錳酸鉀兩種處理,同時選用一定的激素進行處理。
(4)移載時需施入基肥,以後於每年開花前施肥一次,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好。偶有紅蜘蛛為害,可噴灑稀釋800~1000倍的25%的三氧殺蟎醇除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