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骨膜下膿腫

眼眶骨膜下膿腫(subperiosteal abscess of the orbit)的臨床情況與眶蜂窩織炎相似,對二者的鑑別有一定的困難。隨著現代影像技術尤其是CT掃描的廣泛套用,對骨膜下膿腫逐漸認識對其發現率也逐漸增加。骨膜下膿腫發病率並不少於眶蜂窩織炎。該病感染灶位於一個相對無血管的無效腔內,對其處理尚存在一些爭論。

基本信息

病因

鼻竇炎是主要致病因素,骨膜下膿腫有時與感冒有關,因感冒可引起鼻竇炎。成人骨膜下膿腫與篩竇上頜竇和額竇有關。致病菌常為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厭氧菌等。

發病機制

炎症使竇腔阻塞,細菌增生繁殖,氧張力下降厭氧菌群生長。細菌和炎性產物通過眼眶和竇之間薄弱骨板直接彌散到眶骨膜下,因骨膜在眶緣、眶尖和眶上、下裂附著較緊,而與眶壁附著疏鬆膿液容易將骨膜掀起而形成膿腫。因額竇5~7歲才會出現到青春期時才發育完全;10歲以內的骨膜下膿腫多來自篩竇和上頜竇。

臨床表現

全身不適,發熱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自覺頭痛、不適、發燒、咳嗽、流涕或鼻塞等。眼部疼痛,眼瞼紅腫致使上瞼下垂,瞼裂變小,部分在眶緣處可能捫及波動的腫塊。眼瞼結膜充血水腫,突出於瞼裂外。由於炎症波及眶內軟組織尤其是相近的眼外肌,故眼球突出眼球運動受限。由蝶竇炎引起的骨膜下膿腫很少見,多為篩蝶竇聯合感染時形成膿腫。因眶尖部骨膜與骨壁粘連緊密不易在局部形成膿腫,但蝶竇炎引起較大膿腫且靠後時則影響視神經造成視力損害可引起視力下降和視盤水腫。穿刺液塗片及細菌培養,陽性率並不高。

周圍血中白細胞升高,核左移。

診斷

眶骨膜下膿腫眶骨膜下膿腫

患者感冒、發燒、頭昏、鼻塞白細胞升高;眼瞼結膜水腫、眼球前突、眶緣捫及波動腫塊應考慮眶骨膜下膿腫。但應與眶蜂窩織炎和眶膿腫相區別,故X線片眼眶超音波和CT掃描檢查很重要。

鑑別診斷

患者除有全身症狀外,眼部見眼球突出,眼球運動障礙,眼瞼結膜水腫,可伴視力下降。有些可在眶緣觸及軟性腫物。

1.眶蜂窩織炎 在臨床與骨膜下膿腫相似。有人認為蜂窩織炎是鼻竇炎症向眶內蔓延的最後階段,炎症先經骨膜下膿腫階段,骨膜的保護作用失敗後,在蔓延向眶內軟組織;也有人認為蜂窩織炎處理不徹底可形成眶內膿腫或骨膜下膿腫但兩者在臨床病理過程不是截然分別的,骨膜下膿腫可伴有軟組織的炎症因此,臨床表現有共同點。主要鑑別是否有膿腫存在,需經影像學檢查,尤其是CT檢查更有確診價值。

2.黏液囊腫(mucocele) 是由於鼻竇炎症、外傷、腫瘤等原因阻塞鼻竇引流口,使黏膜分泌物聚集,形成囊腫。以額竇最多見,其次為篩竇、上頜竇、蝶竇最少。由於囊腫長期壓迫眶壁骨質吸收,囊腫累及眶內而出現眼球突出移位,眶緣可觸及軟性腫物。囊腫壓迫眼球而產生屈光不正性視力減退。繼發感染時,可形成黏液膿腫。黏液囊腫臨床缺乏急性炎症表現影像檢查黏液囊腫X線表現鼻竇密度增高,竇腔膨大,骨間隔消失與骨膜下膿腫不易鑑別。超聲顯示眶內側無回聲區邊界清,後界回聲超出眼眶。透聲強壓迫變形。CT發現鼻竇內密度增高竇腔擴大,眶骨壁消失,高密度病變侵及眼眶邊界清楚眶內正常結構移位。靜脈注射造影劑後囊壁環形強化而內密度不被增強。MRI病變在T1WI為中信號,T2WI為高信號。穿刺液為黏液在伴有感染時可見中性核白細胞。組織病理學檢查見囊壁為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為呼吸道黏膜上皮。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檢查 可以發現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升高,核左移。

2.病理學檢查 膿液為壞死的細胞殘渣滲出液和多形核白細胞;急性膿腫期組織水腫,有大量多形核白細胞浸潤;慢性膿腫壁為纖維結締組織其中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其它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發現鼻竇密度增高或氣液平面。另外,在外傷者可見骨折或異物。但不能確診骨膜下膿腫。

2.超聲檢查 A型超聲顯示膿腫為中低反射波,骨膜與骨壁分離,呈高聳波B型超聲顯示膿腫為邊界清楚的梭形無回聲區。其清楚的後界回聲強,為骨膜及骨壁回聲影眼科專用超聲顯示不清,而大功率超聲尚可顯示。彩色都卜勒超聲顯示膿腫囊內無彩色血流。眼球受壓變形。

3.CT掃描 顯示骨膜下膿腫優於X線水平和冠狀掃描可見眶壁骨膜增厚,呈高密度梭形或扁平形隆起,內密度低。囊壁可被強化劑環形強化。眼外肌移位或輕度增厚同時顯示鼻竇內密度增高或眶壁骨缺失。對於外傷異物引起的骨膜下膿腫同時可發現骨折或異物。水平掃描對眶內壁和外壁膿腫顯示好。眶上壁和下壁膿腫,則冠狀掃描優於水平掃描。

4.MRI 表現為梭形占位病變。由於膿腔內水和壞死組織的存在T1WI呈中低信號,T2WI為中高信號。同時顯示眼外肌改變和鼻竇病變。囊壁可被Gd-DTPA強化。

治療

1.全身療法:應針對病因加以處理,由全身傳染病或病灶感染所致者,應給予磺胺劑或抗生素,必要時套用激素,同時清除可能存在的原發病灶。結核性者須用抗癆藥物;梅毒性者則行驅梅療法。
2.局部療法:炎症期可熱敷;已化膿者可切開引流;結核性者切開後需刮除腐骨及壞死組織,並注入鏈黴素。
3.中醫療法: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進行處理。熱毒盛者應清熱解毒,方用五葉清毒飲合黃連解毒湯;證實虛寒者宜補虛散寒,方用陽和湯;陰虛內熱者宜滋熱清熱,方用清骨散;氣血雙虧者宜補氣養血,方用八珍湯。

藥物治療為大劑量廣譜抗生素全身套用。在影像學確診定位後應切開引流並放置引流條以及膿腫腔內抗生素沖洗,7天去除引流條鼻竇內有膿液者,還應請耳鼻喉科醫生作竇腔引流,以縮短病程。對於顱內有併發症者,套用腦膜通透性強的抗生素,同時可給予鎮靜劑,並及時請腦科醫生會診。

預後

有效而及時的治療可以使病情痊癒。慢性遷延或眶周瘺管形成,會經常有膿性排出。不及時治療,病情惡化加重視力損害可致黑矇。顱內蔓延可致腦膜炎或顱內膿腫、海綿竇栓塞等可危及生命。

併發症

眶尖綜合徵等。

飲食

眶骨膜下膿腫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抗眼部腫瘤的食物:馬蘭頭、胡蘿蔔、石耳、桑樹蕈、蒲公英、大葉菜、牛蒡菜及根、羊腦。
2、具有明目消炎作用的食物:如菊花、薺菜、藕、馬蘭頭、螺螄、鮑魚、海鰻、海龜。
3、具有減輕放療、化療副作用的食物:如薺菜、蘆筍、獼猴桃、綠豆芽、橄欖、絲瓜、鰻魚、青魚、鯽魚等。
4、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田螺、茼蒿菜、芹菜、甜薯、芒果、枸杞等。
5、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動物肝臟、雞蛋、鱔魚、螃蟹、葉菜類蔬菜、黃豆等。
6、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鮮棗、柚、柑橘馬鈴薯等新鮮蔬菜、水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