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覺寺金剛寶座

真覺寺金剛寶座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的長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個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稱五塔寺塔。

真覺寺金剛寶座真覺寺金剛寶座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概述

塔所在為真覺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時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諱,改名大正覺寺。寺於20世紀初被毀。塔建於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釋迦得道處伽耶山寺所建的紀念塔)形式而建。這種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稱為金剛寶座塔。中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幾座這類塔中,北京有西黃寺的清淨化城塔、碧雲寺金剛寶座塔和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其中時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要屬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

建造歷史

真覺寺塔內部用磚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塔的下部是一層略呈長方形 的須彌座式的石台基,台基外周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紋飾,台基上面是金剛寶座的座身,座身分為五層,每層均有挑出的石制短檐,檐頭刻出筒瓦、勾頭、滴水及椽子,短檐之下周匝全是佛龕,每龕內雕坐佛一尊,佛龕之間用雕有花瓶紋飾的石柱相隔,柱頭並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寶座的南北兩面正中各開券門一座,通入塔室。拱門券面上刻有金翅鳥、獅、象、孔雀、飛羊等圖飾。南面券門之上嵌有“敕建金剛寶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銘刻的石匾額。南面券門入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柱四面各有佛龕一座,龕內原有佛像已不存。在過室的東西兩側,各有石階梯44級,盤鏇而上,通向寶座頂上的罩亭內。罩亭為琉璃磚仿木結構,亭之南北也各開一座券門,通向寶座頂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護欄圍繞。
玻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小塔為方形,中間一塔較高,有檐十三層,頂部是銅製的覆缽式塔形的剎,傳說印度高僧帶來的五尊金佛就藏在這座塔中。四隅的小塔較中央的稍低,檐十一層,塔剎為石制。五座小塔的雕刻也 集中在塔檐下的須彌座和第一層塔身上,紋飾同寶座。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雙,表示佛足跡遍天下。
金剛寶座塔在造型上屬於印度形式,但在結構上(如寶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寶座頂上的琉璃罩亭等),明顯地表現了中國建築特有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建築和外來文化互相結合的創造性傑作。為中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