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翳

眼翳

眼翳又稱翳狀贅肉,大部分發生在中老年人,以戶外工作者居多。翳狀贅肉是眼結膜組織經過長時間的刺激,包括陽光中的紫外線,導致結膜組織的病態增生。大部分的眼翳都長在眼白靠鼻側的位置,並且緩慢地往黑眼珠前的透明角膜延伸,少部分長在眼白靠近顳側的位置,也是往角膜方向長。翳狀贅肉初期對視力影響不大,但若放其生長,等到長至角膜中心位置時,會蓋住整個瞳孔,嚴重影響視力,而且眼翳長得愈大,也就愈往角膜深層侵犯,屆時即使施行眼翳切除手術,也會在角膜上留下疤痕,仍然會看不清楚。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翳yì
用羽毛做的華蓋。
遮蔽,障蔽:蔭翳。翳蔽。翳障。翳然。
掩蔽物:“兵不解翳”。
眼角膜上所生障礙視線的白斑:白翳。
古同“殪”,樹木枯死,倒伏於地。
筆畫數:17;
部首:羽;
筆順編號:13113453554541541
翳yì
【名】
(形聲。從羽,嫛(yī)聲。本義:用羽毛做的華蓋,舞具)
同本義〖feathercover〗
翳,華蓋也。——《說文》。朱駿聲通訓定聲:“以羽覆車蓋,所謂羽葆幢也。”
病證名〖nebula〗
指引起黑睛(角膜)混濁或潰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變愈後遺留於黑睛的疤痕
凡眼內、外障眼病所生遮蔽視線影響視力的症狀皆可稱翳
起障蔽作用的東西〖screen〗。如:雲翳;氛翳
鳥名〖five-coloursbird〗。如:翳鳥(五彩神鳥。相傳飛行時其翼可蔽一鄉)
翳 yì
【動】
遮蔽,掩蓋〖screen〗
翳,障也。——《廣雅》
百神翳其備降兮。——《楚辭·離騷》。注:“翳,蔽也。”
石嵯以翳日。——劉向《九嘆·遠逝》。注:’翳,蔽也。”
翳,掩也。——《方言十三》
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裔執翳而搏之。——《莊子·山水》。司馬注:“執翳,執草以自翳也。”
樹林陰翳。——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陰翳蔽日。——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翳景(障蔽日月之光)
隱藏,藏匿〖conceal〗
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韓非子》
翳 yi
【形】
晦暗不明〖dark〗。如:翳昧(隱晦不明的樣子)
翳然
yìrán
〖wild〗∶形容荒蕪
翳然原野
〖hidden〗∶形容隱蔽
翳翳
yìyì
〖dark〗∶昏暗的樣子;暗淡
景翳翳以將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veiled〗∶隱約;晦暗不明;不明顯的樣子
紫芝翳翳,白石蒼蒼。——《西遊記》

簡介

眼翳,就是翼狀贅肉,是一種翼狀纖維血管的締結組織過度增生所致;長在上下眼裂之間的球結膜上,從眼角向角膜生長。發生的原因通常以在室外工作及常受陽光和風的刺激為容易產生。
當蓋住瞳孔時會影響視線,需開刀刮除;但還未長到角膜可以先不去理它,因為除了外觀之外,對眼睛沒有任何影響。也可以點藥水治療,減緩它生長的速度。
翳,顧名思義,指眼球角膜發生病變後遺留下來的疤痕細胞組織者。開初時,眼球不舒適,感覺頭疼或半邊疼,怕光及愛流眼水,白眼球血絲明顯,黑眼球邊緣翳肉呈白色細粒狀,隨著翳肉細胞的生長,漸漸覆蓋黑眼球,遮蓋瞳孔,影響視力。最終細胞組織老化,成為眼頑疾翳。影響五官儀表,實為人生心痛也。
縱觀不同程度的眼翳患者,眾多患者尚未在醫療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凡眼病者就是找眼科大夫或專家,都是眼用藥物治療。奇蹟也,立竿見影,永不反彈。翳新渺小,理效至快。既勿需手術,也勿需藥物也。

病因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紫外線照射〉、乾熱氣候、 灰塵風沙等慢性刺激眼睛,可能是重要的因素。眼翳會有新生血管,眼睛容易發紅,合併有炎症反應時,紅腫更厲害。

眼翳發生的確切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是它與紫外線的曝曬有強烈相關性,所以推測它的發生與進展和長期的外界刺激有關。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乾熱的氣候、灰塵、風沙及結膜的慢性炎症等都可能是刺激其發生的因素。發生率推估約占1~5%。東方人罹患率遠高於西方人,可能體質不同。因此,愈靠近赤道的國家發生率就愈高;台灣地屬亞熱帶,因此也是好發國家之一。

症狀

眼翳開始時為瞼裂部接近角膜側的球結膜充血肥厚,形成三角形的血管纖維膜。它的尖端會朝向角膜方向發展蔓延,漸漸蓋住一部分角膜。因為它的顏色多呈紅白色,且多在中老年人身上發生,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這就是白內障。其實眼翳是結膜層產生彈性組織般變性,有彈性纖維的增生,同時合併有新生血管及結膜上皮增厚或變性的現象,這與水晶體病變造成的白內障是完全不同的疾變。

眼翳病多半沒有症狀,也極少影響視力,所以許多人忽略它們。但是因病灶內有新生血管成分,所以患者會覺得眼睛容易充血發紅,特別是有合併炎症時,紅腫更是厲害,因此造成美觀上的障礙。此外,因為它侵犯角膜,會使得角膜上皮鄰近眼翳處變得不平滑,影響淚液的均勻分佈,而容易造成角膜乾燥變薄,病灶前端鐵質沉積,甚至導致感染髮炎。進展中的眼翳會逐步向角膜中央部位蔓延發展,雖然大部分進展速度緩慢,但是一旦侵犯角膜中心則會遮住瞳孔,嚴重影響視力。此外,異常肥厚的病灶也可能造成嚴重不規則性散光,進而造成視力模糊。

預防

目前為止,並沒有很有效的預防方法,但是,平時若能注意以下4點,可以有助益。

1.防止眼睛受到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如:上午10:00至下午2:00的時段儘量避免到戶外活動,若一定要外出的話,不妨以陽傘,帽子或太陽眼鏡遮陽。

2.避免乾熱、灰塵多、風沙大的環境。

3.因職業之需求,如必須在烈日下工作者,最好能戴上太陽眼鏡,一方面可以減少眼翳的發生機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白內障的產生。

治療方法

1.由於軟組織內充滿了血管,只要眼睛疲勞或發炎時,眼翳的部分會顯得格外紅腫,可局部點用眼藥水或藥膏以減少發炎。

2.若眼翳大到遮蓋瞳孔妨礙視力,或眼翳增厚,眼白紅色肉片不好看時,則可藉助手術將其切除。

3.但眼翳的生命力極強,若僅止於切除,其復發率高達五成,所幸手術後可配合著利用抗癌藥物泡製成的特效眼藥水,或是在鞏膜表層施以放射線照射,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長,復發率可降低至一成左右。雖然如此,仍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的病例還會復發

手術風險

“眼翳”的治療方法,目前為止只有手術一途,但“眼翳”的生命力極強,若僅止於切除,其復發率高達五成,所幸利用抗癌藥物泡製成的特效眼藥水,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長,復發率可降至一成左右,“眼翳”手術因為必須刮除角膜上的“眼翳”組織,同時也會傷及角膜表層組織,雖然角膜表層細胞修復能力極強,但仍會產生疼痛,刺眼,異物感等症狀,而這些症狀會因為抗癌藥物的使用,而延長復原的時間,必須等待眼球表面組織修復之後,才能有效改善不適的症狀。

早期的眼翳手術常因術中燒灼過度引發局部鞏膜缺血壞死現象,若不幸在病灶處有次發感染現象,因為鞏膜血管少,藥物穿透性不佳,細菌易躲在層狀鞏膜纖維層中,因此嚴重的感性鞏膜炎常常不易治療;患者因藥物或手術治療不成功,導致眼球挖除並非少數,此為術後病患需注意的手術合併症;所幸現今手術多已能避免對鞏膜的過度燒灼破壞,此類合併症已明顯減少。

眼翳用藥注意事項

a.確定你已了解眼藥的名稱及使用方法、使用劑量
b.仔細閱讀包裝內藥品說明書、了解成份、用法用量、警告標示、注意事項、禁忌及副作用、有效期限及貯存方法,如有疑問應請教醫師。
c.有對眼藥過敏時,應事先告訴醫師。有懷孕或使用其它藥物時亦應告知。
d.點用眼藥時,有不舒服或過敏反應時,必須與醫師討論,改用其它藥物或不同方式給藥。
(一)眼科檢查用:
1.散瞳及睫狀肌鬆弛劑:會引起視力模糊,怕光。少數情況下,會有發燒,臉部潮紅、噁心,煩燥不安,昏沉沉,皮膚出疹子等副作用,須停藥。
2.麻醉止痛用眼藥水:只能由醫師使用。若在家自行反覆使用,會造成眼睛表面(尤其是角膜)傷口癒合遲緩,增加感染機會。
(二)處方用眼藥:
1.抗生素製藥:用於治療眼睛之細菌、黴菌或病毒的感染。若浮濫使用,易產生抗藥性也容易產生對藥物的過敏反應。
2.治療青光眼的製劑:
縮瞳劑(如pilocarpine)可以增加房水的流出,降低眼壓,但是會有瞳孔變小,視力模糊,甚至眉弓酸痛之副作用。常期點會使加重白內障之進行。
腎上腺素(Epinephrine)也可以增加房水流出,但會引起短暫眼睛紅、刺痛、瞳孔散大、心跳加速或不規則、血壓上升之副作用。
碳酸酐脢抑制劑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降低眼壓,但服用會有手腳麻木、疲倦、腸胃不適、腎結石等副作用。
腎上腺素激性阻斷劑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但是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支氣管痙攣、心跳減慢或不規則。
3.類固醇眼藥:消炎效果很強,但長期使用會有全身(如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精神症狀)及眼睛(青光眼、白內障、眼瞼下垂、瞳孔散大、鞏膜軟化)等副作用。
4.抗生素及類固醇之複方製劑。
5.抗過敏製劑:可以減少結膜的過敏反應。
6.特殊用途眼藥:
A.抗代謝產物(Antimetabolites)可增加青光眼手術之成功率,而減少眼翳手術後之覆發率。但劑量過高或使用太久會造成眼睛表面的傷害。
B.高張濃度眼用食鹽水,可減少角膜浮腫,降低反覆性角膜糜爛之發作。
(三)非處方用眼藥:
1.人工淚液及潤滑劑:可減輕乾眼症的症狀,但有些藥物含防腐劑會造成過敏反應,須小心使用。
2.收斂劑及充血解除劑:含有血管收縮成份可使結膜充血變白,但反覆頻繁使用,一旦停藥,反而會使得眼球變得更紅。

結論

黑眼珠,亦即角膜的位置,相當於相機鏡頭的第一片鏡片,若有贅肉存在,會直接影響到視力,因此當角膜出現贅肉時,一定要儘早診治,對症治療,以免造成永遠無法磨滅的疤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