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師歷史網

督師歷史網是一個記載了中國歷史和古代歷史、弘揚中華傳統過學的的歷史文學主題網站。其內容包含了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唐詩宋詞、國學經典等

簡介

督師歷史網由網路行銷策劃人榮金釗獨立建設,網站的建成為廣大歷史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歷史學習交流的平台,勢必將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做出一點微末的貢獻。

督師歷史網logo 督師歷史網logo

督師歷史網是一個記載了中國歷史和古代歷史、弘揚中華傳統過學的的歷史文學主題網站。其內容包含了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唐詩宋詞、國學經典等,歡迎廣大網友熱心批評和指正。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欄目主要涉及的內容是中國歷史,不分時間,不分朝代,內容主要是中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政策、歷史未解之謎等等。

古代歷史

古代歷史欄目主要是作為中國歷史欄目的補充,將一些不適合在中國歷史欄目發布而又是古代歷史的資料發布在古代歷史欄目中。由於創建人愛好古代歷史,所以古代歷史欄目將是督師歷史網的重點。

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欄目主要是講述中華傳統國學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以四書五經、先秦時代的詩歌為主。國學一般是指一個國家的傳統歷史文化與學術,因此也可以稱為是國家的文學或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

唐詩精選

唐詩精選欄目主要是講述唐朝燦爛的詩歌文化,內容涉及到唐詩、唐朝詩人、詩人簡介、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欄目主要是講述宋朝璀璨的詞文化,涉及到的詞人有歐陽修、晏殊、李清照、辛棄疾、陸游、岳飛、柳永等著名詞人。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蘊儒學經典、歷史著作、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思想脈絡,內容涉及哲學、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將華夏文明的精華充分予以展示。

歷史雜談

歷史雜談欄目主要是創建人榮金釗對歷史的一些個人觀點,有時帶有諷刺,有時嬉笑怒罵,有時略有傷感。歷史雜談欄目的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

合作媒體

2013年2月21日晚,督師歷史網同中國第一現場搞笑視頻網—奇趣網,達成合作意向。

歷史文章

中書令和尚書令

以唐代為例,唐代相府機構之繁,宰相名稱之多,為前代所少有,唐初,三省機關為相府,「 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新唐書.百官志》)。其後仍經常變更,名稱繁多,不過變化雖 多,仍以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為常制。省的名稱一變,省的長 官官名一般也隨之變化。終唐之世,中書令、侍中,以及改稱的 內史令、納言、右相、左相、紫微令、黃門監等,均為宰相之任 。高宗以後,以「同中書車下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三品」行 宰相事。即令是三省長官、本宰相,如不加「同三品」、「同平 章事」之稱號者,反不得入政事堂議政,而失去宰相之地位。

尚書權力很大,但由於是內廷職務,尚未完全脫離少府序列,品級不高。漢武帝置四尚書,而尚書令當時還沒有成為尚書台的長官,《漢官名秩》記載的皇帝賞賜中,尚書郎、尚書丞賞賜錢比尚書令多,“大將軍、三公,臘賜錢各三十萬,、、尚書丞、郎各 漢尚書令印萬五千。千石、六百石各七千。”
&但是尚書令的許可權應該還是漢武帝時期中書謁者範圍,只是中書令的謁者。成帝仍用士人。所掌為章奏文書,以為天子近臣,在西漢後期,職權漸重。東漢政務均歸尚書台,其主官尚書令在制度上屬於少府,秩僅千石,實際直接對皇帝負責,總攬事權。南北朝時,尚書台改稱尚書省,尚書令日益尊貴。隋、唐以三省(中書、門下、尚書)長官為宰相,尚書令與中書令、侍中並為宰相。後不置,改以尚書僕射為尚書省長官。宋尚書令班次在太師之上,為親王、使相兼官,無實職。元曾設尚書省,而未設尚書令。
秦漢定製,以丞相為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長官,與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軍,御史大夫掌監察,又兼為丞相之副,其相互制約的作用。
漢代初期,有時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的。
魏文帝置中書監、令,自是事歸台閣,歷南北兩朝,皆以中書監、侍中、尚書令、僕射諸官掌機密,這就是中書監、令成為宰相的起源。而丞相只作為優禮大臣的崇高官位,不甚假以事權。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後,才又採用左右丞相名稱。
遼金元亦同。明初亦設左右丞相,不久即廢。至成祖時置內閣,只以內閣諸臣參與機務,至此以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到清時,大學士贊理機務,表率百僚,但兼殿內及六部尚書銜。到雍正以後,軍機處成立,為全國政務中樞。至清末,又成立內閣。 尚書的品級 清代官員的品級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太師
到清時,大學士贊理機務,表率百僚,但兼殿內及六部尚書銜。到雍正以後,軍機處成立,為全國政務中樞。至清末,又成立內閣。

宰相與丞相的區別

總體來說,宰相是個制度,丞相是個實質的官名,宰相制度起於春秋時期,完結於明代,明代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形成了“內閣”(文淵閣處在宮內,故名內閣)制度,清承明制,無名義上的宰相制度。

宰相是輔助君主處理朝政的制度。歷代宰相職務有不同稱呼:
如堯舜禹的百揆;
商代的六大士;
周朝的卿士;
秦的丞相,御史大夫;
漢不同時期的丞相、司徒、司空,
晉代的中書令,僕射;
北朝的大冢宰,南朝的總百揆;
唐代的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宋代丞相、樞密使、參知政事;
遼代的政事令、南北樞密院大王、丞相;
金代的中書令、丞相;
元代的中書令、尚書令、丞相;
明代的大學士;
清代的大學士、軍機章京大臣,清末的總理國務大臣,等等。這都是不同朝代的宰相稱呼。
漢代到清代,更延續“內閣制度”,宰相班子既是行政負責團隊,也是皇帝的顧問班子。
丞相是某些朝代的宰相職務的一種。

歷史學習方法

有人說中國歷史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有人學起來津津有味。比如北京海淀區精華學校的學生,他們絕對是認為學習歷史是一個有趣的事情,絕對不會枯燥,甚至,有幾萬的學生願意重新學習歷史,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的歷史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對學習充滿了興趣,你會很容易地記住那些枯燥的知識,並且記憶深刻。但歷史知識紛繁複雜,千頭萬緒。對於中學生來說,簡直無從下手,感到頭痛。想要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除了有一個好的老師外,還要靠自己的努力。

一、我的一些記憶方法的總結主要是抽取字頭或核心字,利用一下諧音,把一些抽象的枯燥無味的知識變成形象的鮮活的故事片段。

比如: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從南向北依次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抽出字頭就可以這樣記憶:廣廈福寧上。

2、在鴉片戰爭中,出現了很多位抗擊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我把人名、地名編成一句話,關天培是在虎門英勇抗敵的,就簡稱為:關門;葛雲飛在定海簡稱:葛定(疙腚),陳化成在吳淞簡稱:陳吳(陳勝、吳廣)。連在一起就是“陳吳關門葛定”。

二、對歷史時間的記憶可以從數字本身的讀音來做文章,再就是不孤立地去記憶一個歷史時間,而是通過橫向、縱向的聯繫,把一些相關、相連、相似的時間放在一起來記憶。

比如:1、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的通過標誌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一百年後也就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了。

2、孫中山的一些主要的革命活動,比如:1911年領導的辛亥革命;1913年領導的二次革命;1915年領導的護國運動;1917年領導的護法運動。從時間上有個規律是1、3、5、7。

3、可以把發生在同一歷史時期的中外事件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深入思考,這樣的橫向聯繫對記憶歷史時間掌握中國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的關係是很有幫助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