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琴書

睢寧琴書

睢寧琴書是我們睢寧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色彩、土生土長、散發著鄉土氣息的說唱藝術。它的曲調優美、鄉音濃郁、委婉動聽、沁人心脾。它的伴奏樂器,揚琴墜胡,音質明亮清脆,能模擬人言鳥語,托腔送韻,渾然一體。它的語言生動、幽默活泛、雅俗共賞、引人人勝。它是個既能登上雍容華貴的大雅之堂,又能深入到土巴簡陋的場舍工地,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土中帶洋、俗中蘊雅的鄉土藝術。

琴書表演琴書表演
基本介紹

睢寧琴書是我們睢寧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色彩、土生土長、散發著鄉土氣息的說唱藝術。它的曲調優美、鄉音濃郁、委婉動聽、沁人心脾。它的伴奏樂器,揚琴墜胡,音質明亮清脆,能模擬人言鳥語,托腔送韻,渾然一體。它的語言生動、幽默活泛、雅俗共賞、引人人勝。它是個既能登上雍容華貴的大雅之堂,又能深入到土巴簡陋的場舍工地,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土中帶洋、俗中蘊雅的鄉土藝術。
“琴”指揚琴,“書”指書目。主要伴奏樂器揚琴與演唱內容的書目相結合,便構成了這名副其實的曲藝品種琴書。

琴書範疇

睢寧琴書屬徐州琴書範疇。徐州琴書是江蘇省三大曲種之一(另二種為揚州評話、蘇州評彈)。徐州琴書流行於蘇、魯、豫、皖廣大地區,它是以徐州為中心,流布於這一地區廣大城鄉的主要曲種。如今,隨著廣播電視的傳播,徐州琴書的聲腔音韻已經飄向全國。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接壤中心。琴書進入城市後,徐州自然成為琴書名家薈萃之地。名家們互相吸收、互相借鑑、競爭發展,流派紛呈,使徐州成為各路流派和琴書精華聚集之所。這就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江蘇省的一大曲種--徐州琴書。
徐州曾轄的十多個縣市,琴書各有各的唱腔韻味,各有各的方言特色、音樂風格與語言風格,都包含著地方色彩,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一般以徐州為界,分上路琴書和下路琴書。我們雎寧琴書既有粗獷有力、樸實無華的唱路、又有靈活細膩、華彩流暢的唱路,是徐州琴書的一條重要的支脈。
琴書表演琴書表演

歷史淵源

琴書源於民間,是在民間的小曲、小唱的基礎上衍變、發展而成的。琴書始名叫“唱小曲子”,只有用揚琴作為伴奏樂器時,才叫“唱揚琴”。揚琴始見於清康熙時期李聲振編寫的《半戲竹枝詞》里:“四宜軒子半吳音,茗戰何妨聽夜深。近日平湖弦索冷,絲銅爭唱打揚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